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黑格爾的邏輯學中,反思是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個概念,同時也是貫穿整篇文章的思維環節,最能體現黑格爾的思想。邏輯學就是反思的學問,從“有”到“無”再到“變”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本文探討了反思在邏輯學中的含義,反思的步驟以及它的作用。
【關鍵詞】邏輯學;反思;絕對精神
一、“反思”的含義與特征
無論是從“有”到“無”,從“有限”到“無限”,還是從“量”到“尺度”,必須要經過反思這一過程。反思的含義非常豐富,可以說,絕對精神外化的過程就是其反思的過程,任何外化的環節都是反思的內涵。
這些環節主要包括:第一,同一。與本質自身單純直接的等同,這種等同使得本質消失在純粹的自身中。這個時候還不是任何規定,是整個反思,沒有任何東西有區別,是絕對精神的自身。第二,區別。自身建立起自身的否定物,差異造成他有,區別逐步建立起來。第三,矛盾。每個物通過否定將其作為中介的同時,也包括了否定物。所以,肯定和否定的共同建立起來矛盾,區別和同一構成統一體。
在古希臘哲學中,辯證法是指當人們在談話或辯論時,通過相互反駁對方的論點及論據,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揭露矛盾以獲得真理。反思即否定。黑格爾的“反思”過程便是辯證法,只不過在黑格爾這里,反思的過程全部倒過來了,不是從具體的事物出發,到抽象的概念,而是從抽象的絕對精神逐漸反思自身的過程。
二、“反思”的三個步驟
反思主要包括三個步驟:建立的反思,外在的反思,進行規定的反思。反思通過這三個步驟,完成絕對精神的自身運動。
(一)建立的反思
所謂的“建立的反思”,建立的反思作為反思的最初規定就是“回歸”。黑格爾認為,“反思首先是從無到無的運動,即是與自身消融的否定。這種與自身的消融總之是與自身單純的等同,是直接性……由于反思是回歸,所以它是運動,而運動就在于是能開始或能回歸那樣的東西。”因此,建立的反思相對于特定性的反思范疇就是一個“否定物”,相對于各種特定的反思范疇,它又是“事先建立”,并將最終回歸到“絕對精神”。
(二)外在的反思
“外在的反思”,又稱“實在的反思”,黑格爾認為,這種外在的反思事先把否定建立為直接物,“但它又因此便直接同樣是其否定的直接物之建立、揚棄,它從這個直接物開始映現,就象從一個異己之物開始映現那樣,而這個直接物也只是在反思開始時才有的”。外在的反思就是為已有的特殊去尋找普遍,是知性的反思,對感性的否定,對具體物進行分析,上升為反思,是“感性確定性”后出現的一個較高的環節。
(三)進行規定的反思
將建立的反思與外在的反思結合起來就是進行規定的反思。后者是前者的展開,或者是說是對前者的認識。因此,不僅外在反思揚棄了建立的反思,它本身也會被揚棄。外在的反思揚棄后就是進行規定的反思。這種否定是與自身等同,又與他物統一的。建立在外在反思統一上的東西就是反思規定。絕對精神成了一個自己規定自己行動的主體。
三、“反思”的作用
(一)反思是概念之間的過渡
邏輯學主要包括有論、本質論、概念論三大部分,每個部分都包括幾個主干概念,在這些主干概念之下還會產生許多概念。比如,在《邏輯學》上卷的有論中,第一部分是質,第二部分是量,第三部分是尺度。在第一部分的質中又包括有、實有、自為之有這三個概念。
概念自身能動的、不斷認識自己、實現自己的活動就是反思。一個概念的反思會產生另一個概念,概念的相互矛盾并不會造成二者的消解,相反成為一個更深層次、更高層次的被規定的否定。正是這些否定之否定產生一系列概念,從而形成了概念體系。這些概念的反思,是既為實體又為主體的概念的反思。整個邏輯學體系就是概念推演過程,同時也是絕對精神的自身運動過程,從有論的有、無、變的規定開始,逐漸展開,發展到本質論,再到概念論。反思做為概念的橋梁,構成了概念體系的各個環節。
(二)反思是揭示本質的方法
從生活中的實踐來看,人們就是通過不斷的實踐更全面的了解事物本身,是一個不斷從片面到全面的過程,事物在發展,人們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不斷打破原有的范疇,建立新的范疇體系。隨著人們的認識由片面趨向全面,人們的認識也更接近本質。當我們提到“本質”時,是否都有默認在事物的千變萬化中,有些事情是不會改變的,而我們認為的這些不變的就是本質。黑格爾認為的本質是先于事物存在而存在的,是按照既定的邏輯程序外化的萬物;馬克思認為的本質是超前的,超前人們的認識,是未來的事情,只有隨著我們實踐的逐步深入,我們的認識逐漸全面,透過這些全面的現象就能看到本質。無論是上述的哪種認識,都說明的是,人們是通過不斷的反思,才能獲得本質。反思是獲得本質的途徑,而人們反思的過程與黑格爾邏輯學的概念推演的過程一致,即絕對精神的外化過程。盡管黑格爾試圖創造一個沒有人的邏輯體系,但是反思的過程本身就帶有人類思維運行方式的特點。
(三)反思是打破主客體相分離的關鍵因素
黑格爾認為,“絕對是普遍的和惟一的理念,它在進行判斷時把自身特殊化為各個特定理念組成的系統,而這些特定理念只有返回到惟一的理念,返回到它們的真理,才成為系統。”在黑格爾之前的西方哲學史中,主體與客體是相分離的。主體是人們自身,可以形成對客體的映像。客體是與主體沒有關系,是原本就存在著的,二者是相互割裂的。黑格爾通過具有反思能力的“絕對”,打破了主體、客體相分離的認識,將二者相統一,為馬克思哲學辯證法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黑格爾.邏輯學(上卷)[M].商務印書館,2014.
[2] 張嚴.論黑格爾哲學中的外化概念[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
[3] 夏妍.黑格爾“反思”思想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
作者簡介:趙萌(1993-),女,河北邢臺,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生,當代中國經濟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