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媚
摘 要:自從全民普及教育進入了精英教育時代,高職生的成績,已經不具備原本的競爭力,這種差異,使得他們在學習和心理雙重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高職生普遍自尊心強,個性鮮明,自我約束力差勁,沒有足夠的毅力支撐,喜愛動手多過動腦,因而天然排斥枯燥的書本理論,最后呈現了自暴自棄的狀態。高職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是多方因素綜合引起的,解決起來要對癥下藥,逐一破解,只有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引導高職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促進英語水平的提高,繼而全面提升高職英語的教學成果,為社會輸出更多更優秀的綜合性英語人才。
關鍵詞:高職學生 英語學習 心理障礙
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比本科制院校的分數線要來的低,許多高職生在高中的時候,就對學習興趣不大,使得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態度也很敷衍,以至于沒有打好學業進階的基石。近幾年,多個高職學校增設了中職升高職的幾項課程,例如3+2等,但因為指向性不明顯,導致中職生的學習基礎比高中生更差勁。伴隨著大刀闊斧的英語課改,部分高職英語教材難度越來越高,學生對教材的接受度也越來越低,對老師的忍耐度也越來越差,逐漸損耗了對英語學習的熱情,甚至,有一部分人內心滋生了抵觸厭惡情緒。于是經常能看到,學生上課不好好聽講,打瞌睡或玩手機,或者干脆逃課,越發懶惰的對待英語課。因而如何打破高職生對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是眾多英語教育者和校園管理者應急需深思分析的難點。
一、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調查
由于全球經濟一體化勢不可擋,英語的國際通行語地位已不可撼動,大學生作為平均智商相對較高的一個群體,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提高對英語的掌握能力,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然而,說到具體的英語教學,英語老師表示,一直都相當煩惱。[1]自從全民普及教育進入了精英教育時代,高職生的成績,已經不具備原本的競爭力,這種差異,使得他們在學習和心理雙重方面的問題越來越多,高職生普遍自尊心強,個性鮮明,自我約束力差勁,沒有足夠的毅力支撐,喜愛動手多過動腦,因而天然排斥枯燥的書本理論,最后呈現了自暴自棄的狀態。
就學生視角而言,高職課堂氛圍沉悶,他們缺乏自信因而不敢在課上用英語表達,慢慢形成了一種心理障礙,有一部分學生因為思維限制,對英語就業沒有很深的認可度,于是無法從根本重視英語學習,這部分人聚集在一起,組成了心理障礙群體,完成了從個人喪、集體喪、再反影響回個人喪,無法聯系自身特色和欠缺來進行自主發展,導致高職生完成基礎的英語三四級考試都十分艱難,這對英語水平的提高是相當巨大的阻礙。
而就教師視角而言,高職生學習基礎有差異,心理障礙頑固,學習能動性不高,教材有限制教學大綱也很固定,針對這種情況幾乎很難施為,被傳統教學模式所束縛,將本質是實用性語言教學的課堂,設置成教師主講,學生處在邊緣化的局面,只能被動承受知識灌輸,另外,還需煩惱各種大考小考的壓力。[2]教師的教學重點也是語法、單詞、翻譯等應試內容,對衡量標準不明確、教學效果不明顯的口語教導關注甚微。因為特殊的教學環境,教師無法對學生因材施教,所以導致了教學成效很普通,故而,要求英語教育者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和改革。
二、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心理障礙
1、自卑心理
全國各省市經濟發展情況不同,導致了教育發展的程度也不同,不同地區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也有所差異,因此,高職院校統一招收的學生,會出現英語基礎水平差異。這種差異,使得英語成績一般的學生,在新的環境中產生了自卑心理,覺得自己是異類,課堂上老師點名提問也會認為自己被嘲笑,甚至會主動遠離老師。[3]這種自卑的情緒,致使部分高職生在正式學習之前就封鎖了自己的道路,從內心否定自己,把一切能夠變好能力變強的希望,親手扼殺掉在了搖籃里。
2、從眾心理
