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
摘要: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更加注重教學的個性化,體現教學的獨特性。為了達到在施教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的發展現情,采用當下較為提倡和實用的分層教學法,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使全班學生都找到學習的自信心,積極投身到物理教學中,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分層教學法;運用
初中物理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很多學生而言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學習難度,自然而然地,不同的學生對這一學科的學習也表現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能力。對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了解學情,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合理分層,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到達個體的最近發展區,從而推動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 充分了解學生特點,進行合理分層準備
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上進行分層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學,而是在教學的不同環節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分類教學,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課堂上會出現哪些教學情況,教師應該怎樣進行分類呢?其一,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準確分類?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水平檢驗和評估,將之前學習的物理知識整合成一張難易程度適中的物理檢測試題,其包含知識點要盡量全面,這樣經過測驗之后,就可以根據測驗結果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然后再根據課堂實際情況,給學生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其二,教師如何進行分層教學的備課工作?由于學生的學習任務不同,教師進行備課時就要考慮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重難點,從學習方法、學習內容以及學習方式等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備課。其三,教師如何在課堂上進行分層教學呢?由于教學資源限制以及教學理念要求的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教師不可能對不同小組的學生進行分班級教學,但是教學卻可以將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的學習小組延伸到不同的深度,這在課后作業中有所體現,例如基礎薄弱的學習小組只需要完成基礎水平的作業題目即可,而學有余力的基礎較為完善的學生則可以在此基礎上多做一些拓展延伸類的拔高題目,來獲得挑戰和成就感。
二、 教學過程分層,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展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讓不同的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和掌握自我能力范圍內的知識。比方說,在講授與電阻相關的章節時,教師可以預先將A、B、C三個層次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后在具體的施教環節中,通過對教材內容的解讀、分析,通過實驗的引導,讓A組的學生了解電阻對電流的影響,并要求其能用不同的電阻單位來表示電阻,同時還引導他們了解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和意義;通過讓學生討論影響電阻的因素有哪些,引導B組的學生掌握電阻的屬性、影響因素等;對于C組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在課后搜集有關電阻在現代科技中運用的資料,加深其對于電阻在現代科技發展中價值與意義的了解,提升其情感、態度。
三、 注重分層教學的細節,避免教學負面作用的產生
分層教學的優勢是幫助學生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優點,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但是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分層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例如,學習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會因為被分到學習落后小組而感到沮喪挫敗,還有有時分層教學的效果不是十分顯著,但是教師卻極容易因為分層教學的大工作量而無法繼續堅持下去,面對這些分層教學中出現的危機,我們應該怎樣去應對和解決呢?首先,一個較為重要的教學任務是,我們要照顧學習暫時落后學生的情緒,從平時授課活動中觀察他們的言行,盡量避免學生負面情緒的產生。教師本身要樹立一種公正的教學態度,分層教學不是將學生按照成績優劣分成不同的等級教學,而是通過分層教學這樣一種教學手段,幫助每一位學生,不使他們因為一次粗心而掉隊。但是,分層教學產生的教學小組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落差,那么就需要我們在分層用語上避免這種落差的產生,我們要盡量避免使用“優良中差”這種等級性的詞語來進行分組,而是多采用“起航組”“揚帆組”“圓夢組”這種無歧視性且激勵性的小組名稱來命名小組,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顏色、水果或者花卉植物的名字來命名小組,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使學生在分組教學中獲得意外的樂趣。其次,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在物理課堂上展開分組教學時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分組教學策略,使分組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佳。在課堂教學當中,我們可以在各個環節當中根據當時的具體教學情況隨時展開分組教學,而不都是按照教學計劃進行,例如當有思路清晰、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提出一個超出范圍的問題時,為了保障其他學生的上課進程,教師可以先針對這個問題在班級內進行簡要回答,讓有興趣的學生課下單獨交流,并對其作出單獨輔導答疑。
四、 作業分層,使學生各盡其能
對于初中物理而言,教學效果的好壞與課后作業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既然是分層教學,那么,對于學生的課后作業而言,分層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教師在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時,要有針對性地設置和安排作業內容的梯度,并對各個層次的學生具體明確要求。這樣下來,教師便可以做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不同的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不同問題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對應,從而促進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相同水平的習題練習,提升其物理能力。
五、 分層評價,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一個完整和有效的教學流程中必然少不了評價這一環節。良好的評價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以反饋,并讓學生獲得持續的長足發展。在分層教學中,對于學生評價,教師也應采用分層的方式,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和對癥下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密切跟蹤學生發展動態,并盡可能地多采用激勵性的語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開發出其潛在的學習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學有所樂和學有所得,從而帶動課堂教學和學生的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在教學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尤其是初中物理這種特殊的較難學習的科目,其表現出更強的應用性和適應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對其引起充分的重視,并且通過理論創新和實踐應用去完善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陳光忠.初中物理分層教學芻議[J].速讀,2015(1).
[2]商友祥.初中物理分層教學探究[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