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青竹
摘 要:在小學階段,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導者,小學班主任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格培養有重要影響。目前,“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中不斷深入,班主任也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班級管理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由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的角色,提高班級管理效率,發展學生的管理能力。
關鍵詞:以人為本;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現狀
1.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性。在這種傳統觀念的主導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總是處于被動地位,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揮。雖然小學生的認知水平處于初級階段,但他們是學習的主體,是班級建設的主體。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學生普遍處于被管理的地位,卻不能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學生對班級事物的熱情也得不到較大的提升。
2.管理模式陳舊單一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小學班主任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沒有得到改進,班主任以成績衡量學生的能力,學校以學生成績衡量班主任的教學質量。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也根據學習成績的好壞區別對待學生,成績優異的學生被賦予一定的班級管理權利,而成績差的學生則不能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去。班級管理權利分配不均,使學生之間容易產生隔閡,師生之間也缺乏良性溝通。
3.缺乏個性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根據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開導,使學生在學習中變得更加盲目,甚至產生厭學心理。長期以來,教師一直把成績作為評估學生的標準,忽視了培養學生其他方面的特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小學班主任管理以人為本策略的應用策略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對班級管理和課堂教育有重要意義,學生在一個舒適溫馨的班集體中學習,能提升提高學習效率,培養開放性思維。因此,班主任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態和心理健康,多開展一些能提升班級凝聚力和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的活動。如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開展班會,讓所有學生分工合作,主動參與,提高其主動創造力、組織管理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使其在開展班會的過程中充分展現自我。同時,教師也需要時刻跟進班會進程,參與到班會組織中,為班會的開展提出一些指導。除此之外,還要在班會上增加一些師生互動環節,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2.建立科學的管理模式
小學時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這個過程必然會經歷一些挫折和失敗,小學教育應著重引導學生勇敢地面對失敗,解決問題,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班級管理也不能單純利用條條框框束縛學生,而要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給予學生自主權利,使班級成為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平臺。班主任要改變落后的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由班級管理者轉變為服務者,以平等的身份參與班級事務的管理,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造更舒適的環境;鼓勵學生發揮創造能力和管理能力,讓學生能遵從自己認可的管理規則,主動為班級貢獻自己的力量。
3.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差異
對所有學生采用單一的教育管理模式會極大地限制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小學班主任需要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差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核心人物,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習慣,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不能單純按照成績對學生進行評估,而要綜合考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從不同的角度給學生提出針對性意見。如鼓勵學習好的學生發展其他才能;對于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激勵他們提升學習成績;對于成績處于中游的學生,也要給予支持和關懷。
總而言之,小學班主任管理要更多地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把這一理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把學生放在班級管理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班級建設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艷紅.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2015(10).
[2]陸玲艷.以人為本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學子(理論版),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