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以莊
韓國的廉政制度體系
◎ 李以莊
目前韓國廉潔度排名居世界前列,韓國政府樹立的廉潔形象也日益得到全世界的認可。然而幾十年前,韓國一度是亞洲最腐敗的國家之一,韓國廉政建設經歷了從運動式反腐到制度式反腐的過程,以預防腐敗為著眼點,事前預防和事后懲罰相結合,治理腐敗的制度設計呈現出循序漸進、逐步完善,內部監督、成效突出、懲戒有力、處罰從嚴的特點。本文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進行分析闡述,著重介紹韓國廉政制度的法律體系、內部監督和社會監督三個內容。
韓國反腐敗委員會在2002年發布了“2001年71個公共機構清廉度”報告,令人驚訝的是排在71位的是中央檢查廳。2003年韓國反腐敗委員會對1400多人進行民意調查,認為公務員腐敗的人達到58.2%。而從透明國際的數據來看,韓國的腐敗指數1999年時是3.8(滿分為10,分值越低表示越腐敗),到2008年上升至5.6,國際排名也從第50名上升至第40名。(詹小洪.韓國腐敗文化及廉政建設.[J].領導文萃.2009.)這不得不說明韓國在過去時間里對腐敗的治理是有一定成效的。雖然韓國近幾年國內又出現了較大的貪腐案件,導致腐敗指數有所下降,但是必須承認韓國廉政制度建設還是比較成功的。
加強廉政立法,依法治理腐敗是世界各國廉政建設的共同點。廉政立法也自然成為國家或地區廉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韓國廉政法律體系主要由憲法、刑法、廉政綜合法律、公務員行為規范的法律法規及陽光法案共同組成。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韓國在1948年通過了其第一部憲法,先后經歷了9次修憲,為懲治政府中劣跡官員鋪平道路,(龔克瑜.演進與超越:當代韓國政治[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第29頁)也為不正當蓄財者予以處罰的特別法提供了憲法依據。
韓國《刑法》的第7章對公職人員受賄和行賄行為,如事前受賄罪、向第三者供賄罪、事后受賄罪、斡旋受賄罪、行賄罪進行界定,(李秀峰.廉政體系的國際比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第220頁)并對處罰做了明確的規定。
除憲法和刑法外,韓國制定了綜合性反腐法律《腐敗防止法》。《腐敗防止法》由總則、防止腐敗委員會、腐敗行為的舉報及對舉報者的保護、國民的監察申請、補則和罰則等部分組成。對腐敗行為及適用范圍進行界定,對劣跡公務人員的處罰規定,明確了防止腐敗委員會的職能、權限,賦予公民監察申請權,使公民能夠更好地參與到反腐行動中。
對公務員的行政倫理要求上,韓國在《國家公務員法》基礎上頒布了《公務人員倫理法》及施行令,對公職人員財產公開及申報制度、禮物申報制度、就業限制等制度進行了規定,明確了財產申報及公開是公務員的義務。
除此之外,韓國反腐敗法律體系中還有一系列反腐相關法律對以上法律法規進行補充,如:《金融實名制法》杜絕了使用他人名義進行金融活動的行為,促進了經濟領域透明化。
韓國的廉政監督機構主要由獨立的反腐敗機構、監察院、檢查機關和警察局等行政機關構成。
1.國民權益委員會。李明博政府時期整合了由國家清廉委員會代替的腐敗防治委員會、國民信訪委員會、行政審判委員會,成立了國民權益委員會,進行反腐的綜合治理,由總理直接領導。國民權益委員會主要有三項職能:回應市民投訴,打擊公共部門低效行為;在公共部門預防和遏制腐敗;通過法律體制保護公民免受非法和不公正的行政對待。(陳雅慧.現代化進程中腐敗問題.[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第79頁)由于國民權益委員會只有組織協調反腐工作和受理民眾投訴的職能,對腐敗公務人員的調查工作就需要由檢查機關、監察院和警察機關來進行。
2.監察院。樸正熙在1963年將審計院和監察委員會兩機構合并,成立了檢察院,行使會計監察與職務監察的職能。監察院是總統直屬的行政機構,監察院院長經國會同意由總統任命。主要職能是對國家和法定團體進行會計檢查,也對公務員的職務履行情況進行監察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韓國的監察院具有憲法保障的相對獨立的執法權力,獨立承辦民眾的舉報案件,對查處的案件向社會公開,在防止和處罰公職人員腐敗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檢查機關。韓國的檢查機關是偵辦腐敗案件的主管部門,以獨立外廳的形式附屬于內閣法務部。檢查機關分為四級:大檢查廳、高等監察廳、地方檢察院和地方檢查廳支廳。其中韓國大檢查廳中央偵查部是高級公務人員腐敗案件的偵辦機關,也是全國公務人員腐敗案件調查的指揮協調機關。該機構有相對集中的權限,集腐敗案件的舉報受理、偵查和指揮偵查、起訴、審判監督于一身,具有權威性和獨立性。
4.公職人員倫理委員會。作為中立機構的公職人員委員會是根據《公職人員倫理法》規定而成立的。在國會、大法院、憲法裁判所、中央選舉委員會、政府、地方自治團體等設置,主要是對財產登記進行審查,并把活動情況變成“年報”,每年定期向國會匯報。
廉政建設中,不僅需要法律體系為反腐提供法律依據,而且需要調動社會力量對腐敗現象進行監督,才能保證法律、反腐機構、社會監督發揮最大合力,保證反腐工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民間團體監督。隨著韓國經濟發展和社保制度完善,中產階級逐漸成為社會中堅力量,民間團體也不斷涌現,在反腐敗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經濟正義實踐市民聯合”、“參與聯大”和“反腐敗國民聯大”。其中,“經濟正義實踐市民聯合”在社會各領域腐敗監督舉報運動同時,開展反腐制度、法律、政策的研究和改善活動,提供法律咨詢的服務。這些非政府組織推動了韓國《腐敗防止法》、《洗錢防止法》等法律的制定。
2.新聞媒體監督。新聞媒體監督作為社會監督中重要一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樸正熙時期,韓國新聞媒體就對社會政府官員、企業腐敗行為有所報道,并引起了民眾很大的反響。新聞媒體對于腐敗的及時、重點報道使得反腐事件經常成為頭條,引起了民眾的廣泛關注,同時對于廉潔文化的宣傳及廉潔社會氛圍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民眾監督。韓國政府鼓勵公民對腐敗進行監督舉報,對不同的舉報情況有不同程度的獎勵。為了使民眾能夠順暢地參與到反腐行動中來,韓國除了運用傳統的書信、面談、電話、郵件、走訪等形式,更開辟了新的意見表達渠道:e-People。
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