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西安710300)
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積分養老模式探討
陳剛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西安710300)
經濟的發展、醫療水平的進步,使得世界人均壽命增長,老年人比例不斷上漲。我國作為人口大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也不斷加快,現有的養老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養老的需求,探索和構建一個適合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的養老模式不容忽視。因此,通過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現有養老模式現狀等展開分析,探索積分養老模式在現今社會中的方法及適用性,希望能夠為我國的養老服務事業提供一定的幫助,減輕我國養老問題的巨大壓力。
人口老齡化趨勢;家庭養老;社會養老;積分養老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進步帶動著人民生活水平、社會醫療水平的提高和進步,隨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已經成為我國乃至世界面臨的嚴峻問題。人口老齡化給各個國家帶來的問題中,養老問題是最棘手的。我國目前正處于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加劇的階段。以往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現今“421”的家庭結構,更使得我國養老問題加重[1]。根據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探索一個適合我國老年人的養老模式,是我國急需解決的養老問題。
(一)人口老齡化趨勢
2000年開始,我國已經邁入了世界人口老齡化國家的行列,而且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計劃生育政策等的影響使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要嚴重于世界其他國家。據統計,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2.12億,占總人口比例的15.5%。相比于2000年的1.30億人,增加了8 200萬人,增長率為63.08%,年均增長585.7萬人。按照這樣的增長情況估算下去,2028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的規模,彼時,每3個人中就會有一個老年人。這樣的基礎數據和增長比例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嚴峻[2]。據民政部、全國老齡辦調查顯示,近年來,中國眾多老年人中,空巢和獨居老年人近1億,60歲以上失去或即將失去自主自立能力的老年人約3 500萬,因此,幫扶困難老人,探索一個合理的、適合我國基本現狀的養老服務模式,勢在必行。
(二)人口老齡化特點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有三方面,具體如下。
1.人口老齡化增長急劇
20世紀70年代,為了控制我國人口的急劇增長,國家推行了計劃生育政策。自此,出生人口比例下降,老齡人口比重增加,使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提前達到高峰。
2.“未富先老”
在人口老齡化的發達國家中,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20000美元以上,“先富后老”的條件是解決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經濟基礎,在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上壓力比較小。而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為1 000美元,“未富先老”,經濟基礎和養老服務需要的經濟投入形成矛盾,解決老齡化問題難度加大。
3.城鄉差異明顯
在世界人口老齡化的發達國家中,人口老齡化呈現城市高于農村的現象;而在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水平高于城市,城鄉老齡化差異明顯,這也是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重要特征。
養老模式是養老問題、基本原則和價值觀的體現,受多種因素的控制和影響,如經濟發展、歷史文化、傳統觀念、社會價值觀念等等[2]。我國現有的養老模式主要是家庭養老、社會養老和社區養老三種,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支撐著國家的養老服務問題。然而,在目前人口老齡化只增不減的趨勢下,現有的養老模式存在很多問題和瓶頸,已經不能滿足我國養老服務的需求。總結現有養老模式,經濟支持不足、服務人員穩定性差、傳統養老觀念的沖擊這三個問題的限制和影響要求一種新的養老模式必須實行。
(一)現有養老模式的概念
1.家庭養老
所謂家庭養老是指由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其子女或家庭其他晚輩承擔養老的經濟和精神保障的養老方式。
2.社會養老
所謂社會養老是指由國家、社會、集體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所需的基礎物質保障的養老方式,其主要形式有農村養老保險、社區養老保險、養老機構等[3]。
3.社區養老
所謂社區養老,是介于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之間的,并對二者起到補充的養老模式,是現有養老模式中較為適應我國基本經濟情況和養老服務現狀的養老模式。其基本體現為:老年人仍居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由子女承擔主要經濟和精神贍養,社區提供專業的醫療服務、養老設施等的養老模式。
