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鎮冰"/>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歷史君
你可能不知道的歷史人物見證中國崛起歷史的海軍將軍
——薩鎮冰
歷史君

1951年,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三次戰役后打進了漢城,這也是中國軍隊自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57年以來,中國軍隊再一次進入這座曾經的藩屬國都城。在這個消息傳遍全中國的時候,有一位已經92歲高齡的老人追憶起曾經的經歷,揮筆寫下了一首包含深意的詩:“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這位老人正是歷經時代變遷,見證了中國崛起的前北洋海軍軍官——薩鎮冰。
薩鎮冰出身福州,是著名的雁門薩氏后裔,父親薩怡臣是道光年間的秀才,以塾師為業,但是家境貧窮,因此薩鎮冰幼年時被乳母安置在族叔名醫薩覺民家,學五經四書。后來因為父親與當時主管福建船政的沈葆楨的關系,考入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先進學堂——福州船政學堂,并且以第一名的身份畢業。畢業后到福建水師的“揚武”號軍艦上實習,并且在之后的軍事生涯中游歷臺灣、新加坡、小呂宋等地。直到1876年,與葉祖珪、劉步蟾、方伯謙、嚴復等作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學生出國,被派往英國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學習駕駛。臨行前他父親題聯“家有健兒馳海上;國御頑夷賴棟梁”。
1880年,薩鎮冰學業期滿回國。先后任職在南洋水師和天津水師學堂。4年后,中法戰爭爆發,曾經為世人矚目的福建水師,在未發一彈的情況下全滅于馬江海域,這場海戰極大地刺激了薩鎮冰,他在教習的崗位上再也呆不下去,多次請求上前線,兩年后如愿以償,調到“威遠”艦任管帶。

馬尾船政學堂全景

船政學堂畢業照

威海日島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日本海軍在鴨綠江口豐島突然襲擊北洋水師艦隊,挑起了甲午戰爭,戰火很快蔓延到黃海、渤海、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讓薩鎮冰感到遺憾的是,他未能指揮軍艦參加黃海海戰。次年威海衛之戰打響,薩鎮冰奉命駐守日島。惡劣的生活環境,加上勞累過度,薩鎮冰病倒了,夫人陳氏聞訊從福州趕來探視,被薩鎮冰下令撤開扶梯,不準夫人登艦。左右將士極力相勸,薩鎮冰斷然答道:“此地非同尋常,此時非同尋常,怎能允其登艦?告她當我已死,令其速回!”當日島衛戰爆發,時值隆冬,大雪紛飛。日軍以18艘艦艇分四批輪番進攻,并從已被日軍占領的威海衛南北炮臺以猛烈的炮火狂轟日島。在十分險惡的情況下,薩鎮冰始終沉著指揮反擊,英勇抵抗了11天,最后接到提督丁汝昌的命令,才撤回劉公島。2月3日,威海陸地悉數被日軍占領,劉公島已是孤島。丁汝昌在屢次拒絕投降后,于2月11日夜飲藥殉國。三天后,北洋海軍威海營務處提調道員牛昶昞與伊東祐亨簽訂《威海降約》。北洋練習艦康濟號被解除武裝,交還中國。薩鎮冰待在這艘曾經由他擔任過管帶的艦艇上,與劉步蟾、丁汝昌等人的尸骨一同返鄉。
這場甲午戰爭最終以清軍的失敗告終,殘存下的所有海軍官兵遭革遣返鄉,薩鎮冰也回到福州。此時他父母已逝,不久妻子也過世了,薩鎮冰囊空如洗,家計維艱,連兩個子女也無法撫養,只好到官紳家庭當塾師掙錢糊口,過了半年。
次年受到兩江總督張之洞的邀請,到湖北新軍任職。兩年后朝廷重建北洋海軍,分別向英國和德國定購了“海天”“海圻”等艦,并開復(開復:恢復原官銜)北洋海軍副將葉祖珪的革職處分,授為北京海軍水師統領。葉祖珪認為薩鎮冰的學識、經驗、為人等均遠勝于己,遂向朝廷推薦由薩鎮冰來任水師統領一職,薩鎮冰堅持不受,于是清廷便授予薩鎮冰擔任幫統兼“海圻”號管帶。

