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輝
【摘要】基于學生主體地位,重新審視高中英語教學,轉變英語教學理念,實現師生“雙主”、教與學歸位;豐富教學內容,推動英語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情景化,激發主體學習興趣;優化教法,嘗試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等,強化學生英語學習體驗;營造和諧氛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推動課堂互動;擴展教學時空,培育自學能力等。
【關鍵詞】高中英語主體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這就要求高中英語教學要轉變教學理念,基于學生主體展開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效率,促進學生英語素質發展。
一、轉變教學理念,實現師生歸位
1.實現“雙主”歸位。基于學生主體的高中英語教學,首先要解決教學理念問題,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占據課堂的話語權,教師單向輸出,學生被動接受,缺乏話語權。基于學生主體的高中英語教學,必須要實現教師與學生地位的歸位,將教師回歸到課堂“主導”地位中,將英語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英語課堂的主人,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并且在英語學習中不斷提升自我,促進自我英語素質發展。
2.實現教與學歸位。基于學生主體的高中英語教學要將課堂教學的焦點指向“學”,圍繞學生學情實際與學生學習需求優化英語教學設計,從注重“教”向注重“學”轉變,重視學生英語課堂學習活動設計,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主體興趣
1.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師要注重英語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將英語教學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調動學生生活經歷,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進行學習遷移。此外,高中英語教學內容還要有機融合時代元素,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時代感較強的內容,保持英語教學內容的新鮮活力,以激發學生主體學習興趣。
2.教學內容情景化。英語是一門交際性語言,離不開特定的語用情境。不少高中英語在教學中往往為了所謂的“趕進度”,單純進行英語信息與語法等輸出,學生學習缺乏興趣。高中英語教師要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將英語教學置于生動的語用情境中,幫助高中生構建起生動、逼真的英語交際場景,激發學生英語語用愿望,從而以積極的學習情緒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充分發揮英語學習潛能。
三、優化教學方法,強化學生體驗
1.任務驅動法。任務教學法主要以任務為載體,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任務教學法由于具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生在任務學習過程中都要承擔相應的英語學習任務,因此更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性,獲得的學習體驗更加豐富,有助于促進學生英語知識的內化與吸收,從而在豐富的學習體驗中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發展。
2.角色扮演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生動的英語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進行廣泛的英語語言交際活動。學生由于親自參與角色扮演,獲得真切、豐富的學習體驗,學生主體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有效提升了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四、營造和諧氛圍,推動課堂互動
1.營造和諧學習氛圍。實踐表明,學生在和諧氛圍中思維更加活躍。高中英語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多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尊重學生課堂學習需求等,使學生在良好、和諧氛圍感染下,積極主動地參與英語課堂學習活動,樂于與教師、學生互動,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從而促進學生主體發展。
2.構建新型師生關系。高中英語課堂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與師生關系有關,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基于學生主體的高中英語教學要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教師除了發揮好課堂“主導”作用外,還要善于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合作者、學習伙伴、促進者等,在多重師生關系下拉近師生關系,增強教師親和力,從而使學生樂于參與課堂學習,推動師生、生生互動,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五、擴展教學時空,培育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衡量學生主體素質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時代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優勢,拓展高中英語教學時間與空間,使課堂從課內向課外拓展。例如,開發微課資源,引導學生借助微課進行自主性學習,利用微信、QQ、微博等學習平臺開展自主學習活動,進行充分的課前預學、課后鞏固與提升等學習活動,既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奠定基礎,又幫助學生查找學習中的不足,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需求,培育學生主體自學能力。
總之,基于學生主體的高中英語教學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不斷豐富高中英語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營造和諧的英語學習氛圍,積極拓展高中英語教學時間與空間,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將英語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高中英語課堂的主人,促進每一位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山.發揮學生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策略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07) :124-126.
[2]薛麗.高中英語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初探[J]教育科學,2016,(12)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