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安菊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現學生在寫作方面缺少文采,語言貧乏。聽說讀寫是學生們應該具備的基本語文能力,是教學的重點。要想提高學生們的寫作水平,要從基礎培養,從細節入手,是需要長期堅持的。語文老師要加強閱讀和觀察指導,督促和鼓勵學生們勤于動手,加強練筆。初中生閱讀書籍較少,生活經歷又很簡單,老師要幫助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尤其是名著,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文化修養
關鍵詞:課外閱讀 初中語文 寫作 名著
隨著教學的不斷改革發展,我國在中考這一環節中,在語文考試科目中已經將名著閱讀作為一個重要的考試內容,一些地區還加大了語文考試科目中名著閱讀的難度,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初中語文老師要進行名著閱讀的教學,對初中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的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也是閱讀能力的外化和應用的具體體現。
一、初中課外閱讀對于寫作的作用
(一)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發展
因為生活時代的不同,大多歷史的痕跡只能通過名著體現。通過閱讀名著中提及的很多景象和事件,可以幫助初中生了解某個時期或某個地域的生活習慣和當時的一些社會情況。比如,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是通過描寫四大家族的日常行為,進一步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狀況,并且最終的結局預示著必然滅亡的封建社會。又比如,通過《格列夫游記》,可以了解當時英國的基本生活狀況,這篇小說充斥著對英國議會政治的諷刺和對反動宗教組織的批判,受苦受難的終究是人民。格列夫寧愿與馬為生,也不愿意再次做人,是對當時社會的一個極大諷刺。作者通過小說對現實進行深刻批判,代表了勞苦大眾對新社會的期盼。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課外閱讀,讓學生們正確認識了歷史的發展,在寫作中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素材和借鑒。
(二)可以促進開放性的學習語文知識,有利于寫作思路
傳統語文教學的重點局限于課本,學生只會對課本上出現的情感進行套用,如果課本沒有涉及,學生就無從參考。通過閱讀一些名著,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的情感及文學知識,可以很好的補充課本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綜合發展非常有益。課本知識受到標準答案的限制,禁錮了學生思想,名著閱讀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開放性學習。在閱讀名著過程中,可以無限擴散自己的思維,多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培養了創新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有利于寫作的思路和以后更好地發展。
(三)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知識面,汲取寫作養分
閱讀是一種吸收,而寫作是一種傾吐,傾吐是否得當,與吸收有很密切的聯系。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一般來說讀書多、閱讀能力強的人,往往寫作能力很強。讀書少,肚子里沒有墨水很難寫出好文章。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每個學段的課外閱讀量,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做到豐富語言的積累。吸收更多的知識,再寫作中可以更容易的傾吐。對于泛讀的課外書籍,老師要引導學生放在語言積累,開闊視野,陶冶情操等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對于精讀的課外書籍,老師必須做好挑選甄別的工作,推薦學生閱讀一些適宜的經典書籍,引導學生良好閱讀。老師要收集齊初中教材要求的課外文學名著導讀的所有書籍提供給學生,讓他們作為學生閱讀的基本課程。還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愛好,向學生提供好的作品,可以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發展,提高寫作水平。比如《史記》是一部史書,也是不錯的文學讀物;法國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全方位地記錄了法國當時的歷史、人文、社會風貌;俄國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也是全景式地反映了社會歷史面貌。學生在深入閱讀這些作品時可以通過閱讀了解各個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地域風情、人文風貌、風俗習慣、思想理念等,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擴展了自己的視野,汲取了寫作養分。在寫作中,通過閱讀形成的思想格局和知識積累可以更好的運用到文章中。
二、以課外閱讀為基礎進行寫作
(一)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更好的錘煉語言文字
恰當地使用語言文字是寫作能力的重要方面。語言文字的正確使用是需要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掌握語言的用法。文章好不好可以體現在文章的文采上,文采依靠的是積累。 通過課外閱讀,可以積累大量的辭藻和詞語搭配,對語句表達方式的認識更深刻。使用怎樣的詞語和怎樣將這些詞語用何種方式組織出來。前者涉及用詞,后者指向成句。大量的泛讀可以使學生在用詞和成句上有潛移默化的提升。比如名著導讀《海底兩萬里》和《繁星 春水》兩部作品,給我們選擇了合適的閱讀文本,老師督促學生在平時的閱讀中摘抄好詞好句,適時的寫讀書心得,讓學生分享閱讀,聊聊自己的讀書心得。通過課外閱讀拓展學生們的視野,讀的越多,腦子里的素材越多,寫作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二)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掌握篇章的規劃能力
好的文章除了遣詞與造句,更核心的在于文章要表達的思想,還有思想表達的線索與層次。在寫作中,主要體現在怎樣設計篇章結構,在寫作具體材料之前要有對文章篇章框架的設計和規劃。初中學生非常缺乏這種篇章規劃的能力,通過課外閱讀的精讀可以提高這方面的能力。初中生處于價值觀念、思想觀念的塑造階段,通過對名著的閱讀,可以啟發學生見解,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觀。比如,在閱讀《水滸傳》時,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分析《水滸傳》中的一些英雄人物是否符合中國古代的英雄觀?舉例說明。再讓學生探討,當代社會的英雄觀與書中人物有那些相似之處和區別?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再作總結,讓學生客觀了解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對英雄、道德的要求。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維度,從不同角度、不同人物身上分析名著中的價值觀念。在寫作中就可以很好的運用正確的價值觀念,讓文章更有見地。
總之,我們可以將課外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相互結合起來,以寫作為指導和目標促進課外閱讀,又能夠以課外閱讀為基礎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讓課外活動成為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沃土[A]. 林艷玲.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漢字文化卷四)[C]. 2016
[2] 語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創新[A]. 劉玉梅.2017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 2017
[3] 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經典閱讀的有效性探討[A]. 張薇薇.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