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華
【摘要】:林木的生長需要經歷一個比較長的周期,在人工林的初期,要加強對幼林的撫育管理,才能為林木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促使其在后期茁壯成長。對人工幼林的管理要從多方面著手,既要對幼林進行保護,又要做好土壤、施肥、除草、殺蟲等工作。本文對幼林撫育管理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人工幼林;撫育管理;技術
在人工林的造林初期,由于苗木比較小,根系還沒有深入土壤,抵抗能力比較差,容易遭受病蟲害,導致其生長受到不良影響。所以,要在幼林期加強對其管理,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使其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生長環境,將林木資源的價值發揮出來。
1 水土肥管理
1.1 松土除草
在比較干旱的地區進行松土處理,主要是為了保墑,而在比較濕潤的區域則要將雜草清除干凈,并做好培土和修埂工作。適當的松土,還能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性,將保毛細管切斷,降低水分的蒸發量,以增強土壤的肥力。而除草則能避免雜草與樹木爭奪養分、水分和光照,促進幼林的生長。松土除草一般要進行3-5年,當林木生長到一定的高度時,其生長已經比較穩定,或者已經進入郁閉期,就不需要再松土除草。所以,至少要進行3年的松土除草管理。造林的區域如果比較干旱,植被比較密集,則撫育的年限要適當的延長。草層的高度一般為50cm,當幼樹的高度超出50cm時,就可以停止松土除草。在造林的前2年,每年要松土除草2-3次,以后每年松土除草1-2次,具體的次數可根據雜草的數量進行適當的增減。第1次松土除草一般在5-6月,第2次在8-9月進行,松土除草要全面,可將人工方式、機械方式結合起來,并采用除草劑除草。隨著樹齡的增加,除草的深度也要逐漸的增加,通常要將除草深度控制在愛5-20cm的范圍內。
1.2 灌溉和施肥
在干旱地區或者雨水比較少的地區,要對人工幼林進行灌溉,讓幼苗能夠吸收到足夠的水分,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根據相關調查,適當的灌溉能夠將林木的生長量提高2-3倍,造林第1年要對小苗澆水1-2次,大苗要澆水2-3次。遇到干旱的年份時,要適當的增加灌溉的次數。在人工林的幼林時期,要適當的對其進行施肥,為幼林的成長提供足夠的養分,擴大葉面積,從而增加生物量積累,并縮短林木的成材年限。由于林木一般都是經過多年的生長,才能成為可利用資源,所以主要施加常效肥,并與除草劑結合起來施用。由此可見,根據人工幼林的生長情況,控制好灌溉次數、施肥次數等,并加強幼林生長過程的管理,才能避免幼林出現生長停滯的問題,最終促進其健康生長。
2 幼林管理
2.1 間苗和平茬
采用播種造林的人工林,由于播種不夠均勻,所以要間苗,使苗木能夠均勻分布。通過間苗的方式,能夠確保苗木的營養空間比較均衡,促使苗木更好的生長。一般情況下,平茬是指將已成活苗木,或者幼樹中的大部分主干截掉,只保留地表以上的部分,使其能夠長出新的樹干或者新莖。通過平茬能夠培育出更加優良的樹干。柳樹、泡桐、楊樹等具有比較強的萌芽能力,需要對其進行平茬處理。并且,通過平茬,能夠對主干不具有培養前途的喬木樹種進行改造,還能對一些已經出現衰老的灌木樹種進行更新,從而使樹冠得到擴大,使枝葉有所增加,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根據幼林生長的情況來看,第1次平茬一般是在造林3年后進行,以后每間隔3-5年再平茬1次,并在幼樹的休眠期進行,在地表以上5-10cm處將樹干截斷。有些灌木在確定平茬時間時,可根據其提供飼料或編制原料的時間來確定。比如,沙柳可作為編制材料,平茬時間一般選擇春季,樹液開始流動后進行,因為這個時候剝去沙柳的樹皮比較容易。如果樹木是做飼料用,則一般在夏末秋初的時候平茬,這個時候的枝條還沒有全部本質化,所以枝條具有比較好的適口性。
2.2 整形修剪
為增加樹勢,提高林木的生長高度和樹干的的圓滿度,就需要對幼樹進行整形修剪,將某些枝條截短或者使枝條更加疏松。修剪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單軸分枝樹種,一種是合軸分枝樹種。比如,楊樹和松樹適合第一種修剪方法,通過削枝保干,將具有競爭性的枝條修剪掉,以免出現雙頭干,再對主干底層的側枝分層次進行修剪,使枝下的高度能夠滿足樹木的生長需求。榆樹和柳樹等適合第二種修剪方法,每年將主枝截短一節,以促進側枝的生長,使其能夠代替主枝成長為通直的主干。在修剪過程中,要控制好修剪強度,用材林的修建強度可適當的增加,防護林只需做輕微的修剪即可,速生樹的修剪強度是最大的。通常情況下,用材林的樹冠和樹木高度的比例控制在1/2-2/3比較合適,防護林的比例則要控制在2/3-4/5。針葉林、闊葉林要在進入郁閉期以后,當樹木快速生長時才修剪,通常是在造林后的第3-4年。
3. 病蟲害防治
隨著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以及各類以增加水源涵養能力為目的的綠化工程的實施,使人工林的幼林面積不斷的擴大,人工林與天然林之間的比例越來越大,森林中所出現的病蟲害種類變得復雜多樣,兔害、鼠害也在不斷的增加。在每年的秋季到第二年的春季,是病蟲害和鼠兔害大肆爆發的時期,所以要在這個階段加強對其治理,以免對森林造成嚴重的破壞,影響人工幼林的正常生長。鼠兔主要是對新造的人工林進行啃食,使幼苗和幼樹的主根和側根失去輸送養分的功能。此外,一些蟲害會啃食樹皮,使樹木失去保護屏障,降低人工幼林的成活率。在對這些病蟲害進行防治時,要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人工捕殺,在森林中投放鼠、兔的天敵狐貍,并投放相關的化學藥物等,達到防治的目的。對于病蟲害發生區域,要在每年的秋季到第二年的春季樹木發芽前,用10%-20%的石硫合劑對幼樹消毒,要提升防治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對人工幼林進行撫育管理時,要在適當的時期進行松土除草,根據造林區域的天氣情況適當的對幼林灌溉施肥,以確保幼林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分。同時,要對幼林進行平茬,整形修剪,使樹木能夠更好的生長。做好病蟲害、鼠害和兔害的防治工作,從而更有利于人工幼林的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 姜偉.關于對人工幼林的撫育管理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2):262.
[2] 曹德順.人工幼林的撫育管理[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3,(3):134.
[3] 梅雪峰,王俊,孫鳳蕓等.剖析林地人工幼林撫育管理技術的關鍵性[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3):533-534.
[4] 任軍峰.新造幼林如何進行撫育管理[J].農家致富顧問,201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