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樹華
從教十年有余,教過幾屆學生,他們有的還在讀書深造;有的已在平凡的崗位上踏實工作,為社會默默貢獻力量;也有的正在打拼自己的事業(yè),揮灑著青春的汗水。但無論他們人在何處,身居何職,每當和我聯(lián)系,總是喜歡提及一些高中時的事情。每當此時,總感覺那么自然和親切,仿佛我們又回到了那段青蔥歲月,往事歷歷在目,情感汩汩涌動。回想起與學生們交往的點點滴滴,三個“搗蛋鬼”的形象立刻浮現(xiàn)在腦海里……
一、一幅漫畫的故事
有一天上課,我講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在對“拿來主義”的理解上,我和學生王某的意見發(fā)生了分歧。課堂上,我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辯論。我剛參加工作,年輕氣盛;王某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思維敏捷,頗具個性。我們倆都據(jù)理力爭,互不相讓。最后,王某還是迫于老師的“威嚴”,在其他同學的“聲討”中做了妥協(xié)。
次日,我上完課回到辦公室,同事笑著告訴我有位學生送了我一樣東西。我很驚喜地看到辦公桌上果然放著一幅漫畫,畫的是一個葡萄架,但上面卻長滿了煤球,畫的旁邊有一行字“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毋庸置疑。老師說:‘葡萄樹上能長煤球。你就得說:‘對呀!我看到了。還一串一串的呢!”漫畫雖然沒有署名,但這明擺著的諷刺,讓我一下就想起了王某。這幅漫畫讓我在同事面前顏面掃地,我著實有些惱火。但冷靜之后,我認真思考:學生真的做錯了嗎?學生之所以和我辯論,是因為他對知識的質疑和對權威的挑戰(zhàn),而這正是我們最需要的,也是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的。學生之所以給我畫漫畫,是因為他信任我,想和我進一步溝通和交流,這不正是做學生思想工作的良好契
機嗎?
第三天上課,我把這幅漫畫帶到了課堂,用投影儀把它投放到大屏幕上。當時,班上的學生都很詫異,有的一臉茫然,有的竊竊私語,也有的保持沉默,只有王某的臉漲得通紅。我笑著對學生說:“今天上課前,我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漫畫。看完之后,我想請同學們談談你們的認識和理解。”大部分學生都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也明白它的諷刺對象,所以沒有一個人站起來發(fā)言。我打破了沉默:“我覺得這幅漫畫畫得非常好!古代學者朱熹曾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有這樣的名言‘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當今社會,更需要有思辨質疑和挑戰(zhàn)權威的思想。這位同學不僅具有這種思想,而且能付諸實踐,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能用這么幽默、形象、生動和委婉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不但接受這位同學的意見,還非常佩服他的才氣!我想問,這位畫漫畫的同學能不能站起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過程。”王某在學生們的掌聲中站了起來,談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也表示,這種方式不太妥當,以后有什么意見和建議,會直截了當?shù)馗嬖V我,不再搞匿名漫畫。之后,我又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談談他們的想法。這一次,學生們真正敞開了心扉,見仁見智,各抒己見。課后,我布置了一個寫作的話題“知識誠可貴,質疑價更高”,學生們寫得比較成功。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尊重他們的個性,尊重他們的挑戰(zhàn),才能讓他們少一些羈絆,多一些
期盼!
