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蘭
摘 要:語文課程中的古文教學,是指對學生進行古詩、文言文等的教學,由于這些古文中的字詞使用方法和具體表示含義和現代詞語表達存在一定差異,學生的理解難度較大。本篇文章在此基礎上,主要根據以讀導學的方法特點,對小學古文教學的的有效策略進行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以讀導學 小學語文 古詩文 字詞含義 文學素養
現代課程教育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書本知識的講解,還要在課程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學科素養等[1]。小學語文課程中的古文學習一直是學生的一個學習難點,古文篇幅不大,文章中的詞句使用精煉,并且表達的含義和現代文不同,語法結構等也較為復雜,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對古文中的字、詞含義不能準確理解。對于這種情況,需要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用以讀導學的方式,指導學生正確閱讀、培養學生語感,使學生在閱讀理解中完成對文章字詞句的正確釋義。
一、以讀導學的具體含義和教學作用
語文課程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增長文學知識,使學生不斷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并提高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以文章教學為主,學生需要通過多重形式的閱讀,才能夠在以讀促悟中正確理解文章的含義。古文是小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對于古文閱讀環節,需要老師做好引導性的工作,應用以讀導學,仍舊是強調“讀”這一核心環節,小學生在閱讀中,可以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以讀導學是立足與課本、立足于閱讀,讓學生充分的融入到古文閱讀中,深度挖掘其中的內容、含義等,從而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感悟[2]。在語文古文教學中,老師重點分析學生的學習難點,合理的應用以讀導學的方法,將學生的“讀”和“學”充分連接起來,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古文理解能力同步提升。
二、小學古文教學中應用以讀導學的策略
(一)有效提問
以讀導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掌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小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在學習古文時,對其中的一些重難點部分無法充分理解,但是通過以讀導學,仍舊是讓學生立足于“讀”,整體把握文章內涵。課前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課本內容,對學生有效提問,讓學生帶著疑問閱讀和思考,自主、自覺的發現古文中的線索信息。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兩小兒辯日》,老師向學生提問“文中一共出現幾個人?”“文章一共出現幾種觀點?”“觀點產生的依據是什么?”學生根據這些問題,就會在閱讀中對其中的主要信息進行提取,整理出重點內容,為精細化閱讀理解做準備[3]。
(二)詞語解析
小學生之所以認為古文難學,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閱讀經驗少,語文基礎知識薄弱,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古文中的字詞使用方法和表達的意思與現代文不同。在以讀導學中,老師可以對其中的一些古今含義差異大的詞語進行解析,幫助學生理解,但是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的通讀文章的基礎上,聯系上下文,適當猜測詞語含義。例如《兩小兒辯日》這篇文章中“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這句話,其中的“以”不是現代文中可以的意思,而是“認為”的意思,“去”表示的也不是“來去”的意思,而是“距離”的意思,且是動詞性質的“距離”,這句話的意思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時距離人比較近”。
(三)層次化閱讀
小學生在學習古文的時候,需要增加文章的閱讀次數和閱讀頻率,在熟讀之后,對其中的主要詞句熟悉之后,再進行精細化的閱讀,重點理解其中的詞語含義,最后在精細化閱讀中對比古今詞義,使學生總結出古文的有效學習方法[4]。以讀導學的重點還是讀,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導入相關的問題,根據問題,思考文章中的內容,因此,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引導學生進行層次化的閱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還可以幫助學生對上下文結構及其表達內容有整體化的認識,促使學生更加深入的發掘古文中的詞語信息,解決古文的理解難題,提升學習效果。
結 語
語文課程的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文字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在文章閱讀中能夠充分的感悟其中的語言文字魅力,使學生深化對文章內容和相關主題思想的理解。在小學古文教學中,老師應用以讀導學的方法是讓學生在通讀、精讀、復讀中多層次的理解文章內容。老師根據古文內容和結構特點,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提高閱讀的主動性,學生在閱讀古文時,對其中不懂的字詞含義可以記錄下來,聯系上下文進行詞義猜測,而老師主要在閱讀指導中啟發學生對通篇含義和主題的理解,幫助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降低學生學習古文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許志蘭.芻議小學語文國學小古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要點[J].中國高新區,2018(11):108.
[2] 王蕾.趣味引領,風景這邊獨好——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古文”的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7(32):114-115.
[3] 仲錦宇.小古文,我們可以這樣學——小學階段小古文教學的實踐探究[J].小學教學研究,2017(23):32-34.
[4] 陳鸞鸞.趣味引領,風景這邊獨好——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古文”教學策略初探[J].語文知識,2016(16):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