隨著大學生基數的增多,考研成為了畢業后的熱點選擇,考公因其高強度的穩定性,也受到眾多人青睞。但是,大部分人決定考公考研很難說是為了深造或熱愛,而是因為身邊人都在考試,從眾心理使他們不想成為異類,因而欠缺了最關鍵的個人思考。我們普遍都存在一種心理,當大多數人都做一件同樣的事時,那這件事幾乎是不會有問題的。[4]所以,當一個人在課堂上睡覺時,就會引起另一個人逃課;兩個人不愿意在課堂發言時,就會有十個人不愿意參與英語討論;當不學習的小團體越來越大時,學習的人就會成為“非主流”,于是,英語學習的氛圍越來越差。但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發展方向也并不相同,盲目地跟隨別人的腳步,只會將自己推入尷尬局面。所以,在英語學習時,不要看別人沉默也跟著沉默,老師的獨角戲再精彩,也終有演不下去的時候,學習終歸是屬于自己事情,就算這樣能夠勉強記住一些內容,也很難應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3、應付心理
許多高職生的英語成績,在高中階段就很一般,屬于“險過”的僥幸人士,實際上內里空空,經受不住更透徹的檢驗。成功升入高職院校后,抱持著“金盆洗手”的心態坐享其成,認為自己已經“高枕無憂”,無需在意小小的英語學習。因而,每天上課都只是在混日子,每次完成作業時,要么借鑒同學要么胡亂答題。認為上課給老師面子不明著搗亂、作業按形式完成后,老師就不會讓他們掛科,可以說,已經處于自我放飛的邊緣,已經失去了自我進步的志向,再加上大環境監督不給力,因而越來越敷衍應付,更不要說對英語的掌握和應用了。
4、焦慮心理
語言類科目的學習,需要良好的環境感染和表達通道,并不一定知識接收了,就能再傳遞出去,這中間需要大腦的篩選和過濾。對學生而言,英語的學習正是缺乏這種篩選的培育,將基礎內容運用到實際生活、實際工作哪怕是實際考試中。一旦某一項無法實現時,學生就會出現焦慮心理,而且會引發身心雙重健康問題,比如,考前焦慮使學生睡不著、心率飆升、口味不佳等,使得學習效率越發差勁。
5、缺乏持久的學習興趣
某項數據顯示,半數以上的高職生從英語學習開始就沒有興趣,一部分人經過幾年學習,越發覺得英語索然無味,根本不必提什么興趣。模式化的教學手段讓他們先入為主,并習慣了那種英語老師唱獨角戲的課堂狀態,甚至一看見英語教材,一聽見教師講語法就頭疼,本能地屏蔽了這些信息。有時學習環境的改變,能夠刺激學生的熱情,但也往往只是三分鐘熱度,不能真正堅持下來。其實本質就是無法產生興趣。
6、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高職生學習成績不好,寫作能力低,口語發音不標準的原因,還因為沒有培養起良好的英語習慣。[5]有75%的學生聲稱單詞難記,記住了也會很快忘記,出現拼寫錯誤;60%的學生說不會進行課前預習,認為浪費時間、或是不知道預習什么內容;只有30%的學生會在課堂上做筆記,這其中一部分專注做筆記,而忽視了與老師的溝通互動,還有一部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記什么,課后再看滿腦問號;80%的高職生都有看英語國家電影、電視劇的愛好,但并不會借此去提高自己的詞匯量和學習發音;70%的學生對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很感興趣,只是苦于無法用英語交流;99%的學生不參加英語社團活動,導致實際鍛煉經驗幾乎為零,嚴重影響了口語交流和翻譯能力的提升。
三、克服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心理障礙的策略
1、傳遞期望
英語老師應該最大限度的深入學生群體,與他們進行互動溝通,詳細了解高職生學習英語的態度和預期,引導學生明白自身學習狀態,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通過精準分析,調整好每位學生的學習預期,用適當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期望,進而提出讓學生接受的改良方向和改良方式,令學生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明確期待,這就等同于提前鼓勵;學生在老師的督促下,按照正確的方式學習,完全可以實現階段小目標和長遠的大目標。[6]所以,老師的期望,完全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
2、肯定學生
當傳遞期望達到初步效果,老師就可以繼續使用肯定性手段,以實行針對性教育。不要吝嗇地利用一切時機來肯定、激勵、贊揚學生吧,當學生出現進步時及時夸贊,學生出現錯誤時不要惱怒,要盡量克制自己的脾氣防止惡性循環,以糾正錯誤,提供好的榜樣為主,為學生提供給更多發揮自己的機會。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階段面對的最頻繁的角色,在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各種心理障礙上,具有時間空間雙重優勢。因此,英語老師要推廣賞析教育模式,肯定一切值得肯定之處,讓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可進步的空間,確認自己有提升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消除自卑情緒。
3、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創設和諧課堂
