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芬
【內容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與發展,我國對于初中數學重視程度大大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僅是要學生學會知識,更要讓學生學會培養創新能力,如今,創新教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但在全面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初中數學 全面發展 創新能力 數學教學
對于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創新能力還不是很高,在學習初中數學時,他們僅僅能學會老師教的解題方法,對于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意識還不夠強,但在學習數學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何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生和老師。以下就針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全面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進行討論。
一、 初中數學教學中在全面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現狀
1.教學模式難以改變
因為教師再接受了多年的應試教育之后,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已經深入人心,老師的教學方式很難有所突破,并沒有對創新能力的正確認識,基本上是教師在講臺上聲情并茂的講解,而學生則只能選擇被動接受,而且每一節課基本流程都是講解內容和定義,講解解題思路,學生在課上根本就不用自己思考,因為老師給出題目之后就會給出相應的解答過程。殊不知,這種教育模式對于學生全面發展創新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對于教學方式的改變已經變成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
2.學生參與性較差
學生參與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在初中數學課上,由于每節課的時間都比較短,教師都把時間留給課程的講解,根本沒有時間讓學生去參與師生互動或者對問題進行思考,學生不能思考也就沒辦法創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比較淺,即使能夠理解但運用起來還是比較困難,在這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整堂課的主體,而學生僅僅是被動的觀眾,在參與性如此差的課堂中,又怎么能夠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呢?
3.評價體制不合理
在目前看來在許多學校中,對于初中學生的評價體制仍是通過對學生的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在每個學生的心里,都會對自己的成績非常重視,而對于自身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有很好的投入,教師也無法意識到創新對于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他們不斷提醒學生只有成績提上去才是王道,不關心學生創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這種教師和學生對學習數學的創新能力都不重視的現象,成為了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很大阻礙。
4.學生創新思想被忽視
許多初中學生在學習數學之初是非常具有創新意識的,許多教授數學的老師覺得教學就應該嚴謹,學生必須聽他的,跟隨他的解題思路,造成師生關系不平等,以至于學生不敢在老師面前和課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即使頭腦中有創新思想,也沒有由于害怕老師的責備而不敢表達,有些老師也比較反感學生提出跟自己不同的想法,造成學生不敢說,老師不想聽的窘境,學生的創新思想漸漸被抹殺,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養成僅僅是一種奢望。
二、 全面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
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不需要思考創新就能夠學到相應的知識,許多學生已經習慣了這種沒有創新的數學教學課堂,對于老師的講解他們來之不拒,無論對錯,但這種課堂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沒有一點幫助的,教師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他們進行思考從而產生創新思想,再遇到一個數學問題時,首先要詢問學生的解決方案,或許學生會給出不同的方案,學生經過不斷的思考,一定會有創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時,其中有一道題是關于計算(-1.8)+(0.2)+(-1.7)+(0.1)+(+1.8)+(+1.4)時。老師可以先問問學生該怎樣計算,讓學生努力去思考讓他們自己探尋解決方案,有的學生一定會說一個一個地加,一定也有學生去尋求更加簡便的算法通過將正反兩個數進行相加,從而得零來縮短計算量,學生從中也能積極的投入到創新思想的產生當中,從而培養出自己的創新能力。
2.讓學生通過參與過程,讓學生提高興趣
學生通過參與會讓自己的思維迅速活躍起來,會使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的創新能力大大提高。許多初中數學教師認為讓學生參與過程沒有太大的必要性,還很容易浪費時間,其實不然,學生在參與解題的過程中,一定會竭盡全力去思考,對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好處的。當教師在講解一道初中數學題目時,讓學生自己去準備一些小道具,便于學生進行記憶,學生通過擺弄這些小道具就很容易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學生也會通過這種教學更加積極地調動自己的創新思維,從而培養出較好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其中有一單元是講解有關于圓和圓的位置關系的內容,在上課之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出兩個大小一樣的圓紙片,老師課上講的內容比較抽象,這樣老師就能根據學生制作的一些小道具,來讓學生自己想象老師所講的兩個圓是什么位置關系,他們通過積極的思考和動手制作,從而讓自己更積極的尋求創新,久而久之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
3.采用獨特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重視創新
初中數學以往的評價方式,是指通過學習評價學生,學生也就只是注重學習成績的好壞,這就導致了學生缺乏創新思維,他們只求掌握一種解題方法,對于其他方法他們選擇忽視根本不去思考,不去創新,教師此時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評價方式進行改革,如采用雙評價的方法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客觀評價,抽出一節數學課來進行知識競賽面對學生進行評估,從而將競賽的成績和考試成績按一定的比例進行加和,得出學生的綜合成績,這樣學生就能在你思考中完成創新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與平方根》之后,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開展數學知識競賽或者小型的數學翻轉課堂,在課堂中老師可以提出一些比較新穎的題目,讓學生搶答,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尋求最優解決方案,最終讓老師來給出評估分數,然后將評估分數和期末考試評估分數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加和得出學生的最終成績,讓學生去有意識的去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比較好的創新能力。
4.教師和學生多溝通,了解學生的創新思路
學生創新思想的表達是需要有人進行傾聽的,如果教師高高在上不能接受學生的創新思考方式,學生就沒有機會表達跟教師不同的解題方法,此時教師應該與學生多進行平等的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在課上允許他們有不同想法的產生,這樣學生就能夠通過跟教師交流來確認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得到了許可之后,學生以后也會積極思考,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完成一節課的教學之后,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想問他們上課的題目是否有更適合的解決方法,鼓勵他們進行創新思想的培養,對那些提出最佳解決方案的學生提出表揚,或者給予他們一些物質獎勵,這樣他們就能夠以具有創新能力為榮,從而形成比較好的創新能力。
總結
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養成的,需要通過教師的不斷培養才能真正形成學生獨特的創新能力,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有意識的去加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且讓學生了解創新能力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只有老師和學生都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才是有可能的。
【參考文獻】
[1] 陳煥,白瑛.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淺探[J].赤峰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5.
[2] 黃成.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1.
[3] 何麗勞.提高初中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J].新課標.2011.
[4] 廖波.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