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蘭
摘 要: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是學生后續學習光合作用的基石。本文從實驗材料、分離裝置等方面進行優化和創新,增強實驗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旨在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創新、質疑的能力。
關鍵詞:綠葉色素;提取;分離;合作探究;對照
一、 教學設計的前端分析
1. 教材分析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第四節的內容。通過實驗,學生能夠感性地觀察到葉綠體中的幾種色素,加深對色素的認識和理解,也為后續學習光合作用的原理和過程做了鋪墊。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色素提取與分離的原理和方法,學會觀察和比較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
過程與方法:進行提取和分離綠葉中色素的實驗操作,學會分析和糾正操作過程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培養樂于思考與創新的精神,提升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形成善于交流、反思和評價的學習品質。
3. 教學重難點:能夠成功提取與分離色素。
二、 教學內容安排
(一) 實驗原理
綠葉中的色素不止一種,這些色素能夠溶解在有機溶劑無水乙醇中;層析液是一種脂溶性很強的有機溶劑,綠葉中的各種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此隨層析液在濾紙上擴散的速度是不同的。所以,利用紙層析法可以使綠葉中的色素在擴散過程中被分離開來。
(二) 實驗材料和用具
菠菜、空心菜、白菜,學生自帶的綠葉。
無水乙醇、層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鈣。
干燥的定性濾紙、試管、燒杯、棉花、研缽、尼龍布、漏斗、剪刀、天平等。
(三) 教學過程
1. 播放視頻,了解實驗步驟
通過視頻展示生物與生活的聯系,簡要介紹本實驗的操作步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做好準備。
2. 分組實驗,合作探究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進行實驗探究。
探究一:葉片種類及顏色的探究
指導學生利用實驗室提供的或自帶的不同材料進行實驗,并比較實驗結果。如:A、B、C、D、E組分別用新鮮的菠菜葉、發黃的菠菜葉、空心菜葉、白菜葉、自帶的綠葉進行研磨、過濾,其他條件保持一致,觀察收集到濾液,比較層析的結果。
引導學生分析思考:色素的種類與葉片種類有何關系?
探究二:研磨過程的探究
引導學生對研磨、過濾得到的三種濾液進行比較。分析思考:(1)提取綠葉中的色素時,研磨過程為什么要迅速充分?(2)加入石英砂、碳酸鈣、無水乙醇的目的分別是什么?(3)過濾時為什么用單層尼龍布而不用濾紙?(4)收集到的濾液為什么要用棉花堵住試管口?
探究三:畫線要求及畫線工具的探究
畫濾液細線時學生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的工具,尋找最好的畫線方法。如用載玻片或硬幣邊緣壓線、鉛筆沾色素畫線等。每組學生對畫濾液細線做如下三種處理:
1. 畫濾液細線時,A濾紙條上的濾液細線細直齊,重復畫線多次;B濾紙條畫線細直齊,畫線一到兩次;C 濾紙條畫線不整齊,粗而寬,重復畫線多次。
2. 濾液細線經層析液分離后觀察現象(A色素層析條帶清晰;B色素帶顏色很淺,比較模糊;C色素帶重疊)。
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制備濾紙條時,為什么要剪去濾紙條一端的兩個角?為什么要先畫一條細而直的濾液細線,吹干后再重復畫線?
探究四:濾液細線是否觸及層析液以及層析方式的探究
1. 層析過程的處理
分組濾液細線是否觸及層析液現象
A(用濾紙條)觸及濾紙條上無色分離現象
B(用濾紙條)不觸及濾紙條上有清晰的色素帶
C(用圓形濾紙)不觸及圓形濾紙上有清晰的色素圓環
2. 引導學生觀察現象后分析思考:(1)為什么在層析時濾液細線不能觸及層析液,其原理是什么?(2)濾紙條上不同顏色的色素帶寬窄如何?說明了什么?
學生實驗過程中,教師巡視學生的操作情況,提醒學生一些注意事項。實驗完成后,提醒學生注意洗手并清潔實驗臺和教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增強學生珍惜和熱愛生命的意識。
三、 板書設計
1. 實驗原理:相似相溶、擴散速度不同。
2. 實驗步驟:色素提取(研磨、過濾)→制備濾紙條→畫濾液細線→分離色素(紙層析)
3. 實驗結果
四、 教學總結
通過探究實驗,教師與學生共同總結出驗證實驗的一般設計步驟:(1)材料等同,分組編號:指實驗材料及用具、藥品規格等要盡可能相同或相近,材料和試劑的用量相等;(2)設置對照單變量;(3)條件適宜且相同;(4)觀察檢測說具體:指實驗中要觀察的具體對象(如氣體或沉淀物生成、顯色反應等)或檢測的具體生化指標;(5)注意前測和后測:指針對操作前后的現象預測相應的結果;(6)重復多次求均值。
五、 教學反思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合理的創新,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分析實驗成敗的原因并對實驗得失進行總結;課堂結束前教師對學生的操作、總結進行點評,讓學生進行回顧和反思,有利于學生掌握和形成知識網絡,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在不同的班級中,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如:教師提出實驗中的問題,學生根據問題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學生自學,根據實驗步驟操作;逐步實驗、提出問題進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