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晴
摘 要:中國作為四大古國之一,其文化有著很深遠的歷史。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中國國力的加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文化開始對外輸出。而語言,是文化最大最直接的載體,中國文化可借助語言進行最大化且有效地輸出。本文將結合對外漢語與中國文化,從兩個方面——對外漢語語言文字和承載著中國文化的事物探討如何通過對外漢語進行中國文化的傳播。
關鍵詞:對外漢語 傳播 中國文化
一、對外漢語與中國文化的概述
(一)對外漢語的含義
對外漢語,應當分為兩個部分來查看,即對外和漢語。對外,在這個詞語的情境下,即以母語為分界線,母語為內,非母語為外。因此,對外即針對非母語的這部分人。漢語,即中國民眾普遍通用的語言,普通話。對外漢語,即將這兩者結合起來,顧名思義,即針對母語非漢語的這部分人進行漢語普及。對外漢語,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普及,更是一種文化的輸出。因此,對外漢語和中國文化息息相關,同時對外漢語對中國文化的傳播也有著極大的影響。
(二)中國文化的概述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一句話或者一段話并不足以很好地詮釋。在此,對于中國文化的理解,應該狹義地限定為對外漢語中包含或涉及到的中國文化。如對外漢語中的漢字、詞匯及語言背后所涉及到的中國傳統故事,傳統節日及其來源,琴棋書畫等中國藝術文化。其中語言是一種文化最直接的載體,在漢語中,中國文化更是體現地淋漓盡致。如漢語中表意文字,是體現中國文化中古人創造文明——漢字時的視覺直接想法。除此之外,還有漢語詞匯中蘊含中國文化的魅力和場景交談中包含的文化禮儀。
二、對外漢語語言文字的傳播中國文化
(一)漢字表達,表意文字啟興趣
語言的基礎就是每一個不同的字符,因此,對于漢語來說,漢語的基礎則是一個個漢字。作為世界上四大最古老文字——表意文字中僅存的文字,它的存在是非常珍貴的,也是極其歷史最悠久的。表意文字,即用圖形來表示文字,而不是語音來表示。這種物質決定了漢字的趣味性。如“男”這個漢字,由“田”和“力”組成,古代多為男子在田里耕作,女子在家織布。因此,在田地里出力的即為“男”。這樣的趣味其實在不經意間就傳播中國文化,即古代的中國男耕女織。對外漢語中用這樣簡單的漢字可以最快且直接吸引外語學者的興趣,從而也傳播了漢字里的中國文化和智慧。
(二)漢語詞匯,背后故事來相輔
除了在漢字中傳播中國文化,對外漢語還通過一個個中國漢字組成的詞匯來傳播中國的文化。漢字僅為表意文字,能表達中國文化始終是有限度的,此時就需要用詞匯來進行輔助傳播。如中國特有的成語文化,基本為四字模式,但每個四字背后卻不是簡單的漢字,更多的是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如望梅止渴。這個成語背后便是三國時代戰爭的故事,這個故事可追溯到當時的歷史,又能延伸到現在的日常使用規則,這么長的歷史河流中,中國文化是怎么演變,又是怎么呈現,都可以在不經意間進行傳播。
(三)場景交談,語言背后的思維
當然,漢字和詞匯始終是專業官方的表達,但是其實語言是最終是應用于生活中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的。而應用于生活中,才是真正將生活里的中國文化傳播出去的。例如最為典型的例子,中華文化里的自謙文化,當被別人夸獎時,中國人一般會自謙,會回復“哪里哪里”,這里的漢語便不再可以使用漢字或詞匯的意思來理解了,更多的是另一個俗語表達了。因此,漢語場景交談里,更多體現的是語言背后的思維,也是中國文化里的另一種體現或思維方式。
三、對外漢語語言文字外的中國文化傳播
(一)食物:中華美食文化內涵多
眾所周知,中國文化中的美食文化是極其豐富的。在中國文化中,食物不再僅僅是一種維持人生存下去的東西,更多的是食物里的傳統文化。例如元宵佳節的湯圓,代表著中國文化中的團圓文化,這樣的文化在對外漢語中,通過食物的語言文字認知,來表達中國諸多的美食文化。因此,在對外漢語中,不僅僅要通過漢字和詞匯、語句,還可以通過美食來進行中國文化的傳播。
(二)節日:中華節日傳統的文化
除了食物,中國也有著許多特有的節日,這些節日都包含著獨一無二、不可或缺的中國文化。在對外漢語中,可以通過學習認知學習這些文化,從而進行中華節日傳統文化的傳播。例如,清明節的掃墓,即中華文化中的緬懷先祖的傳統,對逝去人的思念。這種對外漢語中的節日學習在不同程度也體現了中國文化里的尊重文化。在不經意間,這種節日的對外漢語也將中國文化里特有的謙虛進行了傳播。
(三)活動:中華禮儀全場景模擬
當然,對外漢語傳播中國文化的最佳途徑即是通過活動來完整地呈現中國文化。在活動中,不只要運用到對外漢語里的文字、語言、場地交談,還直接身臨其境地直接體驗了中華文化。在活動中,最不可避免地就是中國文化中的中華禮儀。中國文化深刻地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動作中,從見面的語言對話開始,就已經是中國文化中中華禮儀的體現了。如古時見面雙方的作揖,體現的是中國文化中的內謙文化。在對外漢語的活動形式中,從見面到入坐再到交談都有著一整套的中華禮儀,這樣的中國文化便藏在對外漢語學習的全場景模擬。
總 結
對外漢語中,不管是語言文字,還是一些代表中國的活動或事物,都是傳播中華文化的最佳途徑。文化影響著政治經濟,而在日漸全球化的國際環境里,對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文化輸出是必然也是必須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外漢語是目前為止傳播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該有意識進行中國文化傳播,肩負起傳播中國文化的重大使命。
參考文獻
[1] 安淑春.論對外漢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傳播[J].職校科技 .2015(04)
[2] 李萍.試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傳播策略[J].人文教育.2013(04)
[3] 冉建凱.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傳播[D]. 蘭州大學.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