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任伍
中華全國總工會日前制定印發了《基層工會經費收支管理辦法》,就工會經費用于服務職工的各項開支做出明確規定:工會經費可以用于職工集體福利支出,包括基層工會逢年過節和會員生日、婚喪嫁娶、退休離崗的慰問支出等。此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必將深得廣大一線職工的歡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先垂范,正風肅紀,從細節抓起,管住了“舌尖上的浪費”“會所中的歪風”“車輪上的鋪張”“節日中的腐敗”,奢靡享樂之風基本剎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深得全黨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
但也要看到,在反“四風”、落實“八項規定”等工作成績斐然的同時,由于具體操作層面存在模糊地帶,一些單位為不越雷池半步,教條式地借反腐之名停掉所有職工福利,甚至包括職工本應享有的。結果就是,職工過節的簡裝月餅沒了,婦女節女職工的體檢取消了,基層職工年終歲尾的聯歡會不敢開了,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年終福利也“名正言順”地不發了。一切正常福利統統歸零,反腐敗被執行成了反福利,同時也反掉了單位和工會組織的“人情味”,傷了廣大一線職工的心,引發基層群眾的不理解。究其原因,有的是一些執行者信奉矯枉必須過正,把好經念歪了。但也有一些對反腐敗心存不滿、心懷叵測的人,借機發泄怨氣,挑撥干群關系、黨群關系。
中華全國總工會此次出臺的具體規定,明確了哪些福利可以發放,哪些不能發放,減少了模糊地帶,可操作性強。這樣既可以讓反腐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有力、效果更加顯著,同時也保護了廣大一線職工的積極性和正當福利,很好地回應了他們的期待。同理,在其他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若能有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明確福利和腐敗之間的界線,相信大家對反腐敗的支持力度必將更上一個臺階。
腐敗是權力尋租的產物,福利是單位對職工生活給予的關懷,二者風馬牛不相及。整治干部的奢靡之風,不是整治群眾正常的福利;下屬過節不必給領導送禮,但領導應當給困難群眾送去溫暖。眼下又將迎來歲末年初,各單位在規定之內,組織職工搞聯歡,發放正當福利,將有利于提高員工的認同感,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和氛圍,提升團隊凝聚力。但鑒于現在沒有一個可操作的具體意見,估計各單位還是會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在平靜中迎來2018。所以,單位年會能不能開,怎么開,也希望能有一個類似中華全國總工會這樣的指導性意見。
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新規告訴我們,只要規定具體、細則明確,可操作、可監督、可檢查,沒有模糊地帶,就不會導致因反腐敗而停發一些正常福利的現象出現,就能有效防止借福利之名濫發福利的事情回潮。這是讓反腐倡廉和群眾正當福利實現雙贏的上上之策。由此我們應該得到啟示:各項工作都應該精細化,避免因為政策模糊而一刀切,把好經念歪了。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作者是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院長)
環球時報201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