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銀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廣,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明顯。在中學的語文教育中要充分發揮課外讀物對教學的幫助作用,增大學生們的閱讀量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文字能力、認知水平、開闊視野等等。中學里,作為語文老師要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注重閱讀,選取閱讀方式,培養閱讀愛好,加強閱讀訓練,使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獲得全面提高。所以,怎樣加強閱讀教學,切實提升學生自身閱讀興趣以及能力是如今中學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我們中學語文教師應通過學習、交流和探討、明確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學習有利于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找出在閱讀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并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則,為努力提高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而不斷創新。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方法
一、 引言
要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馨香滿堂,就必須讓語文教學動起來,如行云流水一般,洋溢著新鮮活潑的氣息,灑脫、飄逸、歡快、靈動。語文課程擁有極其豐富的人文底蘊,尤其會對學生們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產生普遍而深遠意義的影響。然而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學率觀念的影響,家長和教師過分的追求知識點和知識體系,從而忽視了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并且一些教師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之下,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完全以教師或課本為中心,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獨角戲”的講授方式,無法達到情感陶冶,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教育目標。因此,為了能更好的促進中學生審美能力的發展,應充分重視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二、 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中學閱讀教學有脫離文本的傾向
在如今倡導自主學習的今天,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現在,很多中學借由新課改只是追求表面的華麗而忽視了真正的目的。很多中學確實做到了自主學習了,很多學生因此不受管束了,聽歌、說話干什么的都有。這樣能學到什么呢?文字是讀者與作者溝通的橋梁,通過文字學生們可以很直觀的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心情。脫離文本會減弱學生對于文章的欣賞能力,不利于提高閱讀能力,更不利于對語文的學習。
2學生閱讀課堂表現不夠積極主動
現有的教學模式對于閱讀主體的探討較多,但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因素影響。閱讀的教學主體是不是以現代學生為主的教學要求,而更多地是圍繞學生閱讀課堂表現評價的教師。教師有自身的教學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發揮,而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持續削弱,表現出對課堂的興趣下降之余,還會喪失對語文整門課程的信心。
3. 學生閱讀基礎不夠堅實
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往往依賴于自身對閱讀文本的理解,卻沒有實質的學習體系和方法,這致使每篇閱讀的文本題材受限于學生的興趣和感受,這樣對閱讀成績就會呈現出忽高忽低的現象。這主要是由于不堅實的閱讀基礎致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上不能總結問題所在。
4. 教學有肢解作品的傾向
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時候,當學生善于去注重文章內容的情感和寫作意圖時,體會作者寫文章時的心情,才能感悟文章的內在的精神。然而,在當今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們大多忽略文學作品的整體性,而是把文章分解成句子或是詞語,一段一段的來分析,不懂得整體把握文章的結構和內涵。如果照這樣來分割,導致的后果就是文章的內容不能充分掌握,在閱讀過程中,如果把閱讀看成是一個孤立的過程,那對于正確把握閱讀方法來說更是難以實現的。更不用說將課內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了,因為課內的閱讀也不一定就能做好。
三、 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和看法
1. 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
優美的教學情境可以更好的引人入勝。學生對優美的韻律、鮮艷的色彩、和諧的畫面等較為感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置身于內容之中,體驗教學內容中強烈的情感。教師們可以通過應用其形象的描繪、動人的表演及教學輔導設備的適當運用來展現出一幅幅逼真的畫面,呈現出美好的審美氛圍,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審美教育的傳播。
2. 生動的畫面可以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呈現優美的畫面,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借助語言藝術,來激發對美的追求。中學語文課本中對文本體裁各式各樣,語言精簡,句式優美多樣。教學時,老師要指引學生仔細琢磨、欣賞。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感,還能讓學生獲得美的熏染。課堂中,教師要充滿真情實感的進行閱讀,注意要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之中。指導學生養成細讀默念和大聲朗誦的好習慣,一是可以讓我們在書海中遨游體會其中的韻味,二是能讓我們在字里行間中感受語言藝術的魅力,三是能讓學生在咬文嚼字中體會作者的用詞之美以及意境之美。
3. 培養聯想能力
在中學語文閱讀中,聯想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要是有了聯想,才能把想象的空間不斷擴大,進而更好地閱讀寫出更好的文章。老師在展開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們自主去分析問題,在實際狀況的基礎下展開想象,讓他們更好地明白課文的大意。
4. 開展課外閱讀,提升審美品質
教師除了充分利用語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之外,還應該組織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利用校內外各方面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設身處地的投入其中,體驗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并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彌補作品中提供的藝術空間,通過閱讀、感受、體驗、想像將作品反映精神魅力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能實現審美教育目標。
5. 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擴大學生視野
古人曾經說過,只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而不懂得課外拓展是相當不可取的。只有讓學生們多讀課外的一些書籍,才能養成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們需要有目的的展開閱讀。要增強閱讀者的閱讀方面的能力就應該經常開展一些課外的閱讀,確保擁有足夠的課內閱讀的同時還需要增加在課外方面的閱讀強度。把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最好的閱讀效果。endprint
6. 提升教師的素養,適應時代的需要
教師在學生的語文閱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于老師的要求也不少,不僅要有豐富的語言積累,也要有寬闊的胸懷,清晰的大腦,來營造出一個輕松歡快又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使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變得更好,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愛上閱讀。
7. 突出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指導地位和學生的本體地位
閱讀主體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閱讀的主體所占的優勢應該傾斜于學生這一邊。而教師閱讀行為的發揮僅僅只是體現出對學生的引導和教誨就應該足夠了。要實現這樣的要求,教學方式應該做出足夠的改變才行。例如以往教學的領讀閱讀可以改為學生的自主閱讀,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通過約束學生的行為來規范語文課堂,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才能更好地加深閱讀體會,提高閱讀能力。
8. 不局限于教學的教室,重視與生活場所的結合
教室是教學的重要場所,但是現有的閱讀教學要求,需要更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打破教學教室的束縛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在生活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是對春天般情境的體會,也可以是秋天般活動的參與,更可以是冬天情景交融的獨特體驗,只有落地于生活,才能更好地體會閱讀場景中,作者真切的感受。這樣,在一遍一遍情感積累的過程中,在后續的寫作教學中也是重要的素材積累過程。
9. 主觀能動性的激發,擺脫僵化思維
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將學習語文當成一種興趣,理智地將教師和教材當做一種學習資源而并非唯一的主宰,養成自學的習慣和能力。教育者的重要任務便是努力培養學生這種習慣和能力。《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明確指出:“學會如何學習,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它是指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不容回避的重大課題:如何讓學生學會自學。當我們拿著課本來到學生中間時,我們不妨親切地對他們說上一聲:“讓我們討論一下怎樣學習吧!”這樣,學生自然會親近老師、親近語文,自覺地將學習語文當做他們自己的重大使命,在學習中與我們一起探討,共同分享。
10. 基于愛的情感教學評價構建
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和性格特點都有所不同。教學的方式受限于課堂時間的要求,但是教學評價卻可以是多元化的,因為教學評價的標準在教學目的上并不與之沖突。在對標準的衡量過程中,甄選出更為突出的教學方式,向更高的教學目標發起沖擊。在情感教學的評價過程中,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發展情況,以愛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肯定已取得的現有成績,從而確保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所行走的每一步都是堅實而充滿信心的。
參考文獻:
[1]王曼.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2,6(20):91-92.
[2]余恒祥,高鳳元.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中學語文旬刊,2012(8):48-49.
[3]朱一唯.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難點[J].學周刊:a,2012(7):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