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雯
公司治理結構因素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代雯
本文首先闡述了公司治理和審計獨立性各自的概念及其聯系,其次從公司治理結構的大股東占股比例、董事會構成、監事會三個方面分析了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最后提出了兩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增強審計獨立性的意見和建議,分別是合理優化治理結構和適當調整董事會。
公司治理概念最早是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在經濟學中提出來的,主要是圍繞保護公司利益的相關者和股東利益雙方面來展開的。Blair認為,公司治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說,指的是公司達到剩余索取權和控制權分配的文化、法律以及制度安排,對公司目標起到決定性作用。狹義上說,公司治理結構指的是相關的董事會的結構、功能以及股東權利等制度安排。Lipton認為,應該將公司治理結構看作手段,用來對公司內部組成成員進行協調。
美國注會協會的職業道德委員會前主席托馬斯·希金斯曾指出,審計獨立性包括形式上和實質上兩種。形式上的獨立性主要是針對會計師事務所而言的,而實質上的獨立性指的是注冊會計師可以不受社會各界的干擾,獨立發表客觀、公正的審計意見。
韓道琴、叢璟章(2010)通過研究發現,注冊會計師審計促進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同時兩者有效結合會提高審計獨立性。武廣齊、朱烈兵(2010)提出股東審計模式,主要針對在特殊環境下的我國集團公司,分析了股東審計模式開展的合理性,并設計出該模式的內容及方法,直接發揮股東的監督權。徐劍(2010)通過研究2005~2007年三年的數據得出了第一大股東比例和股權中度與審計質量成正比例關系。高雷、張杰(2011)得出管理層持股與審計質量成正相關的關系。由此可見,早已有學者提出公司治理與審計獨立性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我國由于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獨立性的理論研究起步較晚,因而大多理論屬于借鑒性分析。研究領域大部分集中在公司治理與內部審計的關系上,針對我國的實際情況,站在公司治理的高度對審計獨立性研究必將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本文從公司治理的大股東占比例、董事會構成比例、監事會構成比例分析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從理論上來說,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應由公司的股東委托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但是我國的股權結構較為集中,中小股東基本沒有機會參加股東大會,就更不用說對此進行投票。股權的集中對審計獨立性的提高并沒有十分的益處,而且,實際情況是,多數上市公司均由管理層向股東大會事先舉薦會計師事務所,然后由大股東決定事務所以及支付審計費用。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對審計獨立性產生不可小覷的影響。
以科龍為例,科龍集團曾以優秀的企業管理和經營業績以及對股東權益的高度關注。期間經過一系列股權轉讓,到2002年公司原單大股東容聲集團已不再持有公司的任何股份,廣東格林柯爾成為公司的主要股東。2001年時任審計師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以無法執行滿意的審計程序為由,而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2002年,安達信因安然事件后,其在我國內地以及香港的業務并入普華永道,然而,普華永道同樣對格林柯爾和科龍采取了請辭之舉。隨后,德勤接手,為其審計了2002年至2004年的年報。 2005年5月科龍危機爆發,德勤對外宣布不再擔任其審計機構。但它此前為科龍出具的審計報告并沒有撤回,也沒有要求科龍實施財報重述。科龍被證實存在重大錯報事實,德勤自然難辭其咎。
其實究其原因便是管理層與大股東勾結,為了各自的利益,粉飾報表,利用選聘與解聘事務所以及支付審計費用的權利,影響審計事務所的獨立性。
董事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會計師事務所的選聘以及支付審計費用等相關審計獨立的重要事宜。然而,中國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對管理層監督并沒有發揮有效的作用。尤其是獨立董事機制未能在審計委托機制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事制度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上市公司必須聘請適當的人員擔任獨立董事,其中至少要包括一名會計專業人員。在2003年6月30日之前,要求獨立董事至少占董事會人數的1/3。盡管目前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基本能達到這個比例,但是這些獨立董事中高校教師和研究員占大多數,專業能力并不強。而其中會計師、律師、咨詢顧問等專業人士所占比例較少。即使是這些專業人士,也多為兼職。他們很難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去深入了解公司的真正境況。而且,因為這些獨立董事的薪酬來自上市公司本身,并且他們的任免也是由上市公司決定。如此一來,獨立董事監督的有效性就難免讓人心生疑慮。
因此,在我國,董事會存在的這些監督缺陷對上市公司對會計師事務所選擇的獨立性的影響較小。
監事會成員通常由公司內部人員組成。也有一些公司聘請外部人員擔任監事,不過多數所謂的外部人員皆在公司關聯方擔任要職,實際上真正獨立的外部監事比例十分低。
我國目前尚沒有關于外部監事制度的正式立法,但很多上市公司自愿成立了監事會。2007年就已經有數據顯示,滬深A股1284家上市公司中就有495家公司設立了外部監事。但是問題的關鍵在于外部監事比例過低,且很多外部監事由非專業人員擔任,致使外部監事人員的專業性不高。另外,在關于事務所的選聘與解聘的職能上與獨立董事存在重疊。此外,外部監事的酬勞不排除有上市公司支付。上述問題均可能會給外部審計的獨立性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一點費娜在其碩士論文中也有證實,在其論文實證模型中顯示,外部監事與審計獨立性具有極其顯著的正向關系。
首先通過國有股減持,同時培育機構投資者,經營者權就會自動形成優勝劣汰。如此一來,便會在很大程度上對董事會、股東會和監事會監督審計作用進行改善,提升審計效率和審計獨立性,改善治理低效的狀況;其次適當調整董事會,調整重要措施一般內含對董事會的人才結構進行優化,對董事會的獨立性進行增強,增強專門委員會監督能力和決策能力。
長沙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