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北美賽季見!
新期雜志的封面,居然是我的偶像莎拉波娃。在闊別網壇15個月后,她終于重回賽場。但面對群龍無首的女子網壇,莎娃的復出之路卻略顯艱辛。
斯圖加特、馬德里、羅馬,連續三站巡回賽給莎娃頒發了外卡之后,法網送莎娃一張外卡似乎成了理所應當的事。然而,傲嬌的法國人先推遲了公布日期,而后又在臉書直播公布過程,狠狠地消費了一把瑪莎。盡管如此,兩屆法網冠軍還是沒有等到一樣通往法網的通行證,哪怕是一張資格賽的通行證。法網給出的理由是“要維持比賽的高標準”。與此同時,法國網球協會卻將一張外卡頒給了因賭球而被禁賽的本土小將康斯坦特·萊斯蒂耶納。法網的雙重標準被眾多網壇各界人士詬病。
拒絕了莎娃的法網,迎來了星光最為黯淡的一屆比賽。由哈勒普、普利斯卡娃、梅拉德諾維奇、巴辛斯基、斯維托麗娜、奧斯塔彭科、加西亞、沃茲尼亞奇組成的八強陣容中,竟然沒有一位大滿貫冠軍。大滿貫賽場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1979年的澳網。最終法網成就了拉脫維亞小將奧斯塔彭科的黑馬之旅,她成為了法網女單歷史上第一個奪冠的非種子球員。而哈勒普、沃茲尼亞奇、普利斯科娃、拉德萬斯卡等大滿貫亞軍的“扶正”之旅不得不繼續。
雖然莎拉波娃錯過了復出后的首個大滿貫比賽,但好在通過三站賽事的努力,莎拉波娃已經獲得了足夠的積分保證其可以直接入圍溫網的資格賽。精明的英國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破天荒的決定從資格賽開始就全球直播。然后溫網機關算盡太聰明。莎娃由于此前在羅馬站受傷,宣布退出包括溫網在內的草地賽季。沒有了莎娃的溫網,上座率和媒體曝光度自然受到了巨大影響,缺失了焦點人物的資格賽不知道會有多少人關注。英國人接下來不得不考慮怎么彌補轉播方和贊助商的損失了。
但莎娃沒有讓關心她的球迷等太久。將于今年7月31日開賽的西部銀行精英賽組委會近日宣布:他們將為莎娃提供一張正賽外卡。這將是莎娃傷后復出的首站賽事。
由于美網的報名將在溫網之后截止,莎娃已經無法通過比賽直接入圍美網正賽了。但是不管美國網球協會是否給她頒發正賽外卡,莎娃憑借自己的積分已經能夠征戰資格賽了。
紅土賽季鎩羽而歸,草地賽季不告而別,身為莎娃球迷的我們,已經亟不可待看到莎娃在北美硬地賽季的表現了。經過近期的休養,再次過來的定是更加健康、更加強大的莎娃。
北美賽季女子網壇的競制將更為激烈,去年年末意外受傷的科娃已經成功歸來,在復出的次站伯明翰站決賽中三盤擊退了澳大利亞猛女巴蒂,豪取冠軍。兩屆溫網冠軍展現了良好的競技狀態。而產后的阿扎倫卡也已復出。三位大滿貫得主的加入無疑將大大提高女子網壇的曝光度和比賽的激烈程度,女子網壇“掃水”程序即將啟動,其他的“野雞”球員,你們害怕了嗎?讓我們期待更加精彩的北美賽季吧!
——北京陳誠
載舟又覆舟的國球人氣
自從去年里約奧運之后,身邊多了很多乒乓球的新球迷。可能用“球迷”來形容不太貼切,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粉絲”、“迷妹”,因為球迷看球,粉絲看人。這半年以來,這些粉絲給這項老齡化嚴重的運動帶來了很多活力,讓本來冷清的球市也火爆了起來。雖然有時候我們也吐槽說看個球越來越貴,但這些年輕女孩子的加入讓我們這些孤獨的老球迷群體也熱鬧了起來。
不過這次在成都中國公開賽上,中國男隊集體退賽的事情讓我看到“粉絲人氣”的另一面,有了一些擔憂。馬龍、許昕、樊振東還有教練秦志戩、馬琳在6月23號晚上同時發了一條微博“這一刻我們無心戀戰……只因想念您,劉國梁!”,隨后這三名運動員相繼罷賽,用行動抗議體育總局對劉國梁的卸任調令。微博一出,在網上激起千層浪,除了媒體以外,各路“粉絲”也開始行動。當天比賽全部結束之后,現場所有的粉絲都高喊“劉國梁”的名字遲遲不肯離去。很熱血,很感人,但是也很可怕。
如果劉國梁的卸任一事發生在里約奧運之前,馬龍們還會用這種方式來發聲嗎?我想是不會的。作為公眾人物把自己的人氣基礎作為制造有利輿論風向的工具,這樣真的是對忠心追隨自己粉絲的一種負責任的行為嗎?假設當天晚上出現了推搡、踩踏或其他事故,罷賽的運動員們能站出來負責嗎?
作為公眾人物,我覺得必須對自己的影響力和社會責任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而不是單方面把自己的人氣當做解決矛盾的武器。所以在網上很多人質疑國乒第一人氣王——張繼科為什么不講“兄弟義氣”也發聲支援的時候,我只想說這純粹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不負責任的想法。坐擁800多萬微博粉絲的張繼科在這件事情上的沉默讓很多人松了一口氣。無論原因是什么,從客觀上來看,他的態度讓整件事情的影響小很多。尤其是當這件事情已經被別有用心的人當做是攻擊國家、攻擊政府的工具時,讓缺乏社會經驗的未成年人粉遠離戰場可謂是一件積德的善舉。
可能有很多讀者會覺得我的觀點很迂腐,但是為人父母看問題總會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不希望孩子們因為追星、看比賽遇到危險,也不希望他們因為個人崇拜而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斷力,更不希望她們的熱血與愛成為他人謀私的工具。再加上罷賽事件本身也缺乏體育精神,不尊重對手與觀眾,置贊助商、轉播媒體的利益于不顧,并不值得提倡和效仿。
當然,從這件事里我也感受到了國乒眾將士的絕望。體育總局的不透明化管理和官僚主義讓他們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發出吶喊。我想,總局和運動員、教練員之間,也應該更注意溝通方式,不能把運動員逼到“自毀前程”的這一步。網絡媒體的存在讓社會更透明更公平,用網絡發聲這本身沒有錯,但從時間和方式上能不能考慮更加周全一些呢?當然,也許發生的這一切本來就是馬龍等國乒成員想要看到的——一場民意的勝利。
當我寫下這些的時候,微博上的粉絲大戰仍在繼續,甚至看到有人在煽動粉絲們到體育總局門口舉橫幅示威。有人說運動員和教練員是體育總局內部派系斗爭的犧牲品,那么這些“迷妹”又何嘗不是呢?
——成都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