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蕾+王艷梅
摘要:目的觀察管氏舌針結合語言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運動性失語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管氏舌針為主,取心穴、肝穴、脾穴、腎穴、聚泉等,每日針1次,一周休息1天,共治療10周。結果治愈5例,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結果管氏舌針結合語言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運動性失語療效較好。
關鍵詞:運動性失語;舌針;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5.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12-0054-02
腦卒中后失語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大腦區域和大腦組織受損的癥狀之一,據統計,我國急性腦血管疾病中有34.2%出現語言障礙,其中16.6%為運動性失語[1]。臨床表現為言語障礙,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早期的積極治療對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筆者采用管氏舌針結合語言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運動性失語30例,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門診及病房符合腦卒中運動性失語診斷標準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0~70歲,平均61.5歲;病程不大于2個月,均符合以下診斷標準:(1)CT或MRI提示腦?;蚰X出血。(2)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BDAE)中關于運動性失語的診斷標準[2]。(3)年齡在40~70歲(4)病程<2 個月且病情穩定。(5)無意識障礙。(6)有一定的閱讀及書寫能力(7)依從性良好,能配合相關的檢查及治療。排除標準:(1)病程大于2個月患者。(2)先天、幼年疾病致言語障礙(3)肺、肝、腎功能嚴重衰竭。(4)伴意識障礙、癡呆患者。
2治療方法
2.1管氏舌針取穴:心穴(位于舌面尖部,頂尖后5分,單穴)、肝穴(位于舌面后1/3處,邊緣向內5分處,2穴)、脾穴(位于舌面中央處旁左右分開4分處,2穴)、腎穴(位于舌面中央后3分,外開4分處,2穴)、聚泉(位于舌面中央處),見圖1;金津、玉液、中矩(舌上舉舌根底與牙齒齦交界處),舌柱見圖2。
治療方法:針前用3%過氧化氫或1/5000高錳酸鉀液漱口,請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選用0.25 mm×25 mm針灸針,在選定的穴位上針刺后,拇指前后均勻捻10次,進針一般約為1~3 mm,勿太深。每日1次,1周針刺6天,休息1 d。舌底穴位,請患者將舌卷起,舌尖抵住上齒門,腦卒中運動性失語的患者均不能完成這個動作,亦可由醫者以左手用無菌紗塊固定舌體下1/3,使舌向上卷起,暴露穴位,常規消毒后,用5號注射長針頭,點刺津金、玉液、中矩、舌柱,每次選2穴,以出血為度,1周2次。10周后進行療效評價。
2.2語言康復訓練①口腔發音器官訓練:指導患者做舌部運動:前伸、后縮、卷舌,向兩側上下運動;鼓 腮、咀嚼、張嘴、閉嘴等面頰和下頜運動;雙唇閉合吹口。要同病人受教育水平、正常時說話的口音、方言等情況由訓練者結合音節難易、音位前后制定專門的發聲訓練方案。一般先發唇齒音和舌前音,進一步發單音節音,由訓練者做發音示范,并指導和鼓勵患者通過鏡子觀察發音器官的位置和發音時自己的口形,并及時糾正發音錯誤。③言語和動作刺激訓練,發音不正確及時給予糾正④加強或反復訓練:鼓勵患者多說話、多寫字,盡量用言語去表達自己日常生活的需求,一個字一個詞語可以反復的練習,表達由字,到詞,到句。家屬要積極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對患者進行訓練。
3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失語程度評定采用波士頓失語癥嚴重程度分級標準(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分0-5級:0級理解和表達功能障礙;1級可說出或理解很少量的詞匯;2級能理解或表達簡單的短語,
但有明顯的語法錯誤;3級對日常用語的理解和表達無明顯錯誤;4級對復雜的談話理解困難,能較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愿,但言語不流暢;5級極輕微的理解或表達障礙,僅患者自己可感覺到[3]。
3.2療效評定采用北京醫院漢語失語癥檢查法,滿分100分,按語言功能評分提高百分率和語言交流障礙好轉程度劃分。治愈:功能評分提高90%以上,失語癥嚴重程度進步2級以上;顯效:功能評分提高60%~90%,失語癥嚴重程度進步2級;有效:功能評分提高30%~60%,失語癥嚴重程度進步1級;無效:功能評分提高不足30%,失語癥嚴重程度進步不足1級。
3.3治療結果管氏舌針結合語言康復訓練治療30例腦卒中運動性失語患者療效:治愈5例,顯效11例,有效10例,無效4例,有效率86.7%,說明管氏舌針結合語言康復訓練是腦卒中運動性失語語言功能恢復的有效方法。
4討論
中風失語早在《內經》就有記載,《素問.脈解》曰:“內奪而厥為瘖痱,此腎虛也?!币院筢t家不斷發揮,如《千金方.論雜風狀》之“舌強不能言”,《醫學正傳.中風》之“暴瘖”,《證治要訣.中風》之“語澀”,《醫學入門.中風》之“呼言不出”,《雜病證治準繩.中風》之“失音不語”等,《諸病源候論》記載更詳:“風癔候:風邪之氣,若先中于陰,病發五臟者,其狀奄忽不知人,喉里噫噫然有聲,舌強不能言。”故對于腦卒中運動性失語的病機研究,筆者可以從五臟入手。心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氣通于舌。如心神失養,可出現言語障礙。張景岳在《景岳全書》總結為“是知聲音之病,雖由五臟,而實唯心之神、脈之氣、腎之精為之主耳。”《靈樞·經脈》一文寫到“足厥陰氣絕,則筋縮而引卵與舌。”舌與全身臟腑經脈都有著直接和間接的聯系,足少陰之脈夾舌本,足厥陰之脈絡舌本,足太陰之脈連舌本、散舌下,手少陰之別系舌本。故舌針取穴心穴、肝穴、脾穴、腎穴。臨床實踐證明刺絡放血具有醒腦開竅、疏通經絡、瀉熱消腫等作用,舌底穴位痰瘀得除,經絡通暢,舌竅得開,故能言語。西醫認為,對腦卒中運動性失語進行舌部強刺激治療,可改善因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及舌下神經發生核性或核下性損害而引起的吞咽困難,加速吞咽反射弧的修復,重建舌系帶兩側的舌下神經、舌咽神經、周圍喉上神經和迷走神經的功能,并可調節大腦皮質的功能[3]。同時舌針治療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流動力學;同時改善微循環,從而增加腦供血,增強腦代謝,有助于腦組織的修復[4]。
參考文獻:
[1]于增志.腦卒中后語言障礙[J].中國臨床康復,2003,7(5):715.
[2]Mazoyer B,Zago L,Mellet E,et al.Cortical networks for working memory and executive function sustain the conscious resting state inman[J].Brain Res Bull,2001,54(3):287-298.
[3]李勝利.言語治療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80.
[4]李群,王祖紅,等.舌針為主治療中風臨床觀察[J].中國針灸.2005,25(11):820-822.
(收稿日期: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