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最火的板塊之一莫過于環保板塊。多位券商分析師認為,環保督察趨嚴疊加年底黑臭河治理和“大氣十條”目標考核,環保板塊低估值、低持倉、強催化的特點,有可能成為反轉板塊之一。
千年大計的生態建設
十九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千年大計”的新高度,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并提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兩個階段安排: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要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第二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要求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在具體措施方面,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解決環境問題,提出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加快水污染防治,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環保信用評價、信息強制性披露、嚴懲重罰等制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落實減排承諾。
隨著采暖季的臨近,環保問題再次成為焦點。市場人士認為,今年是“大氣十條”的終考之年,京津冀區域煤改氣、超潔凈排放等市場將持續增長。此前環保部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在全面完成“大氣十條”考核指標的基礎上,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大氣治理考核目標進一步提高。預計將對環境監測大氣治理及生態綠化市場帶來有力推動。

同時,時隔6年第八次全國環保大會預計將于年底召開,政策紅利預期進一步加強。
此外,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劃,到2020年、2030年,我國非化石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將分別達到15%及20%左右。到2020年,我國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元的環保企業。
招商證券表示,建設美麗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無論從估值還是業績來看,目前正是布局環保、園林和水務行業的好時機。
環保投資超17萬億元
統計顯示,在我國環保產業處于起步階段的“六五”至“七五”期間,環保投資總額為646.42億元,占同期GDP比重僅0.63%。“十二五”期間,環保產業投資突破5萬億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62%。據環保部規劃院的測算,“十三五”期間,環保投入將增加到每年2萬億元左右,“十三五”環保總投資有望超過17萬億元。
“十二五”期間,我國環保產業總產值增加4500億元,產值翻了一番,年均增長高達19%,增速遙遙領先于其他工業行業。“十三五”期間,環保市場將進一步放量。發改委、環保部印發的《關于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提出,“十三五”綠色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5%以上,這遠高于GDP的增長目標。
環保裝備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技術基礎,也是治理環境污染的重要武器,從我國目前環保裝備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2016年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產值已達6200億元,近5年的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5%,環保裝備產業發展迅速,但是從環保裝備產品來看,產品低端同質化競爭嚴重,先進技術裝備應用推廣困難等問題依然突出,因此技術創新將成為今后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涉及大氣污染防治裝備、水污染防治裝備、土壤污染修復裝備等八個重點領域;到2020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萬億元,對比2016年的6200億元,復合增速為13%。根據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的統計口徑,2014年全國環保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5111億元,納入統計口徑的1320家環保裝備制造企業實現主營收入2766.78億元,主營業務利潤200億元,可以估算2020年環保裝備市場5000億元,利潤近400億元。
近年來PPP投資模式的興起,在助推環保產業發展上,起到了獨特作用。財政部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末,全國入庫項目共計13554個,累計投資額16.3萬億元。其中,綠色低碳項目7826個,投資額達到6.4萬億元,占比分別為57.7%和39.3%。
第三季度業績底氣足
從目前已發布的第三季度業績預告的環保行業上市公司情況看,園林生態、環境監測、水環境治理等相關公司的業績有望繼續向好,行業增速全年超過20%是大概率事件。
業績方面,截至10月24日,已有100家相關公司披露第三季度業績或第三季度業績預告,第三季度業績實現增長或預喜的公司家數達到74家,占比逾七成。其中,24家公司凈利潤實現或有望實現同比翻番,黑貓股份、中際旭創、浙江富潤、華新水泥、中聯重科、湘潭電化、眾合科技、三維通信和興源環境等公司預計2017年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均在200%以上。
此外,預計凈利潤(上限)超過1億元的公司接近半數,但還有相當部分公司預計凈利在2000萬至7000萬元之間。這也說明,環保類上市公司的業績規模其實仍不夠大。
雖然整體表現向好,但仍存在個別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的現象。如專注PPP領域的公司華控賽格,公司1至9月的凈利潤預計在-1300萬至-300萬元,雖然相較去年同期(-3121萬元)有所好轉,但仍延續虧損。公司對此的解釋是:“存在季節性周期變動,環保規劃咨詢業務客戶群主要是政府和事業單位,上半年的業務量及結算量相對較少。”
天壕環境的情況也是如此。公司預告今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增幅下限為-48%(4500萬元),主因是公司近年在燃氣板塊快速布局,融資規模擴大,財務費用大幅增加。
東方證券表示,隨著環保督察進入整改期以及2018年環保稅實施的臨近,下游需求釋放高于市場預期。環保板塊目前估值水平處于相對歷史低位,尤其自去年環保督察以來板塊漲幅不到3%,屬于典型的滯漲板塊,板塊后市存在估值提升契機。重點關注水環境治理、危廢、煤改氣三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