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 李京霞
[摘要]永州市在“旅游旺市”戰略方針指引下,正全方位進行文化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從整體而言面臨著起步晚、底子薄、資源分散等問題,因此急需對市內文化產業資源進行整合,以便為其飛速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本文聚焦企業與項目、文化資源、人力資源三個層面探索市內文化產業資源的整合之道,以期對永州市文化產業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永州市 文化產業 資源整合
永州地處湘南,漢、瑤、壯等多民族聚集,民族風情濃郁,人文底蘊厚重,境內有璀璨的舜文化、柳文化、女書文化、草書文化、碑文化,也是著名的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4年度中國“幸福城市”評選中,永州市人選全國二十強最具幸福感城市。文化與生態一直是旅游品牌構建的內核,永州市在“旅游旺市”戰略方針指引下,全方位進行文化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經濟效益高,促就業能力強,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來永州市文化產業有了穩步的發展,但整體而言還面臨著起步較晚、底子薄、資源分散等問題,因此急需對市內文化產業資源進行整合,為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
一、永州市文化產業資源現狀分析
按照產業資源分析維度,結合結合市內文化產業資源的實際情況,本文從企業與項目、文化資源和人力資源三個層面,分析永州市文化產業現狀。
1、企業與項目
2016年全市從事文化產業或與之相關的企業有13677家,其中注冊資金5000萬元以上(含5000萬)的大型企業23家,產業主體規模逐步擴大。湖南省文化廳公布的2016至2017年度全省文化系統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特色文化產業項目和特色文化企業名錄中,永州有12個企業(項目)上榜。永州異蛇生態博物館、瀟湘畫派研究院、江永縣女書文化創意產業園、3D益智讀物研發生產四個項目分別入圍全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名錄:蘋洲書院、湖南尚官傳媒有限公司、寧遠縣舜德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產業園入圍全省特色文化產業項目:永州市零陵合和輝煌文化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永州市異蛇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永州瀟湘工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寧遠瑞德傳媒有限公司、湖南尚官傳媒有限公司五家企業入圍特色文化企業名錄。
企業與項目在量上已非常可觀,但缺少龍頭企業,企業、項目分散,因而帶動能力不足,產業集群效應不明顯,產業與項目資源有待整合。
2、文化資源
永州市文化資源可以劃分為歷史人文資源、歷史建筑文化與民族文化三塊。第一,歷史人文資源積淀非常深厚。最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首推舜文化。《史記》有載:“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舜帝不僅留下了舜帝陵供人憑吊,而且還恪守孝道,廣施德政于天下,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其次是理學文化,周敦頤上承孔孟儒學,下啟宋明理學,開宗立派成為儒家理學思想的鼻祖。第二、歷史建筑文化。永州的歷史建筑指民居文化。民居文化是永州歷史建筑文化的一道歷史風景線。上甘棠古村落、周家大院、周敦頤故居、柳子街區保存相對完好,對于研究古時民居民俗具有重要價值。第三、民族文化。永州的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瑤族文化和女書文化。瑤族文化包括瑤族的服飾文化、飲食文化、節慶文化。江永女書是現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別文字——婦女專用文字,它的發展、傳承及其為符號承載的文化信息構成了女書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價值。
永州文化資源相對優裕,但文化資源并沒有形成優良的產品或服務,對永州經濟發展內驅力有限,亟待整合使其完美融于產業鏈中。
3、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是所有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性保障,文化產業也概莫能外。目前永州市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瓶頸主要在于人才的缺乏。主要缺乏兩類人才,第一類經營管理人才;第二,專業化的生產(服務)人員。人力資源困境主要存在于三個方面。首先,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偏低。經濟普查資料顯示,永州市3.2萬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從業人員僅6.9%。第二,經營管理人才短缺,專業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培養不出”。永州市近年加大了人才引進力度,但文化產業一塊的經營管理人員主要集中于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企業經營管理管理人才緊缺。第三,文化產業生產(服務)人員的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很多的景點、文化產業從業人員多帶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痕跡,準入門檻低,缺少專業化的培訓,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和文化產業整體效益。
豐富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優秀的專業人才是所有產業發展的生命線。永州市文化產業人力資源不僅短缺且人才配置不合理,需要進行資源整合加以解決。
二、永州市文化產業資源整合路徑分析
文化產業資源整合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需要從全產業鏈的進行考量,樹立“全市一盤棋”的思想,抓牢重點,進行資源深度整合,確保產業優質、高效、快速發展。根據上文現狀分析,結合近年的相關調研,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條路徑進行文化產業資源整合:
1、企業與項目產業集群化調整
永州市文化產業資源存在著資源分散的困局,這種分散不僅是地域層面,更多的體現在產業鏈上,產業集群化整合就是為了構建良好的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提升產業生命力與競爭力。產業集群化整合主要實施重點有兩個。第一,規劃好企業、項目,減少同質化競爭,上游進行文化內容、內核的打造,中游產品(服務)盡量多元化,下游做好延伸產品(服務)盡量延伸產業鏈條。上游產業的利潤率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調整中游與下游利潤進行補充;第二,打造龍頭企業、重點項目,拉動產業發展,龍頭企業、重點項目的作用不僅在在于產業利潤上,更多的是帶動整個產業鏈健康快速運轉。例如投資70億的零陵古城項目,全方位的帶動了建筑、旅游、餐飲、住宿、工藝制作等多個鏈條節點的運轉。
2、文化資源產品化發掘
永州市有著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歷史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但文化資源不能只停留在紙面上、口頭上,而應該充分的進行產品化、市場化,才能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強勁的內驅力。文化資源產品化發掘實施把握三個要點。首先,要做好文化資源的整理工作,分門別類進行歸檔,建構歷史文化資源的權威、詳盡的“圖書館”、“博物館”。第二,文化資源在整理歸檔的基礎上,進行發掘、加工和再創作,使之成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能夠體驗、普及與推廣。第三,全方位的產品化。在深度發掘與再創作的基礎上,形成產品(服務),促進文化消費。比如現在柳文化、瑤文化都沒有拍成有影響力的影視劇,完全可以在這個點進行突破。
3、人力資源體系專業化建構
豐富的人力支援特別是優秀的人才是產業發展之源。文化產業屬于人才密集型產業,尤其需要專業化的人力資源體系。永州市文化產業人力資源體系專業化建構可以從三個層面著手。第一,加大人才“外引”力度,解決人才短缺燃眉之急。目前可以考慮以人才引進方式解決短期內解決人才問題,根據永州文化產業實際需要,考慮從文化產業相對發達的區域引進專業人才,借鑒其經營管理經驗。第二,重點做好人才“內培”工作。“外引”雖能解一時之急,但從長遠考慮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需要“內培”,必須與本地高校、職業院校加強合作,不斷充實文化產業人才庫。第三,實行準入制度,做好崗位培訓。對于一些特殊的職業、崗位,政府與行業協會必須制定相應的準入制度,做好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素質。例如餐飲、導游等行業,必須有嚴格準入制度與監督機制。
綜上所述,文化產業資源整合是一個宏觀性的問題,需要從產業鏈的角度加以考量,由于文化產業的特殊屬性與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沒有固定的路徑可循,因此需要不斷探索與開拓。筆者堅信只要在企業與項目、文化資源、人力資源三個層面進行科學、高效整合,再加上社會各方的凝心聚力,必將迎來永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