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均成
【摘要】:銅鼓縣地處湘贛邊界,位于江西西北部,縣內以低山矮丘為主,屬典型的南方山區,全縣林地面積208.7萬畝,森林覆蓋率87.42%,生態公益林62萬畝,人工林業46萬畝,縣內經濟以林業為主,由于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啟動,國家生態功能區、生態縣的實施,全域旅游的開展,現在采取的新造林技術在我縣林業中所產生的作用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造林后生態效益的如何突出展現,造林過程中水土保持的落實,造林后對林分的管理如何對生物多樣性的控制等方面存在較大欠缺,特別是現行的造林有關技術標準對以生態功能為主的公益林,天然林如何進行更新性造林及生態以濟效益低下的弱質林分怎樣促進生長的改造型造林沒有可以操作的模式,造成很多政策的制定只能停留在全面封山這一項單一的措施上面,可做的是簡單的順應自然,如何科學的改造自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下面根據本人多年從事林業工作經驗,從上述問題的解決來與廣大讀者進行探索,下面談談新造林技術如何革新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造林; 新技術; 銅陵
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及有關全會,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按照十九大報告對生態文明有關論述統領林業建設工作,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2、 總體思路
以自然修復為主,輔助人工措施,盡快最大的發揮森林多種效益,將為獲取木材為目的的造林方向轉變為營造高質量的森林的方向上來,建立新的造林技術標準,在不同林種內采取更細化的造林方法,主要分兩類,一是生態功能相對不重要地的商品人工林更新造林,二是生態功能較重要地的公益性森林更新性質修復造林。兩類造林都以自然生長為模型,采取人工干預,縮短生長周期為手段。由于涉及林業政策的延續性,林農及大戶的利益,政策上應采取適當補償的方式推行新的造林技術。細化部分主要體現在目標樹種的選擇,撫育管理措施的補充等方面。
3、技術路線變革
3.1全面清山應變相對清山,在小班全面更新采伐后,及時清除較大的剩余物,對不能成材的雜灌進行大部砍伐,將林內的樹枝整帶堆積,增加林內營養,便于造林施工。
3.2框架樹種選擇
以自然生長的鄉土樹種為主,可采取杉木、馬尾松、楓香、擬赤楊、殼斗科、樟樹等速生樹種,框架樹種數量按畝均20至30株為宜,這類樹種在具體造林上采取更精細化箮理,更快速在造林地未成林前發揮森林的生態效益。
3.3目標樹種選擇
目標樹種根據林種來確定,商品性質的可采用杉木,馬尾松,濕地松及森林經營者意愿實地實樹選擇,公益性質的采取多樹種混交,能在原有自然生長的小樹上選擇更好,如原有樹種不能滿足相關要求可根據生態功能定位種植一些闊葉樹種,比如在公路沿線,采取達到美化、采化、綠化要求的樹種,可選擇紅葉李、楓香、烏桕、槭樹科、杜英等樹種,商品林采用1-2種,公益性林種采用5種左右,數量按各比例配置,可用塊狀,行狀等混交方法。
3.4輔助樹種選擇
本樹種在商品性林種內配置,公益性全部配置為目標樹種,輔助樹種數量按不低于總數量30%比例配,采用鄉土闊葉樹為主,比如楓香、木荷、杜英、槭樹等寬葉樹種為主。
以上苗木選擇除林內樹種外全部采用輕基質容器苗。
3.5整地方式轉變
將全面整地轉為培養框架樹種精細整地,對于其它樹種的整地采取更簡單的辦法,主要結合近自然森林經營理念,通過自然競爭、恢復更好的發揮森林功能,每畝林地只需精細整地30個左右,規格按50*50*50CM,在穴外清理出其2平方米的空地,并作好標記,便于以后管理,標記可采取噴漆,插樹棍,圍柵欄等辦法。
3.6栽植采用隨整地隨栽植的方式,由于全部采用容器苗,只需舒根,栽緊栽實就可,主要以提高成活率為目的。
3.7撫育管護
對林內所有樹種采取砍雜灌的方式,主要按照前述有關樹種為中心進行,兩年撫育一次,時間6-8月,對生長快速的樹種進行標記,防止誤砍,根據林分生長情況進行3-5次撫育,后期結合撫育間伐的辦法,采取透光伐、生長伐、生態伐等方式進行。對框架樹種采用穴撫的辦法每年一次,撫育三年,時間6-8月,對于旁邊有過多干擾的雜灌,可用套帶,覆蓋的辦法進行。
4、生物多樣性設計
一是按照每個小班不大于300畝的區劃要求,二是不全面整地,只對需要種植或留植的樹種周圍砍雜灌,三是每個小班進行生物小廊道建設,每個小班外圍留10米左右林帶或兩排樹,不進行任何人為活動,以何護動物活動場地,四是對可成材的樹種盡量保護,特別是珍稀特種標記保護。
5、水土保持設計
對于需要整地的地方,按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做好水土保持帶建設,外起埂,外高內低,反坡梯田的方式,在砍雜清山過程中不采用全面砍除的辦法,根據地形留好水土保持帶,在森林撫育管理中,砍雜灌比例不大于80%,將框架樹種下部,林緣地帶全面保留原有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6、投資概算對比
以上技術相對于傳統造林方式,可節省大約30%的成本,主要體現在清山整地節省50%,栽植節省20%,幼林撫育節省80%,增加森林撫育成本50%,按現行造林加撫育成本,可節省畝均700元。
7、效益分析
通過以上方式造林,由于前期幼林存在大量競爭,生長較為緩慢,十年左右相對傳統造林生長量只有70%,但二十年的林分可與傳統造林生長持平,三十年林分可大大超過傳統造林,面且林分健康,地力可更適于林木生長,從經濟效益上看,一個森林經營周期較傳統方式較優,從生態效益來看將大大超過傳統造林,按現行森林評估測算,新方式造林生態效益是傳統造林生態效益3倍甚至更高,而且森林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續發展,這對林業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變革,也符合黨中央提出的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的期望。