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枝明
摘要:一般而言,文學素養包括一個人在文學創作或溝通交流中,所表現的思想內涵及語言運用水平,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倡導之下,語文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尤為重要。學生文學素養的高低不僅關乎著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強弱,也與學生文學欣賞水平的高低聯系密切。而初中語文教學目標則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優秀作品的同時,領悟文章當中的思想精髓,品味作品當中的藝術手法,學生如若未能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難以滿足素質教育的培養需求。本文將深入剖析文學素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的深刻內涵,為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供可行性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學素養;培養策略
一、初中語文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內在原因分析
文學素養又被稱為文學藝術修養,主要表現為人在文學實踐活動當中獲取的知識與經驗,即指讀者能否熟悉有關文學創作的各類常識及發展狀況,領略文學作品當中的人文精神。從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當中普遍存在的情況看來,大部分學生難以掌握數目繁多而由來已久的文學知識,以至于未能具備基本的文學賞析能力。就以初中語文課文《散文詩兩首》為例,許多學生在學習過課文之后,依然無法正確區別詩歌的題材與類型,并且對詩歌內容的藝術手法知識一無所知。文學作品的內容值得學生細細品味,而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更值得學生深刻理解,只有學生具備文學素養,懂得如何結合文章內容分析作品的藝術手法,才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每段文字的內在含義。初中語文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更在于引領學生在文學賞析中獲取真、善、美的體驗。智育和德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據同等地位,而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能夠更好的實現智育與德育的統一,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之中上升自我的精神境界,提高審美情趣從而實現全面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審美態度,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內在原因。
二、以學生為主結合教材培養學生文學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師不斷的探索與適當的創新。提高學生的文學感悟力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關鍵,而優秀的文學著作則是提高學生文學感悟力的源泉,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實際,并以學生為主改進教學方法,才能促進學生文學感悟力的提高,進而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作品都蘊含豐富的文學內涵,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之中,要善于挖掘這些豐富而新穎的文學題材,逐步引導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之中提升文學感悟力,進而在擁有一定文學知識的基礎之上獲得文學素養。魯迅的文章具有鮮明的文學色彩與獨特內涵,解析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在課堂教學之中,教師以提問的方式逐步誘導學生進行作品賞析,將能在以學生為主的前提下,促使學生在實踐當中收獲文學知識。就如當學生們學習到《少年閏土》這部分課文知識時,教師引導學生們進行適當的課外閱讀,結合魯迅創作的時代特點領悟文章當中的思想精髓,將能幫助學生了解小說創作的技巧并理解小說形象的深刻含義,從而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簡單的內容認知上升到理性思考的高度,拓展思維的深度及廣度。文學作品中的語言特色也值得學生細細感悟,許多優秀的散文當中都有獨到的文學韻味,用來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朱自清的《背影》語言平實而意味深長,楊絳的《老王》語言生動而深刻感人,富有極強的感染力,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抓住這些關鍵詞句,以逐步引導學生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特色,在提高文學感悟力的同時獲得文學素養。
三、誦讀經典與感悟表達中培養學生文學素養
不同于其他的課程學習,語文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積累的過程,而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滲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當中。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僅依賴于教師,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之中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形成文學積累的意識,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為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夠自覺的通過閱讀文學著作逐漸品味文章當中的思想精髓,進而提高文學水平,教師需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形成一種教學機制。首先,教師得引導學生養成誦讀經典著作的習慣,因為像《論語》、《黃河頌》等經典著作當中飽含作者的深刻思想,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當中能夠深刻體會其價值意蘊,并且通過朗讀過程中的感情變化表現出來。再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之中需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有關文學作品的感悟表達,不同的學生對于同樣的文學作品或許會有不同的深刻體會,而感悟表達則給予學生交流溝通的平臺,促使學生結合文學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表達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四、總結
當前初中語文教育現狀反映,初中語文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迫在眉睫。唯有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文學作品的研討賞析之中,才能在提高學生文學感悟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劉繼坤.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學術期刊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5年45期
【2】狄永偉.《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學術期刊 《課外語文(下)》 2015年3期
【3】梅云霞.《文本意義、教學價值與課程目標》,學術期刊 《教育導刊(上半月)》 2011年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