北洋水師官兵合影

威海降約
1900年,庚子國變,清朝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目光短淺、頑固守舊的議和大臣中有人提議將“海天”“海圻”等5艘大型軍艦出售,撤銷一切防務,以表示中國絕無對外備戰之意,以此討好外國人。此提議一經提出,即遭到薩鎮冰的強烈反對,后來在葉祖珪等將領的抗議下才被廢除。兩年后,葉祖珪調任,薩鎮冰開始統領全部北洋海軍艦艇。
為了培養合格的海軍人才,薩鎮冰在煙臺重建了毀于庚子年間的水師學堂,親自為學校制訂了“開辦水師學堂章程”,同時開始對北洋海軍進行整頓,薩鎮冰不尚空談,經常乘坐艦只在海上游弋視察,并親自指導海軍官兵練習航海駕駛技術以及演放魚雷、打炮靶、備戰操練等戰斗技術。
因他出色的表現,清廷將復興海軍的任務交給了他。外派留學生,培養人才,整合南北洋水師,建立指揮系統,統一了官制、旗式、軍服、號令,一時間薩鎮冰成了海軍中最耀眼的旗幟。1908年,他率“海圻”“海容”二艦前往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地撫慰僑胞,成為近代中國政府要員宣撫華僑的始端。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場景
1909年與當時的海軍大臣載洵一同巡視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北、安徽、直隸、山東、江蘇等9個沿海省份的海防,又乘船赴歐洲考察海軍,向西洋各國訂購軍艦,在這樣的忙碌中,薩鎮冰逐漸沉浸在海軍中,卻并沒有發現,悄悄燃起的革命的火種。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帥艦隊支援陸軍鎮壓革命的薩鎮冰,終于猛然發覺海軍已經不再是大清的支柱,對命令陽奉陰違、消極厭戰,在這種情況下薩鎮冰不得不承認在當前各省紛紛獨立,革命火焰熊熊燃燒的大局下清朝的覆亡幾乎成為定局。既不愿為清廷殉葬,也不愿公然易幟加入革命軍的薩鎮冰,給不斷勸降自己的舊友黎元洪回信說:“彼此心照,各盡其職。”黎元洪收到信后又致書薩鎮冰:“吾師抱救國之卓見,熟察現勢,必知專制政體之必亡。”薩鎮冰不想做清廷的罪人,又不愿當那為后人唾罵的歷史罪人,于是選擇了一條中間的道路。薩鎮冰以有病需醫為由離開艦隊,搭乘英商太古公司輪船赴滬,并留下信號“我去矣!以后軍事,爾等艦艇好自為之。”他這種幾乎是默認海軍起義的行為使得清廷徹底失去了海上的力量,加速了清廷的滅亡。之后的薩鎮冰在民國政府中擔任著顯耀的職務,將自己的一切精力投入海軍的建設中,但是紛亂、孱弱的民國,并不存在讓海軍茁壯成長的土壤,在民國成立的第十個年頭他回到了福建老家。
1926,福建發生南港兵災,“是時,廬舍田園,焚毀蹂踐,一無完土。男女死六十余人。其逃入山中者,坑谷皆滿。”“自古靈瓜山至于新岐,橫縱二十里,炊煙斷絕。”此時,薩鎮冰剛辭去省長職務,救災已不是他的職責。他不顧年近古稀,奔赴南港,組織發動民眾救災,重建家園。他以“三山野老”的身份,邀請福州各界人士與商紳開會,詳細介紹南港兵災狀況,發起成立“福州兵災救濟會”,籌集資金六萬余元。親自督辦救濟事宜,購建材、買糧食,置衣被、買藥品,運到南港,及時救濟災民。
隨后,薩鎮冰發起成立“南港兵災善后會”,各界人士與海外華僑踴躍損款。薩鎮冰把募集到的十余萬元善款用于重建東厝街與災民住房。東厝街數十家店鋪經張毅兵痞洗劫焚毀后,一片焦土。薩鎮冰在這片廢墟上建起了幾十間店鋪,用花崗石鋪就了二百多米的街道。他又蓋起了十幾幢雙層直筒型木瓦房,使無家無歸的災民得到安頓,自此之后的薩鎮冰主要從事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建屋、鋪路、修路、筑橋、筑堤、勸耕、施賑這些,原本與軍人無關的活動充滿了薩鎮冰的生活,但是他卻并未從政治的旋渦中脫身,十九路軍閩變、考察南洋等政治事件里依舊存在著他的身影。
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薩鎮冰曾經嘔心瀝血經營的民國海軍損失殆盡。1940年在西安時,曾出發前往延安,半途被朱紹良派員接回重慶,送辰溪水雷所休憩。1945年秋,日本無條件投降,86歲的薩鎮冰從渝飛滬小住,次年回歸故里。
1948年,薩鎮冰90誕辰,福建省會各界人士為他祝壽,成立籌備會,由當時的省政府、省參議會以及地方知名人士參加。當時,他拍有乘馬一照,自題:“行年九十,壯志猶存,乘茲款段,北望中原”作為答謝紀念。
1949年8月國民黨政府崩潰前夕,“代總統”李宗仁于福州佛教醫院拜見薩鎮冰,轉達蔣介石之意,力勸他前往臺灣,但是薩鎮冰以病堅辭,并發文擁護中國共產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薩鎮冰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等職。1952年4月10日于福州病逝,享壽94歲。臨終前不久,薩鎮冰寫道:“國疆昔小而今大,民治雖分終必聯,人類求安原有道,俗情狃舊尚無邊,忘懷富貴心常樂,從事勤勞志益堅,所望群公齊努力,相扶世運順乎天。”
作為見證了北洋艦隊從壯大到覆滅、清朝滅亡民國成立、日本的戰敗投降、新中國的建立各個歷史時期,出身于清朝政治腐敗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逝世于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崛起的初期;年輕時親眼目睹了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耄耋之年看到了日本的投降,解放后拒絕蔣介石的去臺邀請,轉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以年邁之軀為共和國建立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的人物,薩鎮冰既是中國近代史中一位在國共兩黨都享有名望的人物,也是中國海軍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才。同時,他一生扶貧濟困,廣造福祉,被人民大眾稱為“活菩薩”。可謂是“生前享有隆聲,活時享有贊許,死后享有美譽”。

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