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影
摘要:在沒有任何電教手段的鄉村,該怎樣讓歷史課也活起來呢?“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首先要給學生一個和諧的環境;第二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第三“舞臺+人物”,注重情感培養。
關鍵詞:蹲下身子;聯想能力;舞臺+人物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歷史使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借助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將經驗共享。利用電影片導入新課,如《七七事變》《大決戰》激烈的戰斗場面,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立刻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的欲望,感受歷史事件的過程,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態度、情感、無所不在的網絡,可以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提高學生的素養,但是對于信息閉塞的鄉村,又怎么樣讓歷史也同樣精彩,讓學生們記憶猶新有身臨其境之感呢?并且適應課改的要求呢?
贊科夫曾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而我不愿做一個平庸的老師,不甘平庸就要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我希望給予學生豐富和新穎的知識,更渴望學生們喜歡上歷史、愛上歷史課、愛讀史書……我不想使豐富的歷史知識因我的草草備課而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想辜負了那一雙雙閃亮探究的眼睛,那么又該怎么樣在沒有電教手段的情況下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呢?
一、 給學生一個溫馨的課堂環境
當我們蹲下身子時發現學生也有“偉大”之處,學生活躍的思維,課前3分鐘講故事,成了學生鐘愛的一項節目,剛剛開始雖然有的學生講歷史故事語無倫次,結結巴巴的……但我并沒有因此而責備學生,讓學生給他鼓掌,期待下次會更好,及時的鼓勵是很重要的,給學生一個親切和諧活躍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的學堂就可以轉變、學生學習也不再是僵化呆板,沒有默默無聞的模范聽眾。他們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學生的日記,其中有的學生寫了我心中的歷史課“就該像薛老師這樣邊領我們玩邊學歷史知識。”“在玩的過程中,就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薛老師和我們猜歷史卡片,我們又緊張又興奮,感覺真好”,“歷史老師給我們起歷史代號,我覺得那就是老師對我們的期待,我很喜歡李世民這個代號”,“雖然歷史老師剛剛畢業,可教書水平超人一等,總會讓我們時不時的開懷一笑”,“我其實在小學就不喜歡歷史,可是我喜歡現在的薛老師所以現在我也愛上歷史課了”,“這么多代課的年輕教師,我最喜歡薛老師了,因為她笑起來真美”……學生們的文字頗為天真、有趣、夸張。但確讓我感動了好長一陣子,心里是滿滿的幸福。并讓我認識到給學生平等了解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是多么的重要啊!
二、 學生的聯想能力的發揮
聯想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方式,在心理活動中更是具有重要地位,聯想能讓我們發現事物之間存在的多種關系,從某一事物出發,通過“接近聯想”、“相關聯想”、“對比聯想”可以發現事物之間表層和深層的聯系,“數形聯想”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更加一目了然,在講“中國甲骨文、金文”時,我出示了班級的鐵桶和學生的衣服、紙讓學生進行聯想。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把這一節課上得透徹、貼近生活并且把深奧難懂的歷史名詞讓學生一下子就理解了什么是“金文”,什么是“銘文”。記得初三我講世界歷史時,我故意為難學生在黑板上畫了“△”,讓學生們聯想從初一到現在所學的相關歷史知識。“我想到了埃及的金字塔”“老師我想到了西歐的等級制度”“還有罪惡的三角貿易”,“通過埃及的金字塔我又想到了埃及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源地”……學生們你言我一語的擋都擋不住。就這一個“△”學生能源源不斷的討論一節課,也不會覺得枯燥,學生不斷的給你驚喜,看到學生們在一步步的成長起來,我心中感到滿足的同時也驚嘆他們豐富、活躍、靈動的思維。這是學生在用青春特有的思維來回應我的課堂,我的內心感覺到無比愉悅,我要努力鉆研業務,增強歷史科研意識,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努力。定不負孩子們的期許和厚愛。讓自己成為一名好老師、優秀的老師。
三、 舞臺+人物,注重情感的培養
歷史是一門內涵豐富、外延廣泛、綜合性強的社會科學,其分析思維的方法具有多學科、綜合性的特色。古往今來,重要的歷史人物有十分重的影響,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能有對真理執著的追求”。通過閱讀歷史書中的人物,了解他們的行為及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有許多著名中外歷史上的人物,在歷史進程中起過重大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不足的一面,例如干了許多壞事的反面人物,也不能抹殺他一生中為人民做的一些有益的事情。在給學生搭建一個舞臺,把他們心目中的人物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構思出來并以小品的形式表演給大家。這樣既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對當時、當地的情況來多方面的客觀的評價與思考,開發了學生們的思維周密性、主觀性、片面性。如在講“美國南北戰爭”時,我和學生一起表演了南方奴隸生活的處境及悲慘的待遇和林肯的言行和他的觀點。當時學生看得很投入,也明白了林肯為什么要廢除奴隸制?為什么不是立即廢除奴隸制?為什么痛恨奴隸制?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和奴隸制與美國南北戰爭的關系。從此每個小組的小品都是一個比一個精彩有趣、有創新性、有啟發性。我覺得要讓學生敢于推陳出新,學生們樂在其中,在編排歷史小品的過程中孩子們也了解要學習的歷史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德國一名學者寫過“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又怎能激勵人呢?”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作為歷史教師我們有責任讓自己的學生有歷史使命感,歷史責任感。學生愛上你的課,你才能更好地傳道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