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祥亮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 “3+4”中職- 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寇祥亮
“3+4” 中職-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模式是一個新生事物,為中職畢業生提供一條通往高層次教育的重要途徑。從近年來的“3+4” 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工作可看到,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定位上,很多試點學校存在一些困惑和問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對 “3+4” 貫通分段培養提供了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能力本位教育模式下, “3+4” 中職—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明確貫通分段培養的目標定位;制定七年一貫制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按照產教融合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改革評價模式等。
山東省在2013年,在德州、濰坊、青島三個地市區開展了“3+4” 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工作。其中包括了八所中等職業學校中的十個專業,這十個點分別對應了本科高校四所。 “3+4” 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工作自開展以來,各試點學校圍繞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實踐與探索。
作為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一種新形式,“3+4” 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同時也是提現代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合理、有效途徑。“3+4”不是簡單的提高技能以及動手能力的職業教育,不是最簡單的一種升學教育,更不是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中職—本科簡單、直接銜接。從近年來的“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工作可看到,由于受到“學科本位” 傳統思想的影響,在人才培養模式和定位上,很多試點學校存在一些困惑和問題,如試點專業實踐教學條件難以滿足貫通分段培養要求、教師理念不清、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手段單一、教材建設滯后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有些學校:貫通分段培養人才培養定位不明確;七年一貫制的課程體系構建不夠合理、教學方式、課程內容傳統落后。
近年來很多學者提出:能力本位教育。能力本位教育核心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實際能力的技能人才,受教育者提高的其從業能力是它的主要任務。這種理念對 “3+4” 貫通分段培養提供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借鑒。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設計按照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來進行,對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工作顯得非常重要。
強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一具體的職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學目標基點。也就是說,能力本位教育基本理念:是以從事某一特定職業所需要的全部能力作為出發點來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 制定教學模式、教學評價考核的一種實踐模式和教學思想。這種理念下,人才培養應培養具備專業技能、專業知識、 特定職業技能的高級人才。
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特征要求:
明確的教學目標。 能力本位教育特別強調某一具體職業所需全部能力,因而能力本位教育下人才培養制定中必須是:教學目標可操作性強、針對性強。這種理念打破了“學科本位”的傳統思想和教學模式。
課程結構的模塊式。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應針對某一具體職業所需全部能力來設計相應的的專業知識、技能、所具備素質,并且設計相應的課程的課程模塊群。
靈活 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注重滿足了學生個別化學習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技能、強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和。
靈活的教學效果評價。能夠根據目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進行學生學習效果管理和評價考核,并能獲得及時的反饋信息和意見。
明確貫通分段培養的目標定位。與普通本科的培養目標不同, “3+4” 中職—本科分段培養目標更注重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3+4” 中職—本科分段培養需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構建七年一貫制的人才培養方案。這就要求試點學習需要組織深入調研,明確目標定位,人才培養體現職業特色。其培養目標定位應該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文化理論知識夠用,基本理論基礎扎實,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開拓創新精神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能在專業相關領域從事現代相應的技術工作。
制定七年一貫制的模塊化課程體系。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必須以“能力本位”理念為指導,以專業所需專業知識、技能為導向,打破傳統的 “學科本位“課程體系。針對相應專業所需能力來設計課程、課程內容,并將先關課程組成一個模塊。即,能力對應模塊,多種能力對應多種模塊。課程教學內容堅持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兩手抓,同時必須重視專業所需實踐能力的培養。
整個課程體系還必須必須注重七年一貫這一特點,即課程設置必須注意由淺入深的貫通設置、重銜接:中職課程設置注重打基礎,本科課程設置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職與本科間銜接得當。這就要求根據專業知識結構、 技術結構、能力結構的要求,將兩個階段的教學內容、課程放在一個統一的框架內,組成專業知識理論夠用、專業技能突出、分段實施、銜接得當的課程體系。
按照產教融合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為了培養受教育者發展與工作崗位能力需求一致的職業技能,試點學校應加強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力度。最終 實現學校培養目標和社會行業企業需求的對接,學校課程內容和行業職業標準對接。 加強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學校積極推行項目化教學、案例化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根據專業相關特點,加強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能力的培養,保證就業生崗位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地區經濟做出貢獻。
改革評價模式。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下,試點學校應積極改革原有的傳統的一張試卷定乾坤的評價模式。能夠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能力目標,對學生實施過程性考核、能力的評價。
實施“3+4”中職— —本科對口貫通分段培養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二是,依據人才培養要求,完善實驗實訓條件。另外,經費、師資、條件、管理等方面給予保障和支持,推動貫通培養教育的發展。
濰坊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