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
【摘要】根據學生的語言表達需要和課程學習要求,為學生搭建交際平臺,激活學生語言表達思維,是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在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中通過創設和諧的交流環境,鼓勵學生對話交流,激活學生英語表達的潛能。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口語訓練語言環境
一、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他們無所顧慮,敢想敢說,求新求異的愿望強烈。因此,我們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片面追求課堂紀律而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應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在教室的布置上也要多下工夫,有專門的英語活動室更好,學生一進教室就能感受到說英語的氛圍。此外,合理安排學生的座位也能創設一定的氛圍。我通常就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調整學生的座位,把他們的作為一小組或環形的形式布置。這樣有利于討論和交流。例如,在教At a snack bar時,我把學生的座位調成小組形式,這樣下面的購物和調查就很方便進行了。另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利用上課前的一些活動來調動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尤為重要。在進行課文教授時,為了讓教科書“動”起來,激起學生更大的興趣來說英語,我們可以用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教材來制作課件,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充分說明了興趣的重要性。興趣就是思維的動力,當學生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時,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維就敏捷、靈活。小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是趣味性教學原則提出的主要依據。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穩定,且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對新知識的學習欲望。趣味性教學可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的需求。教師的語言,教態妙趣橫生,教學活動、教學方法、教學環境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在富有情趣的課堂中愛學、樂學,從而學到知識,掌握技能。
三、鼓勵角色模擬表達交際,拓寬認知思維
角色模擬表達能夠讓學生在彼此互動交流過程中不斷增強認知體驗。學生在角色模擬表達交際過程中,能夠在深化理解表達主旨的基礎上,深入體味語言表達運用的技巧,促進知識技能的內化生成發展。
教師不妨根據教學目標,深化課程學習內容,為學生明確要表達的角色人物。首先,深入了解人物在對話交流中的表達內容以及意義,建議學生選擇喜歡的角色交流。其次,深入了解學生的語言表達需要和表達中出現的問題,能夠通過啟迪引導的形式來大膽自由地說出語言表達需求。再者,鼓勵學生能夠嘗試運用多樣化的語言表達形式來交流,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四、豐富教學內容,增加趣味性
《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通過設計新穎、有趣的活動,以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積極學習情感,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情感規律特點。當然,這些活動的設計要緊扣相應的教學內容,也要符合英語教學本身的特點,使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同步協調地進行。
小學生生性活潑、愛玩好動,注意力不會持久,且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手段來豐富教學內容。如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錄音、投影等一些直觀教具,引起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三年級學生學習水果時,我在一個大紙箱子中放入各種各樣的水果,讓學生通過摸一摸、聞一聞來確定是哪種水果,或者用猜謎的方式,通過用英語告訴學生某種水果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等等,讓他們猜一猜。我先做出示范,讓學生之間用“What is it ? ”“Is this a/an…”進行簡單操練。這樣,學生往往會學得爭先恐后,興趣不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小表演,把學生帶入逼真的生活環境之中,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把課文里的英語真正地和生活結合起來。
五、走進學生表達交流過程,激活學習潛能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為了更好地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教學效果。教師不妨根據學生的語言表達需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的語言表達需要,不僅能夠幫助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更能夠激活學習潛能。
這就要求教師多了解和尊重學生,多為學生提供可表達和交流的平臺。首先,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要有一定的親和力,能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其次,主動參與學生的語言交際過程,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再次,運用寬容來對待學生的口語表達不足,多鼓勵學生,從學生口語表達的閃光點來增強其口語表達能力,提高語言運用技能。
參考文獻:
[1]成求芳.小學高年級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現狀調查[D].新疆師范大學,2016.
[2]萬宗玲.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技巧研究[D].寧波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