Pygmalion Effect指的是人的本質,會下意識地被自己喜歡、仰慕、信任和崇敬的人所影響和暗示。[7]運用到英語課堂上,老師應當第一時間給予學生期許,排解學生的消極情緒,幫助他們將負面情緒轉變為正面向上的情緒,進一步克服各種心理障礙。這需要老師充分了解班上的每個學生,觀察他們的學習習慣、接收知識的進度和基礎水平的差異,然后,需要花時間研究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老師應當明白,個體成績與班級成績是不可區分的,不要搞特殊對待,需平等地面對每一個學生;部分存在自卑或焦慮心理的學生,教師需要誠懇地在大家面前公開表揚他們,但是,不能做的太明顯以免讓他們更尷尬,這種肯定,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還能促進課堂和諧氛圍的建設,也有益于學生心理狀態調節。其次,老師應當花心思設計課堂互動,不要拘泥于教學大綱,要為學生創造發言的機會和交流的機會,增強他們的成就感。溝通才能暴露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及時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學習,幫助學生建立努力學習英語的目標和動力。當學生達到老師的期望,并給出積極反饋時,教師應回應更多的肯定和輔導,讓學生在融洽的氛圍中,得到知識儲備的擴大和應用技能的提高,加深英語學習的興趣,構成良性循環,達到調節不良情緒的最佳效果。
4、培養自我效能感
成功的經驗能夠提高效能期待,可以建立起穩定的自我效能感,還能夠泛化到類似的情境之中。日常工作生活中,高職英語教師應該多收集一些成功的范例,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提供給學生,激發學生自身也建立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學生發現,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取得了成功,他們本身的自我效能感下意識地也會隨之增強,感覺自己通過努力也能夠實現同等的成功,獲得類似的技能,相信自己經過認真學習也能夠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8]當有了自信,自卑、焦慮等心理會自動克服,應付心態也會慢慢消減,從眾心理會在日復一日的成就感中泯滅;學習習慣在日復一日的矯正中得到正確培養,當能夠獲得回報,學生的興趣也能夠持續更長時間,從而支撐學生更加努力去獲得成功,試問哪一個成功人士不會獨立規劃自己的未來呢?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生在學習英語時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是由于多方因素導致的,解決起來要對癥下藥,逐一破解,需要各個方面與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幫助,才能引導高職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促進英語水平的提高,繼而全面提升高職英語的教學成果,為社會輸出更多更優秀的綜合性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 蘇小偉.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英語教學有效結合模式開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0):116.
[2] 陸小平.淺談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學周刊,2017(18):44-45.
[3] 黃立群.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的問題分析和解決策略探究[J].才智,2016(11)
[4] 孫偉麗.關于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才智,2017(16):75.
[5] 寧雅南.微時代背景下外語教學整合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7.
[6] 陳卓林,易韓冬.Toastmasters俱樂部會議模式在高校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J].中國外語教育,2017,(01):38-46.
[7] 王利娜,吳勇毅.學習策略在學習動機與英語自主學習之間的中介作用研究[J].外語教學,2017(5):74-78.
[8] 王小根,范水娣.混合式學習環境下學習資源生成模式設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1):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