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吉
摘 要:在現今的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教師借助情境教學法創設服務于課堂授課目標的教學情境,以此實現對學生課堂活躍性和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進而有效提升授課效率。文章以初中歷史為例,對情境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境教學;課堂;資料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真實再現歷史情境
技術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新的手段及方法,初中歷史教師中應用教學情境法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精挑細選的各類影視資料,包括客觀的紀錄片、情緒感染力強的音樂。紀錄片相較于其他影視作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更符合再現、還原歷史與政治立場正確的教學主題要求,且可信度更高,學生在觀看紀錄片的過程中可同時調動視覺與聽覺多重感官“參與”當時的歷史情境中。例如有關古代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播放《中華文明五千年》,有關現代史教學時可以選用《百年中國》紀錄片,有關世界史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大國崛起》紀錄片等,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支持,為學生在課堂上對特定的歷史背景和事件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創造機會,主要在視覺上對學生形成一種真實感的沖擊,加深學生對這段歷史的印象和學習。
二、利用模擬歷史人物方法,深入感知歷史情境
課堂學習效率提高的最佳舉措就是學生發揮主動性參與課堂教學中,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而角色扮演在眾多課程教學的應用中都收獲了良好效果反饋。因此在歷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扮演特定的歷史人物對相關的歷史情境進行深入感知。如《北伐戰爭》課節中的主要歷史人物有孫中山、蔣介石、汪精衛、孫傳芳、張作霖等,教師就可以提前對學生的角色進行設定,并告知其下節課在北伐戰爭的背景下按照自己的角色展開討論,學生在扮演的歷史人物確定后需要對課節內容提前預習,同時搜集相關歷史資料,在課堂人物扮演時能夠獨立提出個人的見解,還可以圍繞彼此產生的不同觀點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展開探討。教師通過這種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使學生全程參與到課程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領悟力和歷史學習資料分析能力,同時還能夠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歷史學習體系,以加深對歷史知識的掌握。
三、利用豐富性語言,進入歷史情境
歷史的學習本身就是在神秘的時候與空間旅程的探索,那些掩埋在簡單的歷史文字下的故事最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與好奇心,但一些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單調乏味的語言描述,這在無形中影響了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其實,教師要應用情境教學法提高歷史教學效率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這一先天屬性,用豐富的語言、生動的描述勾勒出神秘又新奇的歷史故事、跌宕起伏的人物故事,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去觸摸遠逝的歷史。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系的好奇心,有助于教師對其歷史思維進行集中引導。
四、利用文化遺址,轉化生動歷史情境
對學生而言,那些遙遠的歷史已經被時光所掩埋,距離他們的生活很遠,在這種心態下學生就不能高效、主動地參與到初中歷史知識學習中。為了加強學生對歷史與生活關聯性的認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歷史文化遺址資源,將抽象的、模糊的歷史情境轉化為生動的、具體的生活情境。生活中常見的、可以充分利用的歷史文化資源包括各種歷史博物館、紀念館、考古現場等。教師通過利用這些文化遺址可實現對學生歷史知識理解的引導,同時強化學生以史為鑒的主觀意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具體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再現、歷史人物模擬、豐富語言觸摸、轉化歷史情境等方式調動學生的課堂主動性,教師在應用情境教學法時應積極探索具體的實現方式,為情境教學法真正服務于初中歷史教學創造條件,切實為學生歷史知識的掌握提供推動力。
參考文獻:
[1]羅 智.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7):45.
[2]王金保.以情設境促教學——探究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亞太教育,201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