二、課代表的故事
“課代表”一詞,許多人覺得是學習優(yōu)秀者的代名詞,但我有一位“另類”的課代表。我剛接手一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時,一個姓李的小伙子找到我,毛遂自薦擔任語文課代表。因為他的學習成績不太好,所以班內有些學生對他擔任課代表一事頗有微詞。但為了保護李某的積極性,我力排眾議,堅持讓他擔任了課代表。李某擔任課代表之后,工作積極主動,特別是大多數(shù)課代表都非常頭疼的收作業(yè)問題,他卻收得又快、又準、又全,令許多老師羨慕不已,也讓許多課代表望塵莫及。但他也有缺點。我們倆有一段“經典對白”幾乎每天都在辦公室上演。李某搬著一堆作業(yè),放到我辦公桌上,我問:“全了嗎?”他答:“沒。”我問:“誰沒交?”他答:“我。”這就是我的課代表,一個能讓全班所有同學都按時交上作業(yè),自己卻從來不交作業(yè)的“另類”課代表。
有一天,李某找到我,說不想擔任課代表了。我問明緣由,原來他學習成績不好,又不交作業(yè),其他同學總是在背后議論他,他覺得很難過。于是,我就做他的思想工作,肯定他的付出和努力,也指出了他的不足,并鼓勵他改正,繼續(xù)擔任課代表。最后,我特別強調,不要太在乎別人的評論,只要問心無愧就行。為此,我專門在班內舉行了一次“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課代表?”的交流會,大多數(shù)學生對李某的工作是認可的,他也由此受到鼓勵,不僅課代表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而且學習成績也逐步提高。
后來,大學期間,他在眾人的詫異中,由熱門的經管類專業(yè)轉為較冷門的專業(yè)——錄音。他咨詢過我的意見,我的回復是,只要是自己喜歡的、對社會有用的,就放手去做吧。2016年,他回到北京創(chuàng)業(yè),開辦了一個小錄音棚。前段時間,我見到了一身文藝范兒的李某。愉快的談話中,我看到了一個快樂的創(chuàng)業(yè)者。如果他沒有改變自己的專業(yè),憑借他的組織管理能力,他也能當一名稱職的管理人員,但是現(xiàn)在,我看到了一個健康、快樂、積極的年輕人,一個未來的頂級錄音師。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要讓學生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選擇和能力,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此,一切才會皆有
可能!
三、一個坐板凳的故事
我的第一屆學生中有這樣一位男生,第一次看到他,就覺得他身上有一種特質,說不準是什么特質,但總覺得他和其他學生不一樣。所以,從一開始我就特別關注這個學生。但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卻是我始料不及的:入學軍訓和教官發(fā)生沖突;打籃球又和同學鬧別扭;在老師們眼中,也有點兒桀驁不馴。所以,在眾人眼中,他成了一位成績一般、特立獨行、個性突出、不太合群的學生。但我卻堅信,他的思想品質是好的,他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
一天晚上,我把他叫到教室旁邊的教師休息室。事先,我給他準備了一把椅子,給自己準備了一個小凳子。他進屋之后,我笑著讓他坐下,他不坐,我堅持讓他坐,他坐下了。坐下之后,他發(fā)現(xiàn)我坐的是小凳子,他坐的是椅子。于是,他又站起來非得和我換座位。我們的談話就從這次坐座位開始了。我說:“剛才你的行為說明你非常尊重老師,這是作為一個學生很可貴的品質。你既然這么尊重老師,也應該珍惜朝夕相處的同學……”他也談了自己的苦惱,總覺得有些同學瞧不起自己,不尊重自己,所以,他有時說話或做事比較沖動。我?guī)退治隽藙e人不尊重他的原因,我還告訴他: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必須先尊重別人,并且自己要具備受人尊重的資本。
他的語文成績一般,但字寫得很漂亮。于是,我在語文課上經常表揚他的卷面整潔,字跡工整。在平常的教學和生活中,我也注意多鼓勵他,有時給他一個贊許的眼神,有時表揚他一句等。他也慢慢感受到了同學和老師對他的關心和關注。隨后,他變得越來越隨和謙讓,樂于助人,在同學中有了較高的威信,也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
高中畢業(yè)后,他告訴我,那次老師坐板凳、學生坐椅子的事,讓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來自老師的尊重,對他的觸動非常大,他會一直記得。
由此我懂得,一個學生的轉變,也許就在教師的一句話中,一個眼神里,一個不起眼的動作中。教師的一舉一動,能打擊一個學生的意志,也能喚醒他們的
斗志!
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十幾年來,無論什么樣的學生,我都用真心對待他們。因為,我一直堅信“有教無類”,一直努力踐行“因材施教”。回憶起我的學生,這三個上高中時并不出色的學生,卻留給了我最深刻的回憶,我想,這其中,相互的尊重是彼此惦念的關鍵吧。
(作者單位: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