(二)家庭養老存在問題
現今社會,傳統的家庭養老和現代的家庭結構失衡,而高速發展的社會生活給人們更多的生活壓力,獨生子女為養老準備的儲蓄不足,還要顧及孩子的教育、整個家庭的生活、醫療等,1個家庭4位老人2個甚至1個孩子,家庭養老面臨著經濟不堪重負、養老功能弱化等問題,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堪憂[4]。
1.子女數量少,家庭養老負擔重
在原有計劃生育政策和人們優生少生觀念的共同影響下,家庭子女數量減少并將一直少下去,再加之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均壽命的延長,家庭養老負擔加重。隨著我國第一批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421”的家庭結構也成為我國的主流模式,無論是經濟還是精神上,老年人養老均面臨困難[1]。
2.傳統養老觀念遭受沖擊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在不斷變化,在追求獨立、自由的現代生活方式過程中,對小家庭的重視、對大家庭的淡漠使得家庭養老受到影響;有個體主義、消費主義等不良價值觀念的年輕子女甚至拒絕贍養老人,致使家庭養老問題嚴重。
(三)社會養老存在問題
社會養老將養老責任分攤于全社會,為養老服務提供經濟支持、生活和精神贍養。但是,目前我國的經濟狀況和社會養老機構建設等現狀[3],均不能滿足現階段的養老需求。
1.社會養老機構建設不足
社會機構養老是社會養老的最普遍方式,隨著人們觀念的更新和現代社會家庭結構的影響,很多老人愿意進入養老機構養老,但是人員的增加致使養老機構床位不足、設施不足,而就我國目前的經濟基礎而言,無法投入大量的資金給社會養老機構,以我國經濟發達城市上海為例,3%的老年人進入養老機構,需要床位8萬個,資金120億元。而我國老年人口眾多,并呈現每年遞增的趨勢,這樣的經濟投入是我國現階段經濟實力承受不起的[5]。
2.社會養老機構在老人身心健康服務方面的不足
在社會養老機構養老的老年人不可避免的會經常看到死亡現象,這可能會給老年人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認為自己也到了聽天由命的時候,不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此外,多數養老機構設施條件差、服務內容單一、服務的質量有待提高,難以給老年人親情的交流和陪伴[3]。
(四)社區養老存在問題
社區養老模式具有很多的優勢,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完善。政府方面:需要加大政府支持和資金投入,還要減少社區的行政職能,保證養老服務具有充足的人力。資金方面:單靠政府的資金投入勢必會增加國家養老服務負擔,如何改變資金來源,引導企業投資、社會捐助等是社區養老存在的問題之一。服務方面:設置和培養專門的養老服務隊伍,服務于養老工作是社區養老的一個工作重點,但是服務人員的薪資費用由誰負擔也是社區養老需要面臨的問題[4]。
我國現有的養老模式均面臨著養老服務困難。而我國家庭小型化的不足必須要由社會化的服務提供支持和幫助,所以一種結合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的、適合我國基本養老服務現狀的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至關重要。目前,無論是農村老人還是城鎮老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在自己家里養老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所以,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與現代社會發展掛鉤的養老模式是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的探索方向[2]。
所謂積分養老,也可以說是消費養老,是指在不改變消費者消費習慣、社會商業習慣的條件下,由國家授權單位,通過消費者日常消費積分比例,增攢養老金以減輕養老服務壓力的一種養老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過消費積分積累養老財富,其主要通過積分通養老平臺來實現養老幫助。具體做法是,消費者提供身份證號和手機號注冊成為積分通會員,在積分通消費并獲取積分,1積分=1元錢,直接存入會員的養老金賬戶,用于養老服務。會員的每筆消費都會有養老金產生,日積月累,會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提現或儲蓄用于養老,可以緩解養老壓力。
積分養老模式是基于現代社會消費及養老服務現狀的一種創新養老模式,在當前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社會形式下,對于輔助現有養老模式,減輕養老服務壓力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嚴峻,養老服務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通過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及現有養老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創新的積分養老模式,希望積分養老平臺能夠進駐市場,與現有養老模式一起,為我國養老服務事業減輕壓力。
[1]周海旺,壽莉莉.進入獨子時代后上海應對持續老齡化之策略研究[J].上海老齡科學,2011,(2).
[2]徐祖榮.人口老齡化與城市社區照顧模式探析[J].東南學術,2008,(5).
[3]張文范.社區養老社會化服務的戰略意義[J].城市管理,2004,(6).
[4]秦培艷.社區養老模式多元化探析——以南京市為例[J].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6,(1).
[5]周海旺,徐啟華.十二五時期上海人口老齡化趨勢與對策研究[Z].上海市發改委2009年重點課題,2010.
[責任編輯 王燕文]
D669.6
A
1673-291X(2017)23-0108-02
2017-04-20
陳剛(1985-),男,陜西商洛人,碩士,講師,從事標準化管理、精益管理、社會事業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