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蘇云鵬
涌動在手術刀上的暖流
文/ 蘇云鵬
寬闊的長安路是佳木斯市最繁華的街道,每天都顯得狹窄擁擠,川流不息的車輛、如潮涌動的人群,勾勒出一幅欣欣向榮的錦畫。
矗立在長安路西端立交橋東頭北側的一座淺白色的18層高樓,頂部臨街的正面上鑲嵌著肛腸醫院4個醒目大字。在大樓第五層二科醫生辦公室里,于瑩主任佇立在窗前,正目送幾名康復出院的患者,望著他們融入人流的背影,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身上穿著白大褂,手里拿著手術刀,就要對生命負責,愛心比醫術重要。”這是佳木斯肛腸醫院二科主任于瑩的一句口頭禪,她嘴上這么說的,行動上更是這么做的。今年45歲的于瑩,看上去沉穩持重,清瘦的臉龐總是掛著一絲微笑,苗條又有些柔弱的她走起路來步履匆匆,透射著堅韌和愛心,走到哪里都會帶去一股春天的氣息。
1992年,于瑩從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肛腸專業畢業后就被分配到佳木斯市肛腸醫院工作,隨著歲月的流逝,她已在肛腸醫院度過了20多個春秋,在二科主任的崗位上已經磨礪了12年。她無論是當普通醫生還是做科主任,胸中始終揣著一顆愛心。
2006年3月份,乍暖還寒。一天深夜,已經上床休息的于瑩接到急診電話,立刻穿上衣服趕往醫院。深夜寒風呼嘯,針扎般刺骨,她在樓下等了十幾分鐘才打上出租車去醫院。給患者做完手術的第二天,由于前一天遭受夜晚風寒的侵襲,于瑩患上了嚴重的面癱病,嘴斜眼歪,吃飯喝水都十分困難。醫院領導勸她去專科醫院治療,同事們也勸她好好在家休息。可是于瑩看到科里還有那么多的病人等她手術治療,望著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睛,為了患者少一天病痛,她打消了住院的念頭,仍然堅持天天上班,研究患者病情,為患者手術,只是利用下班休息時間去給自己看病。由于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她的面癱病持續了2個多月才治好,還留下了復發的后遺癥。但令于瑩欣慰的是,在兩個月內,她為40多位患者做了手術,并且都在最短的時間內全愈出院,她感覺很值。
2016年秋天的一個下午,醫院抬來一位80多歲的郭大爺,患者急性嵌頓痔發作,是痔瘡中最嚴重的一種,痔核脫出,不能還納。面對老人痛苦的表情,于瑩的心也在隱隱作痛。她立刻收留老人住院,并做了精細的術前檢查,發現老人血壓偏高,手術 有很大的風險。于是第二天給老人做手術時,她十分謹慎操刀,因為稍有不慎就容易突發腦出血、心臟病,所以決不能出現絲毫差錯。最終做了一個多小時手術,很順利地切除了痔瘡。針對郭大爺年齡大的特殊情況,在術后的康復治療中,她制定了針對性的方案,從飲食、藥物上精心調配,并堅持天天為郭大爺上藥換藥、查看飲食,從每一個細節上嚴格把關。在于瑩的精心治療下,郭大爺的病很快全愈了。出院時,他兩眼含著淚花,拉著于瑩的手久久不松開,深情地說:“于主任,是您的治療讓我解除了幾十年的痔瘡痛苦,您真比我的親姑娘還親!”
打開于瑩的醫療記錄仔細翻閱,從中可以發現這么一種現象,那就是于瑩從來沒有發生過拒絕、推拖收治病人的事情。她對待患者一視同仁、不分親疏、不分貴賤、不分病情、不分國籍,能治的治,難治的也要想辦法治,不讓患者失望,用自己的行動改變人們對醫生話冷、臉冷、刀冷的世俗觀念。
2017年春節前,有一位從韓國回來的60多歲女華橋,她得的是肛裂病,已達到三期的重度,并且還患有白血病,在韓國時沒有醫院愿意接收治療,都怕手術出現意外擔風險。她聽說佳木斯肛腸醫院有位于主任治得好,而且對待患者熱情溫暖,她回國報著試試的心理找到于瑩。于瑩看到患者不能走路,痛苦得一個勁兒地呻吟,查看肛腸患處裂面已嚴重潰瘍,治療難度非常大,而且還伴有高風險。于瑩面對這一棘手的病例,思想斗爭很激烈。但她想到,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職,不能再讓病人遭受冷臉和岐視的目光了,決不讓渡海回國治病的老華僑有失落感,天職驅使她當即收下了這位韓僑患者住院治療。她下定決心后立刻與內科會診,精心做血液分析,制定了嚴謹的手術方案。經過3天的充分準備后,于瑩決定為患者做肛裂切除手術。手術后,老華僑解除了病痛的折磨,在病房內高興地吟唱起了表達春天暖意的韓國歌曲,老人興奮地說:“在中國春天來得早,醫院處處是春天,于瑩主任就是春天的使者,她的手術刀上溢滿春色!”
