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已成為當前各界關注的焦點。大數據與智庫都是我國的未來重點發展領域,二者聯動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數據科學的進步和數據產業的發展能為智庫建設和研究提供技術支撐;智庫可以成為大數據發展的實體依托,促進大數據研究成果的轉化和落地。
大數據為智庫研究提質增效
拓寬智庫的研究視野和思路。大數據時代到來之前,傳統智庫大多存在研究周期長、視野不夠開闊等問題,許多前沿性、時效性的問題難以觸及。海量數據的獲取和計算機新技術的應用使得通過傳統技術手段難以研究的議題變得可以研究。大數據的發展有利于增加分析的樣本量;面對非結構化的數據資源,研究者可以更加便捷地進行分析,這種“信手拈來”的驗證工作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智庫可以借助大數據手段發現社會發展變化過程中的新變量,挖掘出更多的因果解釋機制,為決策者提供新方案、新視角、新思路。
提高智庫研究成果的時效性和科學性。數據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依托于對過去和當前形勢的把握而對未來進行預測(forecasting)。在傳統的數據分析工作中,數據對時間的敏感度較低,而新技術的發展幫助研究者實現了對海量信息的實時收集,將預測變成了現測(nowcasting),很多預測工作的時限都被縮短到一天之內,上午獲得的數據便可以應用到對下午走勢的預測中,甚至用前一個小時收集的信息對下一個小時的情況進行預測。
增強智庫研究成果展現形式的可讀性。智庫在進行成果發布和成果轉化的過程中,可借助大數據技術,通過圖表、圖形等方式更加直觀地闡釋數據背后的故事。智庫依托大數據技術手段實現成果的可視化,便于決策者迅速抓取有效信息,理解相關智庫的主要觀點,提高決策效率;幫助媒體更有效地進行報道傳播,建立與智庫的良性互動機制;將復雜問題以簡單易懂的方式進行呈現,增強公眾對政策制定過程和智庫研究成果的參與和認可。
我國智庫應用大數據技術的現狀
在我國各類型智庫中,企業智庫在收集、處理和分析大數據方面占有絕對優勢。阿里研究院等企業智庫對于國民網購、出行、快遞服務等領域的大數據分析已經較為成熟和細致,涉及對各類人群各類行為的深度分析,但其積累的數據主要集中在商業領域,不能充分滿足政府決策的需求。高校智庫往往自主建立大數據研究中心或者與所在高校的大數據研究機構進行合作。
利用大數據手段增強智庫研究能力
注重原始數據積累,建設多領域的大數據資源庫。在大數據時代,掌握數據資源是提升競爭力、增強話語權的首要條件。有能力、有條件的一批智庫要率先打造自己的數據資源庫和管理平臺,為研究奠定數據資源基礎。為此,國家應加強重視,提供更多支持;智庫和研究機構要增強對數據資源的準備和積累,在擅長領域建立數據庫,占據主動權;智庫管理部門應統籌協調,加強對數據庫建設的整體部署,使各智庫共享數據資源。
加強頂層設計,引進和培養適應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大數據時代,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需要較強的理論基礎作為依托,否則很難發現海量數據背后蘊藏的價值和意義。大數據時代所需要的是既能夠熟練掌握大數據挖掘技術,又在某一傳統學科有扎實理論基礎的“數據科學家”,而不是僅僅擅長技術開發的“數據工程師”。
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工具,實現多元合作共享。互聯網與多媒體工具的應用是大數據產業順利發展的重要依托。各個智庫在大數據時代應當充分借此傳播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升影響力,發揮專長,通過互聯網收集和整理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互通有無。其間,要盡量減少數據的重復開發和浪費,避免數據孤島現象。相關部門應盡早出臺有關數據產權界定和合法權利保護的法律規章制度,為獲取和使用數據資源、交易或共享數據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