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一環,在很多學校里本教育活動僅僅是作為講座而非固定開設的課程來進行的,這是因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使命是引導學生關注自我、關注未來而非簡單地灌輸知識,故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側重點自然應重在指導學生如何高效地度過在校時光、教育活動內容當深入淺出、且應當定期多次舉行。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側重點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33-0236-01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培養中的重要一環。高職院校作為高等職業技能教育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場所,普遍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關注和投入要格外重視和迫切,筆者曾多次對自己授課的專業的大學新生進行過職業生涯規劃講座活動,對該講座活動的側重點有一點點想法,故今撰文簡述之。
一、高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在指導學生如何高效度過在校時光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己任,對職業技能培養有較高要求,對職業發展規劃高度重視。高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之基本內容包括教育和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對本專業及其所屬的社會實踐行業有所認知、了解如何將自己的特點與專業學習和行業發展進行有效銜接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常以課外講座的形式進行,時間不多,如果僅僅希望通過少數幾次時間有限的講座就達到上述目的自然是不現實的;筆者認為,通過講座形式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提升學生對未來的認識和緊迫感,從而有效引導他們高效地度過在校時光。剛結束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通常對自己、對社會對職業的認識非常有限,年少時的懵懂和中學應試教育讓他們沒有機會去認識自我,高考后填報志愿時盲從和隨大流的情況更是眾所周知,因此對進入大學校園后的青年學生,教師和高職院校有義務讓他們首先正視自己、正視自己的特點再認真了解所在專業及其本職業技能所對應的社會行業,進而在專業的學習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各種適應能力、改造世界觀。
二、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內容應深入淺出
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不能算是白紙一張,但對于自己的特點、所選報專業的認識卻是十分有限的,筆者及同仁所接觸到的大一新生往往表面看來青春靚麗、打扮時髦,談吐間有時尚氣息,對流行文化和網絡熱詞接收很快,但對于自己的內心和所學專業的前景認識非常有限,他們甚至平時也不大愿意往這個方面去想,覺得職業生涯離自己還很遠。因此對高職生所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是勢在必行且應及早進行,但教育的內容當深入淺出。教育的目的和意義首先在于喚起大學生們的自我認知的主觀意識,引導他們認識課堂認識專業,從而有助于專業及文化課程教學的深入開展。上文提及,高職新生們對所在專業幾乎沒有事先的了解,以筆者所在的裝潢專業為例,很多學生填報志愿時都以為這個專業是做裝修的,認為學了裝修的技能將來好找工作就填報了本專業,但入學后才逐漸發現本專業是從事平面設計的,與裝修的關系不大。但已入學的學生們大都在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而了解了本專業的優勢和能力培養要素,因而能安心本專業學習,包括那些原本要學裝修的學生,都能樹立對本專業學習的信心,認識到任何專業的開設和學習都有用、有前途,通過深入淺出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學會權衡,從而有效地掌握自己的大學生涯。
三、高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定期多次進行
筆者還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當定期多次進行,青年學生們在高職院校里要度過三年時光,通常是從十八九歲到二十一二歲,這段時間是人生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是經過了青春期叛逆后又一個重要的人生階段,學生們在這個剛步入成年后的人生階段里最容易感染的情緒就是迷茫和焦慮。從大一到大三,學生們都會時時有迷茫和焦慮,具體之所因會有所變化,但迷茫和焦慮是實實在在的:因為學習不夠優秀、家庭變故、在師生間不受重視、失戀、學習沒有動力、不喜歡所學專業、對未來找工作沒有底氣等等,都有可能引發學生們的情緒反應,而情緒的反應又會或多或少表現在平時的學習中。因此職業生涯規劃還應定期多次舉行,每次側重點有所差異,大一時的教育主要在于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和專業、沉下心學習,后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就應該逐步側重講工作技能、職場經驗、實習實踐經歷分享等,同時注重心理咨詢和引導,等等。
四、結語
按照筆者的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側重點自然是重在指導學生如何高效地度過在校時光、教育活動內容當深入淺出、且應當定期多次舉行,這是因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使命是引導學生關注自我、關注未來而非簡單地灌輸知識。筆者通過對本校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過程中總結了一點經驗并撰此文,有所慮不周之處將在今后的教學教研活動中得以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高職學生培養工作的促進[J].文藝生活,201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