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瀟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音樂美術教育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音樂欣賞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還能夠提高學生對于情感的感知和認可能力。本文主要從高職院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對高職院校音樂賞析教學進行了分析探討。
從古至今,音樂在教育中的地位都不可忽視,它不僅是人類精神文明建設的工具,更是人類歷史的精神傳承紐帶,是文化藝術的標桿和結晶。高職院校開設音樂賞析課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水平,更是開展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有利于高職院校教育的順利進行。
一、高職院校開設音樂欣賞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藝術教育成為高校教學不可或缺的內容,尤其是音樂欣賞教學,更是成為高校藝術教育的頭號關注對象。音樂欣賞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情感的感知表達能力,使其遠離低俗文化的侵蝕,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啟迪學生的心靈。
高職院校音樂賞析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對經典作品、世界名曲等進行賞析,進而起到一定的道德教育作用。音樂中表達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勤勞勇敢的美好品德,在潛移默化中會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帶來影響和改變。在賞析的過程中,樂曲中所包含的意境和真情能夠引導學生對情感進行深刻的體會和感知,并且能夠培養學生抒發和表達自身情感的能力,使心中的不良情緒通過正確的方式發泄出來,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同時,優秀的音樂作用還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學生通過賞析能夠拓展視野,開闊心胸,培養欣賞能力,提高文化水平。
二、高職院校音樂欣賞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模式單一化
音樂賞析課程是在素質教育改革全面深化以后才被重視起來的一門課程。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得章法,將文化課的教學方法照搬套用到音樂賞析課程中,照本宣科為學生介紹音樂作品的年代、背景、作者等相關信息,再將音樂作品中表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來。這樣一來整個音樂賞析課程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只有被動接受,積極性和想象力都沒有被調動起來,對于音樂賞析更是找不到要領。
音樂賞析課程的重點就在于“悟”,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創作的時代背景,將音樂所表達的情感領悟出來。而現實情況是教師依照課本內容,將自身或者課本所理解的音樂中的情感和中心思想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失去了悟的過程,只是死記硬背地將課本上的理論套用在某一個音樂作品上。這樣的做法不僅失去了音樂賞析課程的意義,更使音樂失去了其應有的美感和情感。欣賞變成了任務,這樣的音樂賞析課不僅不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還會適得其反,讓學生對音樂產生厭惡。
(二)選擇不合適的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關鍵,在高職院校的音樂賞析課程中,教材選擇的不適合往往會使音樂賞析課程失去原有的意義。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處于十八九歲的年紀,大部分沒有非常專業的音樂底子,現在高職院校通用的《大學音樂》《中外名曲欣賞》等教材雖然選用的都是經典的、著名的作品,但是內容生澀難懂,很多學生無法理解作品所要表達的意思,這對于音樂賞析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
(三)教學設備與師資力量不能滿足實際教學
在傳統的高職教育中,藝術教育并沒有受到重視,因此高職院校音樂賞析相關的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儲備十分有限。很多院校的音樂欣賞課程只能在環境相對嘈雜的多媒體大教室進行,這對于音樂欣賞課程的效果影響十分大。再加上對音樂欣賞的授課教師要求不高,使得很多沒有較好的文學素養或者專業知識的教師參與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他們無法引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表達的感情和展現的美,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情感感悟能力都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三、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
(一)正確引導學生從“聽”到“欣賞”
音樂是一門需要用耳朵去聽的藝術,抑揚頓挫的音符包含著表演者的喜怒哀樂,聆聽者需要在傾聽的過程中與作者產生共鳴,感受音符中的情感和美,因此“聽”的能力很關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首先幫助學生養成好的聆聽習慣,浮躁的情緒對于音樂欣賞是沒有幫助的,學會沉下心來反復聆聽,細細品味作品中表達的情感和內在精神。同時,教師應該通過引導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流派、不同國家的各類作品進行聆聽分析來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判斷標準,培養學生“欣賞”作品的能力。
(二)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
音樂欣賞課本來就是一門素質教育課程,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照本宣科和填鴨式的教學都不能滿足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要求。在音樂欣賞課程中,學生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發揮想象力和感知力,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和分析。
當前,部分教師花費課堂大部分時間來講解音樂作品的背景資料,按照傳統模式進行單一教學,只留了很少的時間給學生進行音樂欣賞。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并沒有充分的時間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分析,只能如過眼云煙,聽過就算,然后將教師講解的資料背景和情感表達套用到作品中,這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培養沒有任何好處。
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學工具幫助學生打開思維,感知音樂。比如,通過現場演繹的方式讓學生切身感受不同的樂器演繹同一首音樂作品帶來的不同感受;通過多媒體將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故事用畫面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作者的創作情感;通過表演音樂劇的方式讓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二次創作,讓學生切身體會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和沖擊力等。
當然,教師本身的文學素養和教學水平對于學生的影響也非常大。任課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不能偏聽偏信,要打開視野,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在進行音樂賞析講授時,教師可以將音樂的地域特點和當地地域文化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探究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達到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目的,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和綜合審美能力。
(三)適時地變換教學模式
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不僅不適合于音樂賞析課程的教學,更會讓學生失去對音樂的興趣。要想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對音樂賞析的興趣,教師就必須重視變換教學模式。具體來說,要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和感悟能力因材施教,不斷調整授課方式,不僅要鼓勵感悟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認識勇敢表達出來,也要關注感悟能力比較弱的學生,通過收集素材、交流溝通等方式幫助學生找回音樂欣賞的興趣。同時,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將水平相當的學生放在一起,給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空間,給領悟能力較弱的學生信心支持。另外,可以通過場景再現、情景演繹、賞析競賽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賞析教學。
四、結語
高職院校音樂賞析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改革,更是為了讓學生學習到更多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開拓他們的視野,幫助他們疏解心中的不良情緒。正確有效的音樂賞析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還能夠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于學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九江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