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兆晶

摘 要:本文基于對安徽理工大學部分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尋找出影響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最終提出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具體建議。研究表明:我校青年教師身體健康狀態較好,但存在著很多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同時,他們對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咨詢了解甚少。通過調查分析,提出提升我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四點建議即理性認識自我,學會自我情緒管理;構建溫馨家庭氛圍,形成關愛支撐;加快心理健康體系構建,營造良好校園環境;加強社會制度保障,切實提升教師地位。
關鍵詞:青年教師;心理健康
基金項目:安徽理工大學2016年度工會教代會工作研究課題,課程名稱為:教師心理狀況及教師心理咨詢運行機制研究
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競爭越來越激烈,青年教師作為高校發展的中流砥柱,壓力也隨之增大,長期壓力積壓導致部分教師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到本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對學生、學校和社會也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1-3]。高校青年教師不僅需要德才兼備,更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確保其更好的面對新的社會形勢和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也是教師個人發展和高校教書辦學水平的基本保障。本次研究隨機抽取部分我校一線青年教師,對其心理健康現狀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找出影響我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進而提出提高我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對策。
1 心理健康現狀調查
(一) 調查對象
本研究隨機選取我校108位一線青年教師填寫調查問卷,被調查性別分布:男性教師68名,女性教師40名;年齡分布:25-35歲64名,36-45歲44名;有無子女分布:有子女68名,無子女40名;職稱分布:副教授48名,講師32名,助教28名。
(二)調查工具
參考孫洪策[4]論文中的高等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問卷,結合我校情況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形成符合我校校情的青年教師心理健康問卷調查。
2 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
(一)調查問卷統計情況
問卷中的所有單選題均采取比例計算方法,多選題則采用統計人次方法。
(二)調查結果與討論
本次問卷主要收集的年齡為45周歲以下,職稱為副教授以下我校青年教師樣本。從問卷分析可以看出,我校青年教師整體身體健康水平較好,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也保持的較為良好。高校青年教師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要承擔一定數量的科研工作,不斷開拓創新成果。青年教師不僅存在工作環境、工作崗位以及考核、評比等壓力,同時,在家庭生活中,他們也承擔相應的責任和壓力,特別是經濟負擔和子女教育問題突顯。多重壓力致使一半以上教師生活中出現疲倦、精力下降、記憶力減退、易失眠和情緒易波動,容易煩惱、激動等情況。在如此壓力下,七成以上仍然選擇喜愛教師這份職業并且非常愿意與人溝通,但是當教師自己出現心理不適,六成人選擇了自我調試,僅部分愿意和同事傾訴,而尋求心理咨詢師幫助的人占比為零。問卷中問題12調查結果反饋同11和13相吻合,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有一點了解,但是面對壓力過程中,96.3%的人沒有去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并且希望學校,社會等各方面力量共同維護高校心理健康。
3 提升青年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建議
高校教師肩負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的雙重壓力,良好的心理狀況是完成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不健康的心理狀況不僅影響著教師本人的發展,更對學生人生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調查結果顯示我校青年教師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了解一般,咨詢知識十分匱乏。為了保證我校青年教師能保持良好的狀態,必須在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層面綜合各種措施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一、理性認識自我,學會自我情緒管理。高校教師面臨教學、科研和晉升等多重壓力,作為教師個體積極應對壓力,對自己要有客觀的評價,學會自我悅納,認同自我角色定位,避免職業倦怠。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身體是良好身心健康的基礎。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質,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學會自我情緒管理。
二、構建溫馨家庭氛圍,形成關愛支撐。家庭是每個人的避風港,高校教師在面臨壓力過程中,家庭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關心。家人要留心觀察教師的情緒,關心他們的工作動態,了解他們的壓力與困擾,讓教師感受到親人的關愛和家庭的關懷,在家庭中釋放壓力,改善情緒,和諧的家庭氛圍為教師積極投身教育事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加快心理健康體系構建,營造良好校園環境。我校青年教師對心理健康知識了解甚少并且咨詢率為零。學校層面應該建立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加強教師心理健康訓練,為緩解教師心理沖突,促進心理健康提供保障。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尤其是青年教師應列為重點訓練對象,促使心理健康培訓常態化,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升他們積極應對心理困擾的基本技能。定期依托QQ,微信等平臺,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及時解決心理問題。
四、加強社會制度保障,切實提升教師地位。青年教師的生活壓力主要來源于經濟負擔,社會需要切實通過改善教師住房、醫療等物質待遇來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減輕高校教師經濟負擔。提高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尊重他們的社會勞動,保障其合法權益,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建立教師心理健康援助機制,增強高校教師的職業認同感與職業自豪感,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趙思莉.基于蚌埠高校的教師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分析[J].蚌埠學院學報.2015,4(2):18-24
2.陳楠,曉松等. 基于SCL- 90 的中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系統評價研究[J].衛生研究,2014,43(6):990-996
3.朱新秤,卓義周.校青年教師職業滿意度調查:分析與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5):56-61
4.孫洪策.校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M].渤海大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