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鳳雷
(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辛集市小麥創新團隊辛集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北辛集052360)
2017~2018年辛集市小麥冬前及春季管理建議
邰鳳雷
(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辛集市小麥創新團隊辛集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河北辛集052360)
2017年全市小麥播種面積65.8萬畝,目前小麥長勢較好,總體表現是:品種布局合理,底肥用量科學,秸稈還田面積大,墑情充足,但也存在著受降雨影響小麥播期跨度比較大、晚播麥田增加、積溫偏低不利于形成冬前壯苗、田間濕度大、病蟲草害威脅增加等問題。
1.1 小麥品種布局進一步優化。主推品種有石麥18號、石農086、濟麥22、冀麥585、嬰泊700、中麥155、輪選103、衡觀35、藁優5218等,占全市總播種面積的85%;節水小麥播種面積58.6萬畝,其中政府補貼17萬畝。這對抵御病害的傳播速度有利。
1.2 底肥用量科學,秸稈還田及有機肥、菌肥施用面積增加。平均底施純氮8kg,五氧化二磷9kg,氧化鉀3kg,秸稈全部還田面積52萬畝,部分還田面積7萬畝,配方施肥面積達到43萬畝,有機肥、菌肥施用面積達12萬畝,對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有利。
2.1 小麥播期跨度比較大,晚播麥田面積增加。由于受降雨影響今年小麥播期跨度比較大,全市降雨前(10月6日前)播種面積21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31.9%,平均播量12.4kg/畝;10月中旬播種面積30.5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46.4%,平均播量17.5kg/畝;10月20日以后播種面積14.3萬畝,占小麥播種面積的21.7%。晚播麥田面積增加,不利于小麥統一管理。
2.2 積溫偏低、晚播麥田不利于形成冬前壯苗。2017年自10月1日~11月8日總積溫495.5℃,比常年同期低54.4℃,目前降雨前播種麥田葉片數基本為3.2~4.4片,如果按照常年到越冬期的積溫計算,還能再長1.5片葉,越冬前預計將達到4.7~5.9片葉,基本達到壯苗標準。10月中旬播種麥田目前葉片基本為2~3片,到越冬前可以長到3.5~4.5片,10月20日播種麥田葉片為1~2片,到越冬前可以長到2.5~3.5片,均達不到壯苗水平。

2.3 田間濕度大,病蟲草害威脅增加。受降雨影響,小麥田間濕度大,利于根腐病、紋枯病等病害擴散和麥田雜草生長。
3.1 破除板結,促苗生長。對于地表板結的麥田,要及時鋤劃,疏松土壤,改善根部環境條件,對于土坷垃較大、較多的粘土地建議重鎮壓,促苗生長發育。
3.2 一般不澆越冬水。據辛集市土肥站11月10日監測0~20cm土壤相對含水量82.09%,20~40cm土壤相對含水量81.74%,目前墑情充足,一般不澆越冬水。
3.3 搞好秋季雜草防治。辛集市雜草常年發生面積大,特別是禾本科雜草。秋季防治雜草具有用藥少、防治效果好的特點。選用對路藥劑如氟唑磺隆或甲基碘磺隆鈉鹽、甲基二磺隆等,嚴格按說明書配比,并在小麥3葉以后氣溫高于10℃時噴施,以防止藥害。冬前化學除草一般在小麥3~5葉、雜草2~4葉時進行,選擇日均氣溫10℃以上的無風晴天進行,遇到大風或大幅降溫應停止化除。此時麥田覆蓋少,雜草小,用藥少,效果好。辛集市一般在11月上中旬進行。
3.4 冬前鎮壓。小麥越冬前應及時采取鎮壓措施,起到踏實土壤、彌實裂縫的作用,防止越冬期間吊根死苗,確保小麥安全越冬。鎮壓應在晴天的中午進行。
3.5 謹防凍害發生。2017年小麥播期較長,部分晚播麥田苗小蘗少,抗寒能力差,易受冬季凍害。要采取補肥暖苗的措施,保苗安全越冬。一是葉面噴施高濃度磷酸二氫鉀,每畝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30~50kg,可提高小麥光合效率,促進養分積累,增加分蘗節糖分濃度,增強植株抗寒能力。
3.6 嚴禁畜禽啃青。不論旺苗、壯苗,畜禽啃青后,造成綠葉光合面積減少,影響分蘗成穗和穗分化時間,分蘗成穗率降低,穗粒數減少,凍害加重,無法安全越冬,春季苗弱影響產量。而土壤疏松麥田,畜禽啃食可將部分麥苗連根拔出,造成缺苗斷壟,即使及時澆水、施肥補救,也會導致成穗數和穗粒數減少,減產10%以上。應加大宣傳力度,嚴禁畜禽啃青。3.7春季管理。根據苗情、墑情、降雨情況進行水肥調控,一般起身拔節期澆春一水,結合澆水畝追施純氮8~9kg;孕穗揚花期澆春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