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依斌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廣州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研究對策①
陳依斌
(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500)
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和專家訪談法對廣州市籃球的后備人才培養現狀進行研究,研究認為:目前廣州的籃球教練員絕大多數為本科學歷或低于本科學歷,還有少部分由職業籃球退役的運動員擔任,所以其文化水平較低。很大程度上,較多運動員在學習和訓練之間的矛盾,限制了廣州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普遍的運動員文化素質不高,而且相當一部分運動員對其將來的前途沒有多大信心,急需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養。
籃球 后備人才 現狀 對策
廣州籃球教練7人,運動員15 4人。籃球運動員身高(180.12±0.02),體重(74.2±0.37)kg,訓練年限(4.1±0.25)。
本人通過廣州體育學院圖書館中的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國知網、中國優秀碩、博士論文期刊庫等多種電子文獻媒介,根據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參考了2006年—2014年間106篇有關籃球后備人才的文獻資料,同時查閱了廣州體育學院資料室3本書籍,并認真閱讀學習,為本文的研究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針對廣州地市級籃球運動隊現狀問題,與籃球訓練教練員、相關研究學者,進行面對面談話交流,探討如何促進發展。
在廣州發放調查問卷154份。其中有效問卷149份,回收率為96.75%。
對收集的數據運用EXCELL進行統計分析。
運動訓練系統中位于主體和核心地位的是教練員和運動員,其中教練員的執教情況直接決定著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可以說,教練員的隊伍狀況直接影響和決定著運動員的競技成績[2]。運動員的訓練效果直接受制于教練員的執教能力。因此,研究廣州籃球教練員現狀,對于培養廣州籃球后備人才具有不可忽視的決定性作用。
優秀教練員的標準是具備高水平競技能力的同時,更兼具多種學科知識的綜合型知識人才。身為一名教練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學歷教育水平,這是衡量教練員知識水平的基本標準之一,也能反映出教練員未來的發展潛力[4]。只有教練員掌握了相關運動訓練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學科知識,才具備提升訓練實踐能力的前提。籃球教練員中47.62%為本科學歷、38.09%為專科學歷、14.29%為研究生學歷。雖然教練員的學歷水平與帶隊執教能力沒有必然的因果聯系,但是學歷水平低的教練員文化知識相對不足,對于其他優秀教練的先進執教理念不能融會貫通,從而不能準確提升自身的訓練觀念、轉變自身的訓練手段。
在職稱結構上,廣州籃球教練員中沒有高級職稱的,中級職稱的占57.1%。初級職稱占42.9%。高級職稱教練員在廣州籃球教練員之中目前還沒有。總之,廣州籃球教練員隊伍結構不夠合理,學歷和職稱水平較低,必須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提升教練員的綜合素質,抓好廣州籃球教練員隊伍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教練員隊伍結構,確保廣州籃球訓練的順利進行。
廣州籃球后備運動員學習態度非常差,一般和不喜歡的分別占41.6%、26.8%(表2)。學習態度直接決定學習成績的好壞,學習成績又反過來影響學習態度。極其不端正的學習態度決定了籃球后備運動員較差的學習成績,又反過來影響運動員的學習積極性。
從表3可以看出,運動員對訓練持100%的肯定態度,有72人很喜歡籃球訓練,占48%;54人比較喜歡籃球訓練,占36%;沒有任何一位運動員不喜歡籃球訓練。說明廣州籃球運動員對籃球訓練持有積極的態度。
目前,體校普遍對于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不注重,導致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畢業后難以擇優就業,就業后難以勝任工作;在中學過分注重文化課學習,兼具籃球天賦和優異成績

表1 廣州籃球教練員學歷情況N=7

表2 運動員對文化學習態度調查表(n=149)

表3 運動員對訓練的態度統計表(n=149)
的學生拒絕到體校進行專業訓練,逐漸形成差生到體校就讀的現象,大量優秀籃球后備人才流失,必須構建“體教結合”培養模式。“體教結合”是指在上級部門的領導指揮下,體育系統、教育系統兩者互相配合、互相促進,推進后配人才健康培養的科學體系。優化整合體育系統、教育系統資源配置,同步發揮體育系統訓練合理、場地設施完備、競賽場次頻多和教育系統生源富足、學習氛圍濃厚、教學條件優異等優勢,從而有效解決優秀籃球后備人才流失問題。
后備人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廣州競技籃球運動的發展。世界籃球強國和中國籃球大省背后,都離不開大量且優秀的后備人才隊伍來保障球隊持續發展。廣州沒有設置專門的籃球項目學校,因此需要教育系統在中小學校園下大力氣推廣普及,從小學開始傳授籃球知識,讓學生認知籃球、接觸籃球、喜愛籃球。學校要進一步發掘培養具備籃球天賦的運動員,同時選派優秀教練員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在注重學生文化課知識學習的同時,必須進一步充實學生課余訓練,實現籃球課、文化課學習均衡發展,讓學生充分認識自身,除了籃球還有優異的學習,從而吸引更多優秀運動員參與籃球訓練,從根本上杜絕廣州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過度丟失。
目前,廣州青少年籃球教練員的隊伍素質與專業籃球隊教練員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整體業務技術能力較低,多數教練員有一定的帶隊訓練經歷,但大多都沒有經歷過專業的訓練體系和比賽經驗。同時,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現代籃球發展的水平日益提升,籃球訓練的科學化、系統化程度愈來愈高,僅依靠教練員的自身經驗進行籃球訓練,遠遠不能滿足運動員的訓練需求。為此,廣州有關單位必須強化基層教練員的培訓考核力度,運用多種培訓手段,完善教練員培訓學習制度。
(1)廣州籃球教練員隊伍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籃球理論知識較差,雖然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和比賽經驗,但多數為本科及以下學歷,還有部分為職業籃球退役運動員擔任,不能滿足運動員培訓需求。
(2)一定程度上看,較多運動員在學習和訓練之間的矛盾,限制了廣州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數量和質量。普遍的運動員文化素質不高,而且相當一部分運動員對其將來的前途沒有多大信心,急需提高運動員的文化素養。
[1]尹連勇.廊坊市中學籃球隊訓練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0.
[2]張麗男.撫順市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東北:東北師范大學,2007(10).
[3]黃長劍.福建省青少年籃球后備人才培養現狀調查與發展對策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9.
[4]林克明.河南省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及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0):39-41.
[5]王文魁.“全場緊逼防守”競賽規則對山東省高中籃球后備人才培養影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5).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173
G841
A
2095-2813(2017)11(b)-0173-02
陳依斌(1992—),男,漢族,廣東廣州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籃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