徐佳音
(寧鄉一中,湖南 長沙 410600)
淺析青少年理財教育
徐佳音
(寧鄉一中,湖南 長沙 410600)
青少年作為祖國發展繁榮的未來和希望,加強對其理財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消費觀、義利觀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理財教育中應以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為中心,通過學校大力開展理財教育,家庭教育的配合以及社會的大力支持,凝聚理財教育合力,培養青少年正確的理財觀念,提升理財能力。
青少年;理財教育;金錢觀
眾所周知,青少年是祖國發展繁榮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時期是個人性格形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是成長成才的重要階段,要實現中國強,首先要確保中國少年強。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豐裕,青少年接觸和使用金錢的機會、數量、途徑也越來越多。青少年群體中普遍存在著亂花錢、高消費、奢侈浪費、崇拜金錢等現象,問題嚴重,前景堪憂。社會上存在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等錯誤金錢觀營造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成才的氛圍,對青少年進行理財教育迫在眉睫,同時也是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應有之義。
(一) 有利于培養青少年正確的消費觀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人們享受的改革的紅利也越來越多,腰包也逐漸的鼓起來,但是在物欲橫流的商品經濟社會,金錢萬能的腐朽觀念侵蝕著人們的思想,面對金錢的誘惑,很少有人能保持平常心態,對于社會經驗缺乏的青少年更是巨大的挑戰和考驗。青少年作為家長的掌上明珠,在家庭中擁有特殊的地位,不論是逢年過節、生日升學,父母和長輩都會“重金”相贈,以此作為愛的表達方式,但是大量的金錢放置在他們手中,很多青少年沒有理財觀念,認為長輩、家長給自己紅包是理所應當,抑或認為獲得金錢的途徑如此簡單,所以大肆鋪張浪費,諸如攀比吃穿用度、超前消費,更有甚者沉迷于網絡,消耗大量的金錢購買游戲裝備,以及屢見不鮮的進行網絡賭博,網絡打賞等。諸如此類錯誤的消費觀念如不及時遏制,部分青少年將逐漸淪為只知貪圖享樂,揮霍無度,奢侈腐化的人。對青少年進行系統的理財教育不僅可以讓其明白錢之所以為錢的作用,了解父母賺錢的辛苦,而且能幫助青少年養成勤勞節儉樸素的習慣,更能讓他們懂得勞動是獲取金錢的唯一正確的途徑,在潛移默化中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理財觀,真正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二) 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確的義利觀
在享樂主義、拜金主義、金錢至上等錯誤觀念泛濫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社會氛圍被破壞的背景下,部分青少年迷失于金錢之中不能自拔,往往不能堅守社會道德和法律底線,最終貽誤終身。諸如部分青少年通過校園借貸、網絡借貸平臺進行“裸條借款”,借貸人從中抽取高額利息,一旦到期無法還款,出借人便以公開裸照作為要挾,實現催收貸款的目的,部分青少年因無法承受畸形高息和信息泄露后諸多壓力選擇自殺[1];或者制造“綁架”假象欺騙父母,以贖金還欠款[2];更有甚者一些青少年鋌而走險,通過搶劫、販毒等途徑獲取金錢。作為理財教育重要內容的義利觀教育,強調“義”字當前,應當做“見利思義”的君子,而不應該做“見利忘義”的小人,以及更高層次的“舍生取義”等等。通過理財教育使青少年形成正確的義利觀,在面對金錢誘惑時能正確客觀認識,以及分清立場,懂得取舍,確保不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社會基本道德行為規范,培養正確的金錢觀、人生觀和義利觀。
(三)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
理財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青少年良好的品質,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一方面理財教育通過具體的實例教學使青少年學生掌握理財的基本知識和技巧,培養了學生自主理財的能力,形成科學合理的儲蓄觀念,在金錢面前能夠堅持自我,捍衛自尊,做到“富貴不能淫”,養成誠信、自尊自立的優良品質;另一方面通過模擬理財過程使青少年明白金錢獲取過程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學會感恩父母和感恩社會,同時培養學生的節儉意識,培養他們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精神,樹立通過自身努力學習,掌握勞動技能獲取財富的觀念,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上回報社會,做有用之人。
(一)學校理財教育重視不足
學校作為青少年成長成才,獲取知識的圣地,理財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學校應當承擔起培養學生理財知識和能力的責任,然而學校對此重視程度不足,青少年學生大多課程的設置是一種應試教育模式,學校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升學率等,認為理財教育應有家長言傳身教,僅憑學校的的努力收效甚微,同時由于師資資源有限,地區差異較大,部分地區學校的理財教育往往沒有設置專門的課程,專門的師資資源,抑或有班主任在日常學習中簡單提及,青少年關于理財教育的相關知識,更新較慢,很多還是限于在幼兒階段簡單的識別和使用貨幣,到了中學階段也只是在經濟學常識部分了解貨幣的來源與演變以及傳統的理財方式等,大多為理論性內容,缺乏實踐操作性,學校理財教育的以上不足導致學生理財觀念和能力的短板。
(二) 家庭教育理財教育欠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形成良好消費習慣,掌握理財知識的有效途徑。青少年的消費行為與理財觀念與家庭經濟水平之間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一方面當代的青少年大多是獨生子女,被經歷苦難的家庭長輩視若珍寶,在家庭教育方面認為應該“富養”,滿足孩子的要求就是對他的愛,因此不論是吃、穿、用,還是娛樂消費都為其提供最好的,最時尚的,造成青少年之間進行攀比和炫耀性消費過度等非正常理財行為。另一方面家庭生活中把金錢作為一種適當的激勵手段無可厚非,但是部分家庭不分事情大小,不考慮年齡大小,只要家庭長輩開心就以各種形式獎勵孩子,抑或是大額金錢,抑或流行的電子設備等,忽視了對青少年的理財教育,沒有從自身做起,沒有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沒讓孩子從父母長輩身上看到榜樣的力量,養成節約和儲蓄習慣。
