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峰
摘 要: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早已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但如何做到減負不減質,每個老師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我的理解是所謂“輕負”,并不是沒有負擔,也不是越輕越好。
關鍵詞:“趣”字訣;“實”字訣;“新”字訣;“聯”字訣;“降”字訣;“愛”字訣
“輕負”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適當的負擔,即符合學生年齡特征、身心特點、學習規律的合理負擔;二是指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不感到學習有負擔。至于“高質量”,我的理解為:全面的、可持續的教學質量。因此,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就是要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成為實現輕負高質的主陣地。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摸索的六個要訣。
一、 “趣”字訣
“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造成學生感到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習興趣的匱乏。而我們在教學預設和實踐中如果經常性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感受到數學并非枯燥乏味,而是豐富多彩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話,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實”字訣
這里所謂的“實”,包括兩層含義。
1. 實物
學生在數學課本上看到的一般是思維的結果,即算理、定義、法則、公式等數學結論,而學生要理解這些內容顯然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盡量借用一些實物、教具、學具,進行演示或讓學生進行操作,首先讓學生對數學現象本身形成表象性認識,繼而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與升華。讓學生看到這些結論是怎樣得到的,把思維的過程充分地展現出來,使學生從中受到思維訓練,不斷掌握思維的方法。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可以設計讓學生通過折紙、分圖形、分人數等實踐操作活動來加強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正所謂:“數形結合千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
2. 實在
就是把數學課上得扎實、厚實一些,防止課堂氣氛熱熱鬧鬧,課后效果平平淡淡現象的發生;防止教師自己當“導演”,優生當“演員”,其他學生是“觀眾”現象的發生。
比如:在分數除法第一課時的教學時,有很多教師對分數的意義的教學感到很枯燥,而且遠不如后面的“分數除以整數”的算法多樣化的探索來得精彩,所以,要么進行淡化處理,要么一筆帶過,轉入轟轟烈烈的算法多樣化的探索中去。其實,分數除法意義的教學是整個單元的基礎,而且是學生理解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關鍵。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分數除法的意義,教師應在分數除法的意義教學時上得實在一些。力求使學生對分數除法意義的建立比較豐滿、厚實;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為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對比教學打下基礎,提高解決問題的教學效率。也許,這段教學過程的課堂氣氛不如后面的算法多樣化那樣活躍,但對學生來說,這樣的教學過程對于他們來說,可以更好地理解并解決分數(百分數)除法問題,從而達到輕負高質的目標。
三、 “新”字訣
所謂“新”,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出新課程理念,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過去的數學教育是把學生都培養成數學家的“英才”教育,因此在教學中就產生了學生作業過多、課業負擔過重的現象。過多的作業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其喪失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
四、 “聯”字訣
數學教材中數學知識點、方法等都是連貫、循序漸進的,但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或對數學的理解往往又是片斷的、割裂的。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就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進行聯系整合,梳理貫通。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表示量的多少的計量單位。計量單位本來就多而雜,還要記住它們之間的進率,而進行化法和聚法時,還要記住什么時候除以進率,什么時候乘進率。學生要掌握這么多東西,無疑是十分困難、十分枯燥的。為此,在一節課上,我搬來一個玻璃缸,里面放滿水,用一把食堂用的大勺當著同學們的面往外舀水,同時讓學生數數。當然沒舀幾勺水就差不多快舀光了。然后我把水倒回玻璃缸,用一把吃飯時用的湯匙往外舀水,也讓同學數數。同學們都笑了,數了幾十下也沒舀出多少。最后我改用挖耳勺舀水,同學們都笑得直不起腰來,說:“舀到明天也舀不完。”
通過舀水的實驗,使學生對單位之間的換算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能使學生主動地解決許多問題。如關于總量不變的列方程解決應用題以及用反比例解決問題等,都可以使學生從舀水實驗中受到啟發,從而認識題目的結構特點,找到解題思路。
五、 “降”字訣
1. 教師的身體重心要下降
身體重心要下降的意思是教師不能總站在講臺旁,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尤其是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做嘗試練習時,老師要走到這些學生的身邊,去特別關注他們的思考過程、一言一行;引導、幫助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傾聽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想法。一方面是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另一方面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為教師及時調控課堂提供依據。
2. 教師的思考方式要兒童化
思考方式要兒童化,就是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分析問題。要跳出成人的思維方式,用兒童的眼光來思考數學,多進行換位思考。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經驗,了解他們的數學知識斷層情況,摸清他們真實的學習起點,這樣才能采取更加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與方式。
六、 “愛”字決
1. 用“愛”的目光注視學生
愛的目光是學生成長的營養之源,與學生交流時,老師愛的目光,往往勝過語言。“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這窗戶里能發出許許多多的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相信你,你能行”。
2. 用“愛”的微笑面對學生
對學生來說,老師的臉部表情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都喜歡愛笑的老師。笑,也是一種語言,表達了你內心的感情;笑,是一種態度,表達了你對他們的關愛。從小在微笑中成長的學生,容易形成樂觀、積極的心態,相對的在上課以及完成作業時不會產生消極應付的思想,也不會感到課業有過重的負擔。因此,做老師的再忙、再累、再煩,也不要忘記把微笑送給學生。
總而言之,輕負高質是一項系統工程,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同的知識基礎及不同的學習態度、個性特點。要在課堂教學中讓所有的學生都輕裝上陣,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不是每個老師都能做到的,但這樣的要求應該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永恒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