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桂賢
【摘要】國家對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非常重視分析了中小學教師隊伍面臨的現狀,提出了強化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中學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對策
一、中學教師隊伍的現狀
國家對中學教師隊伍建設非常重視。一支數量相當的、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中學教師隊伍已具初規模,并向良性發展,這是總的趨勢和主流。具體表現如下:
1.中學教師數量逐年增加,中學隊伍不斷擴充,人數呈上升趨勢。
2.中學教師質量增強,注重了中學教師的培訓,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出臺了相關政策,制定可行方案,對教師專業素質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
3.中學教師學歷提升,許多教師注重進修學習。通過各種手段、各種方式參與培訓,學歷結構逐年遞增,普遍呈提升趨勢。
4.中學生教師生活改善,營造了尊師重教的氛圍。教育管理部門和一些學校采取了多種方式,改善了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有的教育管理部門以教師是不是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也有些學校加大了教師的酬金和優秀教師的獎勵,建筑了教師住宅樓等。
5.教育管理部門和一些學校還鼓勵教師進行教育科學研究,加大了教育科研的投入。獎勵教師論文,參編著作,參加課題研究。支持教師探索教育科學規律,促使教師向研究型轉變,促進了教師自身素質的綜合提高。
6.近年來,由于年輕教師進入中學,促成教師年齡結構趨于年輕化。年輕人熱情高、干勁大,有利于中學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深入。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1.個別中學教師隊伍不穩定,有跳槽現象
2.一些中學職稱結構不盡合理,高級職稱相對較少
3.個別中學學歷偏低,個別學校有初中,高中畢業生代課任教現象,與“中學要本科以上”的有關規定還有差距。
4.年齡結構不平衡,個別學校青年教師少,老年教師多。教育教學因循守舊,缺少朝氣,不利于中學教學改革和教育現代化的要求,特別是目前信息技術教育的實際需要。
5.有些中學經費投入不足,尤其在培訓上有自掏腰包進修的現象,培訓后跳槽,造成中學教師隊伍中高學歷,高素質,高層次人才流失。
6.一些學校教師成分復雜,且學歷層次偏低,文化素質差。
7.個別中學缺少愛崗敬業,體現在教育教學上,教死書,死教書。
8.有些學校制度不健全,尤其農村個別學校,教師上崗缺乏兩證。
9.培訓走過場理論學習多,實踐指導意義差,培訓內容與教學實踐脫節。
綜上現象原因分析如下:
1.人事分配制度滯后,重學歷輕身份,挫傷了教學第一線老師的積極性。
2.中學職稱評定偏重科研成果,輕視教學效果。
3.個別中學經費緊張,制約了教師培訓。
4.部分師范院校科班出身的教師后勁不足應變能力差,專業知識面窄,實際操作水平低,有其名,無其實。
三、對策思考
1.加強綜合治理,學校內部應制定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如完善培訓制度,加強領導,制定符合校情的因師而宜的培訓計劃,以強化教師內在素質,教師本人應該加強在職進修,提高學歷層次,以強化外在素質。管理部門應改善教師管理制度,開發多元化管理。教師錄用上應采用固定長期、中期、短期等多種方式并存,嚴格考核,擇優錄用。堅決清退濫竽充數、體罰學生、品質惡劣的人員出教師隊伍。
2.加大資金投入。政府行政部門應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適當增加教育經費,加大對教師進修、科研的財政支持力度,為教師隊伍建設辦實事。
3.深化課程改革。教師教育必須深化課程改革,調整學科,必須為中學教師提供高水平的,符合基礎教育需要的在職進修課程,以提高他們的學歷層次和專業工作水平,這是提高中學教師隊伍素質的關鍵一環。
4.注重科研指導。作為培養中學師資的高等師范教育,應重視加強對中學教師科研理論指導,使中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模式從以經驗為主的教書匠型,轉向以研究為基礎的學者型。具體做法應該是教改與科研相結合,注重中學教師學術研究能力的輔導,培養他們學術研究風氣,樹立以研究促教學的研究理念。
5.提倡優質培訓。培訓應符合以下幾點:一是前瞻性,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最科學的教育方法,了解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教育教學動態。二是骨干教師重點培訓與一般教師基礎培訓相結合。三是培訓與學歷,學位教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教師待遇相結合。
6.強化高師人力資源建設。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全面啟動對擔負中學教師培養的院校,尤其是師范院校的教師隊伍素質提出去了新的要求。為基礎教育提供優秀師資的基礎和力量所在。要引進高學歷人才,廣納賢士,建立一支專、尖結合的高素質隊伍,只有這樣,才能為中學培養優秀的師資。
7.高等師范院校要有緊迫感,要了解新世紀基礎教育的任務,培養目標。要深入實際調查中小學教師現狀,熟悉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規律,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對他們做出有效的指導。
8.啟動新型評價模式。改變教師評價模式,提倡發展性教師評價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以獎勵教學為模式,在沒有獎勵的條件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而實現學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