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林
摘 要:當前,教育界和學術界普遍認同的思想品德教學方法包括情景教學法、“座談式”教學法、情感滋潤法、實踐教學法、拓展教學法等,在教學中正確選用這些方法能增加課堂趣味,能提高教學效果。然而,方法的選擇和采用不是盲目的,它必須遵循學生和學習內容兼顧的原則和課堂生活化的原則。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重要性;方法;原則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簡述
1.學術界、教育界普遍認同的方法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進一步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學術界和教育界加大了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理論闡述和經驗總結。董云華在《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一文中總結出了在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情景教學法、“座談式”教學法、情感滋潤法、實踐教學法等,并著重論述了實踐教學法。張玉娥從備課、導入、總結和激發學生興趣四個方面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做了探討,她在論述課堂導入時提出了設疑問法、講故事法、利用實物法和溫故知新法,重點論述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如何通過導入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張衛清則以新課改為背景,從教師、學生、思想品德課的性質和教學方法四個方面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做出了探討。當然,學術界和教育界的學者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探討不囿于此。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眾多學者、教師的研究基礎上,當前應該加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創新。繼往開來,方得大功。為此,初中思想品德老師應該在夯實理論學習的基礎上,轉變教學理念,在總結經驗、改進方法的同時借鑒一些國外的教學方法和理念,比如發起于美國,風行于西方國家的“翻轉課堂”理念,通過結合本土的具體情況,靈活使用。比如把思想品德的課堂延伸進社區,通過實踐來感悟思想品德課本中的理論。譬如,在上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級上)第一單元中的《難報三春暉》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在周末通過臨時工的方式掙取一定的錢,用這些錢為父母買一個禮物,然后自學課本內容,結合實踐寫出心得,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懂得父母工作的不易,金錢的來之不易,從而樹立起不浪費父母血汗錢的意識,用實際的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孝敬。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方法的作用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學方法便是教師的工具,其適當與否,直接影響著課堂趣味和教學效果。
1.適當的方法能增加課堂趣味
當前影響初中生思想品德學業水準提高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根據筆者聽課和教學交流的經驗,思想品德課普遍出現枯燥無味、說教式教學、刻板、脫離生活實際等問題,導致學生對思想品德課沒有興趣,缺乏學習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比較好動、好奇心強,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該利用初中生的這種特性,通過開展“座談會”、辯論會、社會實踐等教學方式,提高他們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
2.適當的方法能提高教學效果
方法適當,事半功倍;方法失當,事倍功半。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準確找到理解思想品德理論知識的切入點,從而正確準確地理解知識。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調動起學生的知識儲備,觸類旁通,靈活應用所學的思想品德理論知識解決實際中遇到的困惑,學以致用。通過縮短理解知識點所用的時間,來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對知識的靈活應用來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從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選用方法的原則
1.學生和教學內容兼顧的原則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實際教學中,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傾向上,基本呈現出三種狀況:第一是根據思想品德課本內容來選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第二是根據學生來選擇教學方法,忽視了教學內容;第三是單純為了展示某種教學方法而使用某種教學方法。無疑第三種傾向是不正確的。而第一種和第二種各有弊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應該遵循教學的規律,它要以學生為主體來組織,圍繞教學內容來進行。因此,作為課堂教學展開方式的教學方式也要遵循兼顧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原則。
2.課堂生活化原則
時代進步的挑戰,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存在的理論和實踐脫節的弊病,要求促進和加強課堂的生活化來加以應對和解決。因此,加強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生活化是勢在必行的。在這種背景下,作為課堂教學開展形式的教學方法,就要服從于生活化的課堂教學,必須遵守生活化原則。
學術教育界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已經初具系統,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來掌握這些方法,進而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完善自己的教學技能。在選擇方法時要遵循學生和教學內容兼顧的原則和課堂生活化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教得其法,學得其樂。
參考文獻:
[1]張衛清.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科技視界,2015(26):251.
[2]張玉娥.淺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1(22):64.
[3]董云華.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