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十八大里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個人層面系統的概括了地位和重要性。本論文從個人層面內容里的誠信的內涵以及對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來闡述的。
關鍵詞:誠信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進入新時代,中國的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裕。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面向世界,面臨著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在這種復雜的群體里迫切的要求我們,必須凝集力量,培育積極的核心價值觀。在黨的十八大報告里,明確提出了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在十九大報告里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的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1]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要認識和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在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中做到良好的社會公民,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一、誠信的內涵
“誠信”是規范性的概念,是道德標準的底線,也是一項倫理原則。“誠”的基本含義是真誠、真心實意、真實不欺。《中庸》指出:“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孟子亦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這里的“誠”是指“天”,具有真實無妄的根本特征。真實,真誠是天道,是自然界的規律。《尚書引義》說:“誠也者,實也,實有也。”這里以“誠”“實”“有”等概念來論述世界的客觀存在。誠是仁、義、禮、智、信的高度自覺和真實體現。所以,哲學上的“誠”體現了先哲們對世界本原,萬物之源的思考。
“信”指有信任、有信用和守信的意思,從字面的結構“人”而言,講的是言談的誠實信,即言而有信、表里一致、真實可信的意思。先哲孔子認為,守信是人際交往的基本規范,只有誠信的人在社會上立足。他把“朋友信之”作為自己的交往原則,表明的是跟朋友交往,必須言而有信。所以,誠信深刻的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客觀物質存在和社會交往的追求和信仰。進而,誠信是公德的重要內容,是個人至高境界的道德追求,也是衡量個人道德境界的重要尺度,每個人都要把誠信作為內在的道德追求和至高的價值目標,對自我的一種超越和自律。誠信是對自我超越是因為這個概念的本質就是承認在社會的人際關系中,不論是一個人的生活圈,朋友圈都是無監督的領域里慎獨自己。如果,一方當事人應該考慮對方的利益,這就表明誠信的標準本質。說它又是一種自律是因為,誠信是自我的說謊、欲望和利益的一種約束,而這種約束又不是完全依賴法律的。因此,誠信的自律意味著個人必須做出于有強制性的自我判斷,并以此為基礎來善待和尊重他人利益。
馬克思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人們的物質資料的交往過程中,人際關系是在社會的各種復雜的、多樣的、多層次的社會關系中形成、變化、發展和建立起來的。在人際交往玩過程中,人的主觀思想客觀真理共同介入,相互作用。然而,人們的這種相互交往,看起來單純是物與物的交換或者錢物交換,其實本質上是社會復雜的關系中,人們的心靈溝通、思想上的交流、感情中的慰藉。所以,在人際關系中,人們更看中的是一個人的為人處世、道德情感和道行為,誠信的調節作用滲透于人際交往的整個過程中,是社會公德中的重要規范。
二、誠信的本質特征
1、首先,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人們只有樹立起真誠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所以,誠信是一種人們在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和勞動實踐中必須具有真誠無欺、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信守承諾的行為品質,其基本要求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2、其次,誠信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指導自己的行動,以知行合一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在現代社會,誠信不僅指公民和法人之間的商業誠信,也就是規范商業行為,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會功能公正基礎上的社會公共誠信,如制度誠信、國家誠信、政府誠信、企業誠信和組織誠信等。這就是說,所有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誠信的原則來組織和建構,亦需按照誠信的原則行駛職權。一旦背離了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政府就會失信于民,制度就會成為不合理的包袱。
3、再次,誠信是個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內心和行為的辯證統一。誠信本質上是德性倫理與規范倫理的合一。如果說,“誠”強調的是個人自我內心信念的真誠,是一種品質和美德,那么“信”則是“誠”這種內在品德的外化顯現,是一種規范。
總之,誠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和品質,而且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不僅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和價值,而且是一種外在的資源。誠信是道義的化身,同時也是功力的保證和源泉。
三、誠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遵循
誠信對于國家、社會和個人都是極其重要的。講誠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公德的重要內容,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優良品格。當一個人誠信缺失的時候,就相當于沒有了靈魂。從人的個體存在來看,講誠信就代表他是有文明,高素質的人。一個人只有誠實守信,才能講道德,誠心做事,就能受人歡迎,受人尊重,得到社會的認同,從而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
一個社會講誠信,就會形成守信光榮,有利于形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環境,也有利于社會穩定發展、有序的運行和持續的發展。公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主體,規范公民個人誠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熱愛國家、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和睦友善內化到每一個人的心中,才有構建富強民主、人民民主、文化文明、社會和諧的現代化強國,才能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社會。
一個國家講誠信,就會不負社會和人民所托,維護人民的利益,獲得群眾的信任有利于國家方針,政策的落實,“誠信”是一個國家實施有效管理的前提和基礎,國泰民安,“誠信”是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認真學習十九大報告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重慶日報 2017年10月24日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路桂英(1994-) 性別,女,民族 蒙古族,學生 籍貫,內蒙古通遼市 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