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保華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通訊與網絡
網絡對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及對策
聶保華 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對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巨大影響。本文討論了網絡對高校學生的正、負兩方面的影響,以及相應的對策。說明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以促進學習和改善生活,避免沉迷于網絡,自覺抵抗網絡的負面影響。
網絡 高校學生 影響及對策
當前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能夠很方便的上網。高校學生中絕大多數人有個人電腦,而且大學生幾乎全部擁有智能手機。這些軟硬件的便利使得網絡成為高校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對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些影響從大的方面分可分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為兩大塊。
網絡對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相交于以前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主要依賴書籍、課堂教學、影視作品和實體的消費場所,當前在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情況下,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使其文化生活得到極大豐富,可以以文字、聲音、圖像等形式接受各種娛樂節目,原來空間阻隔的世界,現在都變的幾乎觸手可及,各種新思潮、觀念、生活方式、學習方式、消費方式、娛樂方式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高新學生。
網絡技術極大地改變了高校學生的學習模式,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多樣的渠道。在網絡沒有普及的時候,普通學生基本上都是從老師及課本上獲得知識;自學資源和渠道非常少,絕大多數時候只能主要依靠圖書館。而隨著高校擴招,這些資源都越來越緊張。網絡技術的發展恰好解決了這一難題。網絡上不僅有大量的電子圖書,并且還有各種形式的其他資源,使得學生能方便的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進行隨時隨地的學習,還可以及時了解國內外大事件及學校的重大工作安排。
網絡更是改變了高校學生的生活方式,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學生可以利用日漸成熟的電子商務,在網上購買各種生活學習用品,也可以在網絡上找兼職工作,實習機會和交易二手商品等,尤其是網絡的發展可以使高校學生,通過遠程網絡視頻和遠方的親人面對面的交流。我國幅員遼闊,很多同學都是到離家數百里甚至是數千里外的高校學習,以前很多同學都是一學期或一年才能回家一次,現在網絡的便利極大地安撫了他們思鄉、思念親人之情,有利于他們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網絡更加有利于高校學生的人際交往范圍的擴大和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帶來交往方式的重大改變,現在網上交友已經是高校學生人際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去除了交往雙方的諸多社會屬性,所以它們可以直接交流思想,使個人能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既可推心置腹,又可任意調侃,有利于緩解學生生活中交友的心理壓力,擴大交際范圍。
網絡為高校學生創業和就業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更大便利。學生可以結合網絡的特點直接進行創業,現在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在網上了解招聘信息,通過發網絡的方式同招聘單位取得聯系,去尋找工作機會。這樣可以減少直接去現場應聘的盲目性,既能減少開支,也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網絡對高校學生產生正面影響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負面影響。
首先,網絡游戲的發展使得很多同學迷戀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于荒廢學業。尤其是高校新生,剛剛從高中的艱苦,緊張生活中進入大學學習,容易一下子放松自己,沉迷于游戲。各個高校都有很多這樣鮮活的案例,有的學生甚至會最終在家庭和社會的壓力下走向極端。
其次,學生過度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中容易導致其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在虛擬環境中人們可以任意安排自己的角色,可以為所欲為而不用受過多的約束。網絡交往雖然可以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有一定的正面影響,但如果長期處于虛擬狀態,脫離現實,極易形成網癮,導致對現實的厭倦與冷漠,會使得高校學生容易游離于集體、群體之外,現實的人際關系淡漠、交往困難,長期下去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網絡上存在大量不良信息,如封建迷信、色情暴力、流言蜚語、反動言論等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低級趣味的網上游戲等。高校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建立的關鍵時期,自身的判斷能力較弱,如不加以正確引導,極易受到不良影響,從而引起人格扭曲。并且由于網絡傳播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和極易被復制的特點,有害信息在網上滋生蔓延的速度超過以往任何傳統媒介,使得高校學生極易成為受害群體。
再次,網絡文使得高校學生道德意識弱化。高校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在虛擬空間容易發生改變,在尋求新鮮刺激的心理引導下,從網上獲取和傳播各類信息,導致一些不良行為的發生和不良信息的傳播,對學生社會化產生不良影響。如果不能清醒認識,長久以往,必然導致道德意識弱化、價值判斷能力弱化,進而產生道德危機。
高校學生作為國家和社會的最主要的人才資源,祖國的發展,民族的復興都寄希望于他們身上。而網絡技術的發展是不可逆轉的社會趨勢,所以必須關系網絡對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影響,強化正面影響,引導和教育學生自覺避免負面影響。
首先,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明確學習和生活目標,對自己缺乏正確的定位。擺脫對網絡的依賴,從虛幻的世界回到現實。
其次,對高校學生探索、追求新事物心理加以引導。因為相對于書本而言,網絡是一個更加有趣的萬花筒。這對青年學生有著巨大誘惑力也容易讓大學生深陷其中。所以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高對消極信息的辨別能力,不要完全受好奇心的驅使。
再次要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以身邊案例宣傳沉迷網絡的危害。學校應積極開展相關的文化主題活動,豐富高校學生的課余生活使學生擺脫對網絡的依賴。進行實際的文體活動可以讓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相互溝通交流,這有助于學生集體意識的形成和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的提升。同時應加大對過度沉迷網絡危害的宣傳,促使學生正確地利用網絡。
同時還要建立健全規章制度。青年學生自律、自控能力差,所以更加需要制度的約束。對網絡使用范圍和上網時間,加以限制和監管,采取限電、限網,限制瀏覽范圍的方法,避免學生過度上網。
最后,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更有效地學習。不能因噎廢食,因為網絡的負面作用而,回避網絡。高校相關部門和老師要有意識地督促同學主動去利用網絡學習和正確的交流。正確認識網絡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會帶來更大的裨益,豐富學生的生活,促進學生更高效地學習。
本文主要討論了網絡對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的正、負面影響以及相應對策。當前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網絡對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必然產生重大影響,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積極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避免網絡的負面影響。
[1]劉軍芳.網絡信息時代如何加強高校學生管理[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6,(07)
[2]高德毅.高校學生網絡行為與規范管理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05)
[3]劉根勤,曹博林.高校學生網絡接觸與信息焦慮實證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2,(09)
[4]尹迪,李軍,侯榮偉.網絡對高校學生的負面影響及應對措施[J].中國西部科技,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