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自通
心理學在交通安全中的應用研究
◎鐵自通
伴隨社會經濟發展,交通事故不斷增加,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文章從交通工程學、心理學和統計學的角度出發,研究不同交通事故中的駕駛行為,分析駕駛員的心理活動,參照熵權法的理論研究成果,對各種駕駛行為心理進行分析評價。篩選出最危險的駕駛心理活動,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在交通系統中,“人—車—路—環境”是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超速、酒家、傷亡損失大,已經成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主要特征。針對出現的交通安全問題,如何通過有效方法,實現交通事故的可控制性,最大程度的減少經濟損失,已經刻不容緩。
通過研究心理學在交通安全方面的應用,作者希望能夠為我們有效避免和減少交通事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為我們的交通管理者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交通事故處理是一項專業性要求強、技術性要求高的工作。針對已經出現的交通事故,如果可以借助統計學知識,通過總結和分析,找到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必然會給交通安全問題的解決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
現狀分析。根據相關的資料,目前國內對交通事故處理工作,重點針對以下內容:搶救傷員、挽救經濟損失;確定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天氣情況;對事故車輛進行鑒定;認定事故責任人、當事人,進行身份查實;根據鑒定結果,做出賠償、處理的措施;

調查資料顯示,在處理交通事故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例如:憑經驗辦案現象比較突出;事故處理過多追求快速,只求眼前利益;事故的危害程度分析得不夠深入;對于導致事故的原因分析不夠,特別是駕駛員方面的分析。
小結。交通事故的統計,對于我們研究交通安全問題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是交通管理部門必須進行的一項研究工作。在對交通事故的結果處理方面,一方面應該以解決目前的問題為根本。同時,還應該做好事故分析、統計方面工作、采取一些有效的事后措施、避免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
不良的心理導致不良的駕駛習慣,長期的不良駕駛習慣,是交通事故的直接隱患。大量研究數據表明,由于駕駛員的心理問題而釀成的交通事故占比高達80%。

表1 駕駛員不良駕駛行為的心理活動
根據心理學的理論,人的行為往往伴隨一定的心理活動。因此,可以根據駕駛員在發生交通事故時的不同駕駛行為,分析駕駛員的心理活動。借助熵權法的理論進行駕駛員心理分析,從而可以根據不良駕駛行為的熵權,通過求和,計算出各種不良駕駛心理的熵權值。各種心理活動的分級情況參考如下:
根據熵權法的原理,通過各種不良駕駛行為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在風險性方面,排在前幾位的不良駕駛心理分別為急躁、賭氣、僥幸、效仿心理。在危害性方面,排在前幾位的不良駕駛心理分別為急躁、僥幸心理。在可控性方面,排在前幾位的不良駕駛心理分別為急躁、效仿和僥幸。無論是危害性,風險性和可控性方面,對于交通安全影響較大的不良駕駛心理很接近,主要為:急躁、僥幸和效仿心理。
針對急躁心理的建議一。急躁心理主要表現在:情緒反應簡單,缺乏幽默感;對不滿意的事常會通過吵架、發脾氣等方式解決;心理防御的方式只有一種,就是發泄。根據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在對駕駛員進行交通教育和管理時,可以參考采用以下方法:情境轉移法;理智控制法;評價推遲法;目標升華法。
針對僥幸心里的建議二。僥幸心理人人會有,不同的人對于同一客觀事物的感知過程中,就會產生主觀理解的不同。認為以前的行為不會導致事故,這次也安全。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必然會屢次冒險。防止駕駛員僥幸心理,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強化正確的自我認知教育;時刻提醒自己,做事之前考慮事情;從細節入手,不放過任何有隱患的因素,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針對效仿心理的建議三。在道路環境中,駕駛員的效仿心理同樣普遍。主要原因:缺乏自我的分析和思考;鉆人性化交通執法的漏洞;法不責眾的心理。防止駕駛員效仿心理,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盡量做到依法辦事、嚴格執法;對于效仿行為產生的危害,不僅追究當事人責任,同時應該考慮所有參與者的責任;減少人情辦案的現象。
深圳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江西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