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鮑運剛 朱靜
愛心使者高波涌和她的伙伴實實在在地關心幫助困難群眾
文|鮑運剛 朱靜
高波涌,閔行區交通委員會工會副主席、女職委主任,閔行區市政工程管理所黨支部副書記、工會主席。她多年來熱心公益慈善,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組織志愿者,積極開展各種公益活動,是“隱形的翅膀”公益聯盟的骨干力量,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大家投身公益、踐行慈善,給困難群眾送來了實實在在的關懷和幫助。愛心家庭情誼濃
高波涌的父親曾是安徽旌德縣的上海支內干部,從事車輛運輸管理工作,高波涌從小隨父親在安徽長大。那時地方經濟比較落后,醫院離鎮上較遠,村鎮到縣城的公共交通也沒有,高波涌家里經常有村民上門求助。有時村里人生病,著急沒辦法,半夜也來敲門,父親總是熱情招呼,只要能幫就幫,有時是幫著采購送貨,有時則是接送出行困難的老人就醫,有時甚至半夜送臨產孕婦……
父母親樂于助人的行為深深影響著高波涌,在她的心中埋下了愛的種子。
2012年,機緣巧合,高波涌認識了熱心公益的王敏。在做慈善的過程中,由于經常感到個人力量的弱小,王敏便醞釀成立“隱形的翅膀”公益聯盟,靠集體的力量扶貧幫困。他經過前期籌劃準備,于2014年注冊“隱形的翅膀”并開展活動。高波涌是最早加入的志愿者之一,也是聯盟的骨干力量。聯盟前期招募志愿者四五十名,目前已有300多名。成員們按區域分組,每10人左右為一組,有心理咨詢師、瑜伽理療師、攝影師和組長。每次看到活動通知后,大家都很積極,搶著報名。

01 高波涌(左一)和志愿者伙伴們來到施甸

02 高波涌(右一)和伙伴們去調研

03 高波涌(右)把援助款發放給困難群眾


04 受助的媽媽帶著女兒把援助物資開心地搬回家
經前期調研,他們了解到在閔行區有七八十位高位截癱患者需要幫助,于是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區分會(以下簡稱“閔行區分會”)申請了特殊殘疾患者公益項目。閔行區分會推薦他們參加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的公益項目申報,經審批獲得通過,得到了市區兩級的共同資助。
有了項目經費,志愿者們馬上行動起來了。高波涌利用節假日帶著組員定期上門看望這些患者,送上慰問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心理疏導。梅隴鎮有位先天性智障青年小王,今年20歲,因6歲時意外從3樓摔下,脊椎受傷,成了高位截癱。這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王媽媽不得不在家全心全意照顧兒子,王爸爸則一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全家生活陷入了困境。知情后,高波涌和組員桑炯華老師每兩周去小王家看望。從王媽媽口中了解到小王喜歡手工和電腦游戲后,他們便買來珠珠繡并教其完成了作品。小王非常喜歡,開始專注于鉆石畫,心靈手巧的他完成了一幅幅令人贊嘆的作品,有幅作品義拍了800元,捐給了患白血病的女孩。他還學會了折紙、打游戲等。小王的生活從此變得豐富多彩了,他的轉變為家庭增添了歡樂,也給社會帶來了正能 量。
高波涌的愛人曾是援藏干部,在支援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期間,與藏族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回滬后,他聽說在日喀則時認識的司機師傅不幸罹患肝癌去世,留下女兒德吉無錢上學。高波涌和愛人商量后,毅然決定資助德吉完成學業,高中期間每年補助她生活費5000元,大學期間每學期補助她學費5000元,每月補助她生活費500元,還補貼她3000元買了電腦。德吉現在已經大學畢業,原本高波涌的愛人想讓她來上海工作,也好在生活上給她更多的關心照顧。但德吉放心不下孤單的母親,立志要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畢業后便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去工作。
高波涌想,上海的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尚有這么多群眾家庭遭遇困難,老少邊貧地區特困群眾會更需要幫助。經過聯系,2016年10月,高波涌等20名志愿者前往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調研,深入村民家中了解情況。
志愿者蔣先生來到李翠蘭家里,發現一貧如洗,棲身的房屋破損漏水嚴重,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一家人靠耕種一塊不大的田地維持生活,她本人又身患重病,丈夫不辭而別,再也沒有回來。雖然學業成績優秀,但是為了賺錢養家,照顧母親,兒子已經決定輟學。

05 援助物資都是群眾需要的物品

06 孩子們領到毛毯,可以過溫暖的冬天啦
志愿者們立即行動起來,當即捐款4000多元給李翠蘭,并安撫母子倆:“我們都會積極幫助你們的,你們絕不是獨自面對困難,大伙一塊幫你們渡過難關。”蔣先生回來后立即將情況告訴了王敏,經大家商量,決定捐款50 000元委托村里為李家建好房。蔣先生又承諾公益團隊會資助李翠蘭兒子上學,高中所有學費全包;如將來上大學,學費也全部承擔,直到孩子工作為止。
志愿者們返滬后,11月份在朋友圈發起募集善款和物資,12月份就募集完畢。2017年夏天去看望李翠蘭時,她的房子已經建好,高波涌和志愿者們又資助20 000元作為生活費和孩子學費。面對這么多上海好心人,李翠蓮感動得熱淚長流,握住志愿者們的手,哽咽得連“謝謝”都沒法說出來。
2017年初,高波涌和志愿者們再次來到施甸縣,為其他35戶貧困家庭發放救助金49 510元,資助柳水小學20 000元購買教學設備,發放床墊、被單、羽絨服、電熱水壺、電飯煲、毛毯、圍巾、手套、帽子等物資,價值11 490元;同年3月發放毛毯等物資,價值12 875元;同年7月助困15人,發放救助物資,價值36 000元。
2017年5月,通過閔行區合作交流辦,得知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的格咱小學的很多學生需要資助后,他們立即開會商議幫扶對策,當月籌集善款10萬元,為學生添置校服。同年7月,他們又發放床墊300條,還有一批文具,價值共達12 990元。高波涌和26個志愿者已經整理打包好83箱書籍、學習用品和衣服,在10月13—22日去香格里拉縣,把這些助困物資運過去,支援貧困地區的群眾。
高波涌和志愿者們用愛心實實在在地幫助滬上和老少邊貧地區的困難群眾。他們在愛心之路上曲曲折折一路走來,雖然辛勞,但每當看到困難群眾在得到幫助、渡過難關時舒心的笑容,他們便都感到這個付出“值”!
愛的行動,使他們的生活歡樂而充實;愛的結果,為他們的付出淬火加鋼;愛的信念,讓他們的心靈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