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地生
摘要:小學的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以后整個數學學習的基礎,在這個階段,學生要切實的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為以后更好的學習數學打好鋪墊。下面,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展開敘述,具體談一談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階段;數學能力;實效性;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方面處于一個被動的地位,可以說,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尤其是小學的數學知識,相對來說小學數學的內容屬于入門知識,理解起來確實對小學生難度很大。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性,時刻創新教學,改善教學模式,與時俱進,不被時代淘汰,從而更好的學習。讓課堂的四十五分鐘真正發揮出最大的效用。
一、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更好的投入到課堂。
情境教學法,就是說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有意識的給學生創設出一定的情境,或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或是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讓學生真正的投入到課堂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具體的情境有以下幾種。
1.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創設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更好的抓住重點內容,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創設的方式一般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拋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思考。
例如,教師在講解“正方體”的相關內容時,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對正方形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就可以提問一下問題:(1)大家還記得正方形有哪些性質嗎?(2)大家覺得正方形與正方體之間有什么聯系呢?(3)同學們能不能根據正方形的性質推出一些正方體的特征呢?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會獲得相應的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就會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可以說是一種良性循環。
2.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的創建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起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同時,也幫助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價值,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好的進行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解《認識時間》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們上臺講一講自己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包括什么時候起床,幾點吃早飯,幾點上午放學,幾點吃中午飯等等內容,幫助學生構建起時間的大致概念,對于時間有一定的觀念認識,同時,這種方式也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激發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再如教師在講解“乘除法”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適當利用學生在體育課的站隊情況。比如說班內有五十個人,體育教師要求學生十個人為一排,讓學生算一算這個班需要站幾排呢?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乘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乘除法的相關概念。
3.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情境。
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媒體設備被越來越多的利用到教學過程中,多媒體設備可以將抽象的知識點變得具體化,帶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沖擊,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找一些與所講內容相關的圖片作為背景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適當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太陽,月亮和地球的運行視頻,帶給學生直觀的視覺沖擊。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點,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二、適當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活動。
小組合作討論活動可以說優處多多,單就它的結果來說,學生經過與小組內學生進行交流,多方面的思考了相應的問題,同時自己的疑問也得到了解答。就他的過程來說,小組內成員在交流中產生思維的碰撞,智慧的交鋒,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開拓思路,打開思維。
但是小組合作討論活動也會存在這樣的問題:課堂上看似很熱鬧,學生們看似都很投入的在進行著討論,但實際上部分學生可能討論的并不是相關的數學問題,也就是說學生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很容易跑偏。另外就是可能會發現小組內某個同學付出的會更多一點,那有些同學就會存在“搭便車”的現象。為了避免這些現象,教師可以事先將學生分為恰當的小組,然后在小組內讓學生自由選舉出小組長,負責合作討論的統籌安排,記錄員,負責記錄在討論過程中產生的有效信息,代言人,負責代表小組成員進行發言。這樣一來,分工明確,學生在小組內各司其職,有效的避免了“搭便車”行為的出現。
分組之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拋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和想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總結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而數學的部分知識點又較為抽象,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難度。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不畏難,完善教學方式,力求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紅遠.《小學教育中如何融入數學思想的教學》,學術期刊《中國教育》2017年9月
【2】張宇.《小學數學教育如何發展》,學術期刊《小學教育》2017年6月
【3】王思琪.《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學術期刊《數學教育》2017年8月
【4】常如正.《小學數學教學思考》,學術期刊 《小學生教育》 2014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