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桑榆,90后射手座,喜歡大海,信仰高山。祈望寫下的每個字恰好有人喜歡。
繼“光陰”系列后,新書《一千零一夜》現已全國上市!
看過《光陰》和《一千零一夜》連載的都知道,我特意將故事背景選在了濱城。
如果部分姑娘對我的早期作品有所了解,應知往日我偏愛的城市,其實是望城。
從沒在什么公開地方談過為何喜歡這兩座城市的心路歷程,恰逢《一千零一夜》上市在即,心想,不妨講一講吧。
于我而言,這不僅是兩座虛擬城市,更代表著兩個不同時期的我。
十八九歲的年紀,關于青春和愛情還有許多盛大熱烈卻不切實際的幻想。
幻想遇見一個人,牽手在望城海邊小道,迎著清晰的朝陽或落日走去,揚帆遠航。
最初對望城的印象,其實來自一起寫作的某個北京姑娘。
和她識于微時,互相幫襯,互相吐槽。她畢業于廈門大學,一個我百般向往卻終究沒能抵達的地方。
她曾對我說起初戀,說起在太陽滾燙的清晨,有個男生買上了一杯風靡全國的“張三瘋”奶茶,捧到綠蔭成群卻歷史悠長的女生宿舍樓下,對著她大聲說情話。她接受了動聽的情話,也接過了奶茶,兩人小心翼翼地并肩,圍著校門外的白城海灘走了一圈又一圈。等夜燈升起,照亮環島路。
學生時代的愛情充滿坎坷與變數,兩人最終因各式各樣的阻礙勞燕分飛。但九余年時間過境,她在所有面世的長篇和短篇里,將廈門幻化成望城。這里依舊有滾燙的清晨、變了味道的“張三瘋”、綠蔭成群的女生宿舍和永遠輕風飛揚的白城海灘。
我總忘不了她意猶未盡描述那座城市的樣子,好似勾勒出一個世外桃源。在這兒發生的一切都那么純粹,這里的人們都因愛而生,拋卻金錢與外貌、家室和誘惑。
就像十六七歲那年,某個人不小心撞了你的桌角,卻因為陽光正好、微風不燥,便讓你怦然心動,銘記了一生。
而濱城,則代表復雜和盛大,與望城背對而立。
這里充滿世俗的眼光,繽紛精美的櫥窗,無盡的閃光燈與鉤心斗角。我將每個角色的影子都幻化成不同面的自己,在這座城市中摸爬滾打,但絕不認輸。
我想,生活做過最殘忍的一件事,就是在一夜之間將一個人變懂事。
而它做過最美好的事情,也是在一夜之間,將一個人變得成熟。
我們無人能躲過它機械化的鐮刀,但可以選擇在鐮刀下茍延殘喘還是奮力向上。
人與人之所以不一樣,不在于舒適的環境中如何潔身自好,而在于淤泥環繞下,如何硬著骨頭將臟污抖掉。興許還做得不夠好,興許總有這樣的不如意和那樣的小計較,但是——
“我不認輸。”
我筆下無數人曾站在這片土地上,默默對著自己喊出這四字宣言,包括《一千零一夜》里的盛可以。
面對江回的逃避與拒絕,她百折不撓,哪管什么癡心錯付。
面對利益與國家這道艱難的選擇題,她毫不猶豫,哪怕身首異處。
面對友情,她直言不諱——“本人小名就叫‘護短,怎么啦?”
……
年輕時,看過也寫過許多無病呻吟,夢想回到“望城”年代,重走青春老路。而現在,卻隱隱期待能在“濱城”這樣的浮世中立足。
畢竟誰敢斷言,復雜就比不上干凈?
比起永遠待在溫室不經歷風吹雨打,在摩天大樓中掙脫牢籠更加難能可貴不是嗎?
至于那片有海風、有沙灘的桃源之地,總有一天,我會帶著最對的那個人回去。
那時我亦強大,也能像盛可以那樣說一句——“嗯,我什么都可以。”
可以不懼風吹,可以不怕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