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新
摘要: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所應用的教學法也逐漸增多,合作學習就是其中應用效果較好的語文學習模式。對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推廣需要對其在教學中的優勢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現今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及需要來探討此種教學法應用的價值,從而推動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推廣應用;優勢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轉變,并且此種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應用中具有自主性、合作性、互助性等特點,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小學生集體意識的發展,并鍛煉了小學生的交流能力,使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更具主動性及積極性,使語文教學效果有效的提高。
一、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實際應用中可以調動課堂氛圍,使小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小學生在交流、探討、合作的過程中發揮出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接受更多的語文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其更注重自主學習的作用,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在學習中展現自我、發揮自我,從而全面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能力。
但是在現今的語文教學中此種教學模式的應用卻存在著一些問題,其并沒有全面考慮合作學習是否適用而一味的追求創新教學方法,其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由于老師對合作學習的內涵和理念了解和認識不足,致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合作學習忽略實質而過分注重形式;雖然合作學習具有很多優勢,但是由于合作學習的具有一定的課堂適用性,導致一些學校在新課改的倡導下未從實際出發,在課堂上濫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現階段,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區域性差異很大,教學需求與教育投入力度無法相互匹配,很多地區的師資力量不匹配、學校硬件設施不完善,同時,一方面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另一方面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過多班級人數大大加重了教師的負擔,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阻礙了合作學習的推進,而且進一步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推進合作學習的策略
1. 確定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新課改的內容中對教師及學生的位置進行了重新的定位,其確定了學生應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則是課堂的引導者。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特點及學習意愿,使小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傳遞知識,發表不同的看法,從而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同時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教會小學生要尊重他人表達自身觀點的意愿,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避免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出現錯誤的思路。
2. 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內容和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應用合作學習的方法,教師在安排合作學習時應結合教學需要、教材內容選取適當的篇目進行教學,并為學生設立相應的學習目標,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掌握學習節奏及學習目的。例如在《竊讀記》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選出小組組長,之后為學生設置學習目標,“理清文章脈絡,分析文章敘事方式”及“分析作者竊讀時的心情,表達自己對讀書的感受”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文章的見解,使小學生可以從多角度理解讀書的樂趣及重要性。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小組組長應選用輪流的方式來安排,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鍛煉組織及管理的能力。
3. 激發小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學習興趣及熱情是保證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愿意探索、主動探索的重要條件,因此在語文合作學習中需要注意激發學生對此種教學方法參與的興趣,以此來保證其學習的效果。例如在《巨人的花園》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立情景,小組學生分別飾演不同的角色,之后在情景模擬中使小學生來領悟文章的含義,明白分享與快樂的含義。上面這篇文章本身就屬于童話范圍內,教師只需要適當的設計就可以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時需要注重開發出語文課文中的內容,促使學生可以融入語文學習中,進而提高其學習能力。
4. 教師應增強對合作學習的理解和認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理解可以說是直接影響了教學活動進行的效果,為此教師必須要根據現今教學改革的內容及學生學習的需要來全面的理解合作學習的特點及內容,豐富與合作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不斷的吸取經驗,并接受新的與其相關的知識,從而使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更加科學、高效的應用。
三、 結語
合作學習的應用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轉變及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此種教學模式在實際中的應用所需條件簡單,教學效果良好,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合作學習內容的選取并引導學生來完成學習任務,以此來保證教學目標可以順利、高效的完成。
參考文獻:
[1]于敏.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模式[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5):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