(三) 對扭曲金錢觀現象的社會規范和約束失效
青少年階段大多辨識能力較差,而社會上扭曲的金錢觀的存在恰恰使部分青少年迷失于金錢的陷阱中。一方面社會的監管不完善,導致部分商家平臺唯利是圖,把魔爪伸向青少年。諸如校園周邊的“校園貸”、“分期付款”、各種高消費的娛樂設施等向青少年開放,青少年理財意識缺乏,往往通過借貸等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而后造成嚴重后果。另一方面網絡科技的發達出現許多新興的傳播方式,在市場準入方面缺乏一定的規范性,許多影視作品、網絡資源大肆宣揚奢侈拜金的生活、打賞網絡主播等等充斥青少年視域,而青少年又是這些新興事物的接觸者,使其在面對抉擇與誘惑時產生價值選擇沖突。對扭曲金錢觀的社會規范和約束失效使其大行其道,進而破壞社會為青少年撐起的保護傘,污染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不利于青少年理財教育的深入推進。
(一) 以學校為中心開展理財課程教育
學校在實現青少年全面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把握青少年學習、成長特點與規律的基礎上,加大對理財課程的重視和資源投入。首先要開設理財教育課程,制定明確的理財教育目標,就個人層面,豐富青少年學生的理財知識,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提高他們的理財能力和辨識能力,就服務社會層面而言,為社會培養理財型人才,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其次,理財教育的內容要系統并有一定深度。針對不同的年齡段編寫內容深淺不同的理財教材,可以把一些優良傳統美德比如艱苦奮斗、勤儉樸素,節約自強等列入其中,配發相關課外讀本,介紹理財故事,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最后,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給青少年提供學以致用和鍛煉的平臺,學校可以布置理財作業以及組織和理財有關的活動,比如舉辦怎么支配壓歲錢、理財比賽、消費計劃等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增強青少年的理財能力。
(二)以優良家風為基礎進行言傳身教
優良的家庭理財氛圍會使青少年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理財觀念。一方面,家長樹立良好的榜樣。家長可以選擇金錢之外的事物作為獎勵孩子的辦法如綠色消費、義工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分享理財經驗,財富積累過程中的奮斗史,通過事實告訴子女金錢不是萬能的,讓孩子參與家庭財物討論,發表看法和見解,通過一言一行來逐漸的影響子女。另一方面培養子女的儲蓄觀念,輔助制定消費計劃。培養孩子的儲蓄意識,把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錢、壓歲錢以及長輩給予的各種紅包作為理財基礎,幫孩子在銀行開戶,存儲起來。合理的利用這些錢去購買零食,日用品,玩具,文具,或者作為教育儲蓄,投資到孩子技能培養和興趣愛好上去,同時讓他們學會如何制定消費預算,增強辨識能力,摒棄沖動性消費和炫耀性消費,在消費計劃執行中,家長為其提供合理的建議。
(三)以社會為支撐營造良好氛圍
首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廣泛開展青少年理財教育活動。對于社會上組織的關于理財教育主題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給與關注和支持,擴大影響力,充分釋放其教育意義。社會的上的專業理財機構也可組織專題活動,理財宣傳以及一些理財經營場所可免費向青少年提供參觀和實踐教學,也可以從大眾傳媒方面入手,加強新聞、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的大眾傳媒的正面教育,為青少年的成長創造一個有益的社會環境。無形中喚起青少年的理財意識。另一方面,加強社會監管,完成懲處機制,遏制不良金錢觀的影響。加強對青少年周邊生活環境的清理,依法打擊制裁校園借貸平臺、裸貸以及針對未成年的分期還款項目等,凈化校園周邊環境。同時政府、教育部門及網絡媒體部門都必須發揮其功能,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金錢至上等主題節目,網絡視頻、新聞輿論的傳播,多傳播正能量,多宣傳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傳播勤勞、簡樸的文化給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們樹立良好的榜樣,教育青少年以艱苦奮斗為榮,以好逸惡勞和貪圖享樂為恥。
青少年的理財教育關系重大,千萬不可以是形式主義的說教,它應該切中要害,貫徹到青少年日常生活、行為的方方面面。在以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為中心的基礎上,學校大力開展理財教育,通過家庭的配合,社會的大力支持,凝聚理財教育合力,培養青少年正確的理財觀念,提升理財能力,形成正確金錢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 中國青年網.裸貸或安排肉償 已變成一條灰色產業鏈進入惡性循環
http://d.youth.cn/sk/201612/t20161202_8908800.htm.
[2] 欠朋友18000元,兒子“綁架”自己騙媽交贖金
http://finance.chinanews.com/life/2013/11-15/5505939.shtml.
[3]陳玲芬.中國理財教育現狀、問題和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2):16-19.
[4] 戴金花.我國中小學理財教育的缺失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0,(02):52-53.
[5] 宋廣文,魏淑華.論學校理財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6,(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