患者的口碑為于瑩的手術刀注入了磁力,她的患者大多數都是經人介紹和慕名而來的,她憑借的不僅僅是精湛的醫術,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醫德、醫風。
這要從2006年的初夏說起。一天,她所在的病區住了一位75歲的老大娘,遭受肛腸病折磨的同時還患有腦梗。手術后的第三天,老大娘突發腦梗,病情危急需要及時治療。針對突發情況,于瑩立刻與市中心醫院聯系轉院事宜。聯系好后,她迅速把患者護送到中心醫院神經內科治療。當時老大娘的肛腸病還沒好,她想到兩種病要一齊治,哪個都不能耽誤。于瑩不顧路途遠,不怕辛苦,利用個人上班前下班后的休息時間,每天風雨不誤背著藥箱去中心醫院給她上藥換藥。她一連堅持了20多天,在她的精心治療下,老大娘的肛腸病好了,腦梗也治愈了。大娘感動地說:“姑娘啊,你可真是一個對患者負責任、讓人信得過的好醫生!”于瑩的行動嬴得了老大娘的高度信任,一年后,老人的孫子患了肛腸病,她堅決讓家人把孫子送到于瑩的手中治療。
人們對于瑩的高度信任還來自她的清正廉潔,患者一致贊譽她只講奉獻、不求回報。她自拿起手術刀那天起,無論治愈多少肛腸病人,從來不吃請、不受賄、不收紅包,實在推拖不掉的表面收了,然后背著患者又偷偷把錢存入患者的住院押金里。20多年來,她拒絕吃請上百次,拒收紅包上萬元,按她的話說:“醫生的宗旨是給予,是服務,不是索取。”最感人的是,有一位叫于海軍的65歲患者,因吃泥鰍魚未剝刺導致糞便嵌塞,沒消化的魚刺與糞塊糾結成硬疙瘩,造成幾天不能解大便,灌腸液體又不能進入,老人痛苦萬分。于瑩看到這種情況,當即把患者帶入處置室,用手將老人卡在肛門的硬糞石一點點摳出,隨后老人順利排便了。老人及兒女為表示感謝,幾次請于瑩吃飯都被婉言拒絕了,后來又送紅包再次被拒收,老人及兒女們都伸大拇指贊揚道:“于主任可真是正直的好醫生!”在肛腸醫院,很多患者都對于瑩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每天看不著就想,每天都打聽于主任干啥去了。患者們說,看不見于主任心里沒底,看見于主任病痛都減輕了!
過春節圖的是親人相聚,而在于瑩身上,過團圓春節的數字是零。從醫以來,20多個除夕夜她都是在醫院度過的;她沒有一次能在家中陪父母、丈夫、女兒過個團圓的節日,按她女兒的話說,從打記事起母親就是陪著手術刀過春節。于瑩內疚地說:“這么多年最虧欠的是家人,我欠下了無法償還的親情債呀!”
肛腸醫院最忙的時候是節假日,越是這個時候于瑩越是時刻準備著接收患者、為突發病人手術,她每天手機24小時開機,一但有手術隨叫隨到,從不耽誤時間。今年,于瑩的老父親已經84歲了,母親走后父親很孤獨,她本想好好陪伴父親過個團圓年。可是大年三十的上午,于瑩手機突然響起,醫院值班人員通知她,剛剛接到一位急性肛周膿腫的患者,急需手術。此時她正在遠離市區50多里的大來鎮中大村的老父親家。于瑩接完電話,安慰了父親幾句,立刻讓侄兒開車送她趕往醫院。大來鎮通往市區的道路基本都是崎嶇的山路,為了快點給病人做手術,她一個勁兒地催侄兒快點開車,25千米多的山路僅用了半個多小時。到醫院她沒顧得上喝一口水,立刻投入手術,從上午一直做到下午1時。
她返回父親家中時,全家人都圍在飯桌前等著她吃飯。她上桌剛端起飯碗,手機再一次響起,一個老患者的朋友突發嵌頓痔,推薦到醫院專門找于瑩做手術。于瑩想不能讓患者失落,就立刻放下手中的飯碗,又讓侄兒開車快速把她送回醫院。患者及家人見到于瑩后都說:“于主任真對不起了,沒讓您過好年。”于瑩笑著說:“這是一個醫生應該做的。”她一分鐘也沒耽誤,立即檢查病情,隨后投入手術,等做完這例手術已是晚上9時多了。
于瑩用充滿愛心和溫暖的手術刀贏得了患者的贊譽,也用辛苦的汗水、精湛的醫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肛腸醫學史上的奇跡。她先后發表國家和省級學術論文20多篇,出版了《實用肛腸病學》《外科診療與護理》兩本學術書藉,榮獲2011年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益氣潤腸加減治療肛腸病術后便秘的研究》獲2015年省級科技成果獎。她還被聘為中國醫藥學研究促進會肛腸分會理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臨床教育研究會肛腸分會理事、黑龍江省中醫藥學會肛腸專業委員會委員……2007年獲得佳木斯市五一勞動節學、練賽技術能手,2008年獲得市三八紅旗手稱號,2015年和2016年連續被評為市優秀共產黨員、市勞動模范……于瑩頭上閃爍著榮譽的光環,但她把這些看得很淡,她常掛在嘴邊上的一句話是,沒有組織和領導的栽培,沒有同事們的支持,哪能有這些榮譽?這些榮譽只能當做鞭策和鼓勵自己努力工作的動力。是啊,于瑩沒有止步不前,而是更加拼命地為患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