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東博
摘 要:作為高等教育中的基礎課程之一,大學語文課程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審美情操、提升文化修養等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針對當前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闡述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強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并分別從學科建設途徑、目標設定途徑以及傳統文化作品引入途徑,對在大學語文課程中實現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進行細化分析。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大學語文;學科建設
一、當前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現狀
通過對當前我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狀況的分析可知,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以提升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要目標,忽視了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事實上,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成績,但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會對學生國學素養的培養產生不良影響。
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實現途徑
1.學科建設途徑
(1)大學語文教材建設。在高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大學語文教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參照。通過對當前我國各大高校所使用大學語文教材的調查可以發現,不同學校所選教材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如某高校大學語文教材以文學作品為媒介來介紹相關知識,而另一高校所選用的語文教材則以中外文學史為主要內容。由于語文教材本身所包含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相對較少,因此這些教材不利于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開展。為了改善這種現象,高校可以通過交流合作的方式,各自抽取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學者,組成一個專業的教材編制團隊,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目標,重新編制出一套統一的大學語文教材,提升學生的國學知識素養,培養其傳統文化內涵。
(2)語文教師團隊建設。教師作為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之一,其專業素養、教學水平直接影響最終教學質量。為了強化大學語文教材中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高校應該將提升教師傳統文化教學水平為基本目標,開展語文教師的團隊建設工作。為了保障團隊建設成果,高校還可以將激勵制度引入實際的培訓活動中。如在培訓期間,為語文教師提供培訓考核成績優異給予獎勵的制度(如設定為培訓考核排名前十的教師發放當月工資30%的獎金)。在激勵制度的影響下,語文教師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培訓活動。
2.目標設定及傳統文化作品引入途徑
(1)目標設定。調整教學目標也是高校大學語文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為了改善教學質量,大學語文教師應該將強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基本目標,秉承宣傳傳統文化的原則,為學生講解大學語文教材中的各類知識點。
(2)引入傳統文化作品。傳統文化作品無疑是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最佳媒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及學生實際需求,合理引入不同的傳統文化作品,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儲備。如當課程講解至四大名著《紅樓夢》片段時,語文教師可以事先從互聯網中選取“87版”《紅樓夢》電視劇中的對應片段,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借助視頻、文字兩種形式為學生講解傳統禮儀、服飾文化等傳統文化知識,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與內涵。相對于單純刻板的課堂宣講而言,視頻資源的引入可以發揮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教學目標的實現難度將發生相應降低。
此外,在大學語文課堂中引入傳統文化作品時,教師還應注意作品的靈活選用。如當學生因近期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而對清朝這一朝代產生興趣時,大學語文教師可以順勢引入產生于該時期或描述該時期現實生活的傳統文化作品,幫助學生從科舉制度這一方面對清朝時期建立正確的認知。
經過上述分析可知,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為了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內涵,高校可以參照當前大學語文教學現狀,利用不同的途徑,有針對性地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動意識。
參考文獻:
[1]汪淑雙,王丹陽,賈清妍.論傳統文化視角下大學語文課程的困境與出路[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34(8).
[2]楊 慧.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在高校大學語文課程中的實現途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6):124-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