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軍
摘 要:微課是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它的有效應用極大創新了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學,有力推動了初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創建,值得每一位一線地理教師研究學習。分析了在初中地理教學實踐中教師如何在課前、課中和課后更好地應用微課。
關鍵詞:初中地理;微課;應用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地理教學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中遵循現代信息技術與地理教學內容無縫融合的原則,創設對教學有利的環境與情景。微課以短小精悍的課程為單元,以順應時代發展的技術為優勢,非常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它不但能夠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使每一位學生通過微課都能學有所獲。
一、課前微課,有效預習
教師出于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考慮,都會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新課。學生傳統的預習都是隨意性地翻翻課本,讀一讀文本內容,有時甚至看過一遍后就忘記了課文主要講述的內容,更談不上細致深入的預習了。應用微課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以上狀況,提升學生的預習效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地理《大洲和大洋》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一個八分鐘左右的課前預習視頻,內容就是太空第一人加加林遨游地球軌道時的所見所說,他看見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部分都是水,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部分才是我們人類生活的陸地,所以他說我們的地球其實應該被叫做水球。讓學生通過這個微課對地球的海陸分布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知道我們新課所要學習的就是有關地球海陸分布特點的。又如,我們學習人教版初中地理《多民族的家庭》這節課時,教師也可以制作一個十分鐘以內的微課視頻,內容是介紹我國都有哪些少數民族以及民族分布的特點。讓學生就像看電影一樣看一下我國少數民族的特色,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有效學習新課提供保障。通過微課課前預習,改變了學生枯燥閱讀課文內容的狀況,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課中微課,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由于地理知識比較枯燥,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時無法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地理有很多知識都是需要理解記憶的,所以,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微課,就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識記。例如,我們學習《大洲和大洋》這節課,教師除了可以利用世界地圖來幫助學生記憶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稱、位置、輪廓和分布特點外,還可以運用微課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給學生展示一個立體的地球圖形,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位置觀,幫助學生多方位理解記憶。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方面來說,教師可以給學生制作一個有關人類認識地球面貌歷程的視頻,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樹立探究地理、造福人類的信心和決心。再如,學習《多民族的大家庭》這節課,課前學生通過微課已經大概知道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和主要少數民族的特色。教師還可以制作一個主要少數民族民俗的微課視頻,如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傣族的潑水節和孔雀舞,彝族和白族等的火把節。教師還可以制作一個有關少數民族各種樂器的微課,如葫蘆絲、冬不拉、馬頭琴、蘆笙等圖片,讓學生加深對少數民族的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微課把少數民族的分布特點描述在中國地圖上,使學生通過圖例與注記來識記我國主要的少數民族分布區。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課下積極主動地查找有關少數民族的資料,課上與同學一起分享,或者由教師根據學生查找的資料制成微課,組織學生解說和表演,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展示資料的能力。
三、課后微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課后,學生可以利用一些零碎化的時間在相關的移動設備上通過微課進行學習,可以自主地按照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微課進行暫停、退回或者多次重復播放,這種形式既方便,又是學生能接受且喜歡的。對于學習成績較優秀的學生而言,可以通過微課,對地理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究,拓展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而言,可以通過微課,對課堂的地理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學習,查漏補缺,以便更好地理解掌握課堂知識,從而迎頭趕上,提高學習成績與能力。另外,學生課后還可以通過在線微課課程練習與同學進行及時學習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在線微課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和學習吸收情況,對提升地理教學的實效性具有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指導學生有效預習,導入新課,創設情景,對地理知識點進行分段詳細講解,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對地理知識點進行探究學習,利用微課總結知識點和設計課程練習等。通過主題明確、短小精悍、針對性強和使用方便的微課,提升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蔣艷.對地理微課制作的建議[J].學子(理論版),2015(21).
[2]張新.中學地理微課開發及應用需解決的問題[J].現代教學,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