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芝瑞 張元
摘 要:網絡時代社交媒體拓展了大學生之間的視野,讓學生們的學習和業余生活變得更加豐富。但同時應當注意到的是,目前的網絡環境缺乏限制和監管,大量的色情、娛樂、暴力、負能量的內容潛藏在海量的網絡信息當中。文章研究了網絡負能量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關鍵詞:微時代;網絡;大學生;信息;負能量
一、微時代網絡負能量的影響
1.傳播負面輿論,誤導學生言論行為
微時代的網絡是一個相對自由的言論空間,學生們可以在網絡空間當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意見,這對于思想積極進步的大學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大學生同樣處在思想尚未定型的時期,對待一些事物無法很好地明辨是非,過分的熱情和冒進容易被網絡的輿論引導者所利用。例如,有些不法分子借助微信和微博等宣傳渠道,大肆宣傳不實的謠言,而大學生因為不知情,成了這些謠言散播的助推者。例如,福州市的一個大學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微博轉發了一條謠言,內容是在當天凌晨某某酒吧門外因為打架斗毆,導致一死二傷的情況。謠言在散布之后引發了當地警方的關注,同時也導致當地居民的恐慌。最終經過調查證實,這則謠言的制造者是為了提升個人的微博知名度,炮制了一條虛假消息。
2.借助網絡散播反政府思想
近年來經常在微信和微博上看到這樣的帖子,內容是對當前熱門的社會事件以及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事件進行所謂細節的“推敲”和“還原”,最終將矛頭引向了政府。認為這些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官員的腐敗,以及黨政機關在執政過程中的不作為等。例如,在2015年的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件當中,網絡上一度流傳這起大爆炸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腐敗分子與社會企業之間相互勾結,港口建設過程中缺乏一系列的手續等。這些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未經查實的信息在大學生當中傳播,意圖蠱惑學生們共同制造反政府的言論,同時對社會大眾也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3.低俗影視、游戲的傳播,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念
目前很多影視劇以及網絡游戲都將微信和微博作為重要的宣傳陣地。網絡的影視劇作品以及綜藝節目和網絡游戲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獲得更大的娛樂體驗,但同樣可以看到,很多粗制濫造的網絡節目充斥的是色情和暴力的內容。對娛樂的過度崇拜、對游戲的沉迷,讓大學生放棄了學業為重的思想,同時沾染了物質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思想,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中的樹立,給學生們的思想帶來了嚴重的負面作用。
二、微時代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1.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要求
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特殊性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首先是網絡上存在著海量的信息,內容豐富、來源復雜、質量參差不齊,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密切關注網絡上備受大學生關注的熱門信息,對這些信息加以區別和判斷,從中甄別出信息的真偽,選擇出對教育有用的信息。將所掌握的信息的真偽及時與學生們進行信息的通報,讓學生們第一時間了解到信息背后的真相,才能夠避免學生們被錯誤和負面的信息所誤導。網絡平臺能夠讓學生們自由地獲得信息和發表意見,這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及時轉變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以平等的姿態出現在學生們面前,與他們進行信息的溝通和交流。將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融入到實際的工作中,用最為淺顯的道理向學生們進行傳遞和解釋,便于學生們進行理解和認識。最后是網絡語言豐富和多樣,尤其是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素質比較高,他們有可能通過國外的網站和信息渠道搜索信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樣提升自我的語言素質水平,來應對外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語言障礙。
2.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策略
(1)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思想。黨中央的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曾經明確指出,網絡已經成為當下國內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而在高校內部同樣如此。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網絡這一工作平臺,將學生們所推崇的社交媒體同樣作為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臺,借助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來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陣地,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改變傳統的通過學校的口頭說教、校內宣傳等陳舊的思想宣傳方式。利用網絡可以實現更大范圍內的輿論宣傳,更容易對高校的輿論傾向進行引導。另外,高校應當突破區域,樹立全球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在網絡當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站在信息全球化的角度,要認識到目前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將全世界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對于學生們的思想產生影響的不僅僅是國內的思想潮流,更有可能是西方國家的文化入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宣傳中國思想文化和制度的優越性,增進大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認可中國的制度和文化。
(2)創新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當前學生們已經將微信和微博作為自己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工具,上網成為全社會的流行趨勢。大學生有著豐富的信息獲得渠道。與其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人員數量有限、在網絡技術上的限制等問題,他們信息的獲得能力遠遠比不上大學生。因此需要轉變工作方式,有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例如,組織學生們對社會熱門問題進行討論和座談,引導學生們運用自媒體來發表對社會熱點的評論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參與者的身份進入到網絡當中,站在學生的角度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讓思想政治工作也變成學校的流行趨勢,與學生們的生活貼近,則更容易獲得學生們的歡迎和認可。
(3)強化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隊伍建設。積極招聘和引進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加入到隊伍當中來。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的心理研究以及高校的社會研究對于青年學者們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因此他們希望在高校的穩定的環境當中開展學生的思想工作,同時進行學術上的研究。因此高校應當積極利用這一良好的條件,吸收有志于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了解網絡文化傳播動態、有著較好的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研究學者。對于目前的校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斷提升個人的語言能力以及網絡應用能力。只有在具備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才能夠更加輕松自信地開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大量的負能量的信息充斥在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媒體當中,它們無孔不入,通過各種手段影響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思想,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挑戰。但同時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學生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網絡的發展不可避免,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唯有緊跟潮流,轉變思想工作觀念,創新工作方式,壯大網絡工作團隊,借助網絡媒體與負能量進行斗爭,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參考文獻:
[1]江雪華.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6).
[2]張飛燕.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強化幾種意識[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7).
[3]熊抗禮.探討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教育與職業,2007 (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