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雪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建設進程的逐漸深入,生態社會的理念也逐漸地加以實施和普及。作為生態社會建設中重點工程的生態林業建設,無疑在生態社會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鄉土樹種則是推動我國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因素。由于鄉土樹種在地區生態林業種植中的巨大優勢,近年來迅速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由于認識不足還存在著一定的失誤。針對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的應用加以分析,希望可以推動生態林業建設中鄉土樹種應用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生態林業建設;鄉土樹種;應用探究
1、鄉土樹種應用原則
1.1宜地宜樹原則
是指在選擇鄉土植物時應符合生態林業建設的基本條件,將樹木生長要求與林業建設目標相匹配,選擇最搭配的地區與樹種進行開發利用。對鄉土樹種的合理發展利用,有利于協調樹木與土壤條件之間的作用關系,促進林業生態平衡嚴格按照自然生長規律長遠健康發展。實際應用中林業樹種選擇時要格外慎重,尤其是對新品種的引進,若樹種與當地地質及自然環境條件不相適應可能會嚴重影響生態圈穩定狀態,生態發展受到雙向制約,甚至順延物質循環連快速擴展影響到其他生物的正常生長,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對本地環境形成長期性影響。
1.2經濟效益原則
在保證達到生態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鄉土植物資源最大程度發掘其附增的經濟效益。在樹種選擇上首先要按照林業建設目標和要求考慮,符合科學性、合理化條件,其次是對其經濟價值的考量,適合該地區經濟建設需求,將生態與經濟聯合,統籌規劃,以林業促進生態建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發揮最大社會效益。通過鄉土樹種的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當地人民收入水平。利用本地區鄉土植物種類豐富,作用差異性較強等特點,從樹種的培育、種植直至最終產品化利用涉及到多個產業領域,以此鞏固地方經濟發展,發揮最大化經濟效益。
2、鄉土樹種在生態林業建設中遇到的問題
2.1種植技術水平低
在我國,雖然林業建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家也出臺了很多林業建設的相關政策,但是在我國的鄉土樹種建設中還存在種植技術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就是機械化程度低。大規模地噴灑農藥、綜合防治病蟲害等問題,都不能使用相應的設備(例如飛機等)進行,這給大規模生產帶來了很大的問題,使其林業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精力,進而不能進行規?;a。另外,就是科技水平低。這就使其不能很好的利用3S技術進行病蟲監測、生長情況監測等工作,進而不能實現大規模生產。
2.2缺乏相應的生態補償體系
缺乏相應的生態補償體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就是對工作人員的補償體系不完善。每一個工作要想取得更大的成果,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激勵政策,進而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保證其工作能夠更加出色的完成。但是在鄉土樹種林業建設中,缺乏相應的激勵政策,使得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較低。另外就是補償體系建設不科學、不規范,鄉土樹種的補償體系建設很多沒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而產生了生搬硬套的現象,導致補償體系發揮不出其應有的作用,影響了林業建設的發展[1]。最后就是補償政策落實不到位。對于一些有補償政策的地方,由于缺乏相應的監督,使補償政策不能被落實。
2.3鄉土樹種調查工作水平低
對于鄉土樹種的建設來說,要想保證其順利建設就必須做好調查工作,就要了解當地的氣候、環境,做好建設準備工作。但是在現階段的鄉土樹種建設中,由于各地區都有自己的方言,且當地居民知識水平較低,普通話溝通存在問題,這就使得相應的工作溝通不及時、不到位,進而對鄉土樹種的了解不是很深入,不能獲取更多關于鄉土樹種的信息。這就使得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能被及時解決,延緩了生態林業建設的步伐。另外,調查工作水平低還體現在調查工作得不到重視,實施力度小。一些部門為了減少工作量,對各地區的樹種不認真研究,盲目的種植一些樹木,使得調查工作不能及時的開展,影響了鄉土樹種的建設進度。
3、提高我國鄉土樹種在生態林業建設中應用水平的方法
3.1建立健全生態補償體系
生態補償體系作為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經濟利益有效地將林業保護工作和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連接起來,對于生態林業建設工作的進步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生態補償體系,將其規范化、制度化,通過制度的保障提高生態補償體系的建設效果。并且可以適當地學習先進的生態補償體系建設經驗,結合當地林業工作實際,完善生態補償體系,提高生態補償工作水平。
3.2有效提高鄉土樹種調查工作水平
從現階段來看,鄉土樹種調查工作水平的提高是極其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提高鄉土樹種的應用水平提供基礎。首先,有關部門要加強對于調查工作的重視程度,加大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投入力度,加強調查工作的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其次,要加強與當地居民之間的交流,通過當地居民對鄉土樹種的種類和作用加以深入了解,并且進行實地論證,進一步保證調查工作質量。最后要加強對于當地文獻的參考,當地文獻中一般都會對鄉土樹種進行記載,調查隊伍可以通過詳細的閱讀和對比,進一步提高調查工作水平。
3.3提高鄉土樹種保護的監督工作水平
鄉土樹種的保護工作是生態林業建設中的重中之重,經濟利益的推動必然會造成大量的砍伐,一旦砍伐速度超過建設速度,生態林業建設無疑就成為了鏡中花。首先,林業部門要加強對于當地林業資源的調查工作,加大調查力度和調查范圍,編輯詳細的林業資源分布圖,給監督部門提供詳細的參考資料。其次,監督部門要加強監督體系的健全,實現權責清晰、結構合理,明確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范圍,制定相應的工作目標和工作流程,進一步規范監督工作的正常進行。最后,要加強與當地居民的溝通,設立專線舉報電話和獎勵機制,對于舉報砍伐林業資源的居民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推動鄉土樹種保護監督工作水平的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林業生態建設中,不能夠單純的引進外來物種,我們應充分認識鄉土樹種在林業生態建設中所具有強大優勢,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大力推行鄉土樹種造林,不僅可以為當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增加創收,同時對生態系統的構建和穩定也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各個地區需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綜合考慮一系列的因素,采取科學的措施,如調查本地樹種資源以及強化科學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方針政策等,以便更好的開發和利用鄉土樹種,推動林業生態建設獲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方美珍.新農村建設中鄉土景觀的保護及其規劃設計研究:以江西吉安地區為例[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